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理财 > 艺术品市场 > 《艺术市场》 > 正文
 

中国艺术品拍卖业正在崛起 法制不断规范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3月17日 19:28 《艺术市场》

  □ 文/张延华

  一、中国艺术品拍卖沐浴改革开放的春风破土而出

  1992年,在深圳和北京相继出现了艺术品拍卖,这标志着艺术品拍卖市场已初显萌芽。1993年,上海朵云轩艺术品拍卖公司、中国嘉德国际拍卖有限公司相继成立后,1994年,北
京翰海艺术品拍卖公司也已成立。这几家公司的相继出现,标志着中国艺术拍卖事业以高起点、高速度、高品质的特征,率先在北京、上海和广东的一些大城市迅速崛起。

  众所周知,在我国艺术品是长期被列入意识形态领域来审视的。持续十年的文化大革命,从“破四旧”开始(“四旧”基本上是艺术品),无数珍贵的艺术品,包括文物,被打上了“封、资、修”的烙印,付之一炬,现在想起来,也还是触目惊心的。如果我们把当年“破四旧”的惊心动魄的场面和如今火爆的艺术品拍卖会场面相比照,我们就不难想像,这是一场多么巨大的历史转折啊!这中间经历了何等深刻的思想观念的跨越和法制环境的变迁啊!十多年来,中国艺术品坚持不懈地走过了萌芽、发育和发展的旅程,在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大背景之下,北京、上海、广州、天津和四川等地陆续地成立了多种所有制形式的、各具特色的艺术品拍卖机构,开展了规模和风格各异的艺术品拍卖活动。截止目前,艺术品拍卖机构已经遍布全国绝大多数的省市,全国总数有200多家,其中有一定规模的近30家,这30家基本上是中国拍卖行业协会下面的艺术品拍卖专业委员会的成员。2003年,全国艺术品拍卖总成交额突破了25亿元人民币,2004年又以成倍的速度递增。

  二、强烈的市场需求和价格趋动使中国艺术品拍卖事业正逢其时

  中国民间有句话,叫“盛世收藏,乱世黄金”,老一辈人经常讲这句话。20世纪80年代的后期,邓小平改革开放的思想理论,造就了中国政通人和、万业俱兴的社会环境。经济的发展,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带来了富而思文和传统思潮的回归,人们对文化大革命的深刻反思,引发了全民族对传统文化的追索和向往,思想解放催生了色彩纷呈的当代艺术创作。我们很难想像,在上世纪的70年代,一代宗师齐白石的贝叶草虫画,当时的市场价格,不过是三、五块钱一尺,李河染的山水中堂十几块钱一张。而到了1994年11月,中国嘉德推出了一幅齐白石的山水十二开册,拍卖成交的价格是517万元,当时有人就惊呼:这个价格简直让人难以置信,再过10年,齐白石的作品也不可能超过这个巅峰。10年一瞬,2003年秋,中贸圣佳推出的齐白石山水八开册,成交额达到了1661万元,是517万元的3倍多。

  艺术品价值和价格的重新发现。人们在收藏领域思想观念上的拔乱反正,使中国历史上空前规模的、全民性的艺术品收藏开始回暖,并且进一步地升温。目前中国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一级收藏协会有几十家,几乎遍布全国各个省市。另外,各地还出现一大批私人的博物馆和收藏馆。随着投资意识的觉醒,一些企业和社会机构开始把目光投向艺术品收藏,并且争相介入艺术品拍卖。一大批有实力的机构和企业在艺术品市场开始崭露头脚。

  总之,政治的开明、经济的繁荣、社会的稳定以及对文化的追求等等诸多力量的汇合,形成了目前文化艺术品强烈的市场需要。正因为如此,也给中国艺术品拍卖带来了千载难逢的发展。

  三、不断规范的法制环境为艺术品拍卖健康成长撑起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中国艺术品拍卖业恢复伊始就得益于有关政府部门的热情支持。尤其是国家加快法制建设进程,为艺术品拍卖配制了强有力的市场助推器。十几年前,艺术品拍卖对于绝大多数国人来说还十分陌生,而相对滞后的有关文物保护的法律规定,更使人们不敢想像在中国能够响起文化艺术品拍卖的槌声。即便到上世纪90年代初,刚刚萌生的艺术品拍卖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也仅仅是相当初级的和缺少法律支持的。当时国有文物机构、商业机构之外的文物的公开交易并没有明确的获得相关政策法规和法律条文的许可。所幸的是,当时主管文物市场的政府部门以坚定的改革和开放文物市场决心,以循序渐进、稳固试点的方针策略,通过颁布《文物拍卖试点管理办法》、《文物拍卖管理暂行办法》进行政策调整,以政府对一场场拍卖会逐次的审批、限制委托人的范围等等审慎的措施,用来减少和回避艺术品拍卖初期可能出现的一些政治风险和市场风险。随后,国家文化部和国内贸易部分别颁布了《艺术品市场管理规定》、《拍卖市场管理办法》等等政策规章,使文物艺术品的拍卖管理逐步趋于程序化、合法化。

  为了最大限度地鼓励吸引流失海外的中国艺术品回归祖国,海关总署合同国家文物局研究制定了《暂行进境文物复出境管理办法》。尤其值得大书特书的是,1996年7月5日,八届全国人大常委员第20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拍卖法》,从此中国的拍卖业包括文化艺术品的拍卖真正步入了法制化的轨道。

  以上种种,标示着我国艺术品拍卖正沿着健康、规范的法治化的发展轨道大步前进。

  四、正在逐步融合的海内外中国艺术品市场

  拍卖是艺术品交易的高端市场,对艺术品收藏起着引领、指导和强势推动的作用,而屡屡攀升的成交价不仅提升了中国艺术品的国际地位,而且也促进了海外中国文物艺术品的大量回流。据统计,1996年之前,海外回流文物不超过国内文物拍品总数的20%。到如今,仅仅在2002年全国拍卖行业协会办的首届中国文物艺术品联合拍卖的活动当中,有100多家拍卖行推出了3万2千多件艺术珍品,其中从海外回流的占40%以上。回流拍品的来源地区从最早的香港、台湾到日本、东南亚国家,现在又有欧洲国家、美国等,所征集拍品的年代,由当代书画到近现代艺术品,再到古代的艺术品;回归的文物种类不断地丰富,除了传统的书画、瓷器两大门类之外,已经扩大到玉玺、古琴、佛像、铜器、钱币、邮品等等。

  据保守估计,十多年来,通过拍卖回流到内地的文物艺术品已经超过5万多件,其中1994年至1997年大约1万件,1998年至2004年超过了4万件,这足以说明,国外拍卖行独占中国艺术品的局面已经被打破。伴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市场多元化的时代潮流,中国国内艺术品市场正在越来越紧密地和海外中国艺术品市场相互融合。

  五、繁荣艺术品市场、弘扬中华民族文化,中国拍卖业任重道远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中华文化底蕴深厚,几千年遗存的古代文化资源和不断创新的当代艺术品浩如烟海、博大精深,中国艺术品拍卖有幸植根于这样一片沃土之中,从事艺术品拍卖的企业既要不断地开拓艺术品拍卖事业,把企业做大做强,更要为繁荣中国艺术品市场、弘扬中华民族文化而努力,担负责企业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重责任。中国拍卖行业非常强调企业的双重责任。我们欣喜地看到,在短短几年当中,中国艺术品拍卖的蓬勃发展在激活国内艺术品市场、满足社会收藏需要,提高公众对文物的保护意识和鉴赏水平的同时,也大大提高了中国艺术品的国际地位,促进了中国艺术品价格和国际价格接轨。同时我们也清醒的认识到中国艺术品拍卖业还是一支十分年轻、稚嫩的队伍,我们自身还有许多弱点和不足,比如说专业知识不够、人才结构不合理、拍卖运作和为客户服务还存在不规范、不到底之处。我们深知,要使我国艺术品拍卖业迅速成长壮大,真正跻身于国际名牌艺术品拍卖企业之中,还有很多事情要做。中国艺术品拍卖企业任重而道远。中国拍卖行业协会作为全国拍卖行业的自律性组织,愿意团结艺术品拍卖界的同仁,并与国内艺术界的朋友们互励共勉,为繁荣我们伟大祖国的文化艺术产业做出我们的贡献。

  一听众问:现在拍卖市场上有一种情况。就是如果藏家买到的艺术品是假的话,拍卖公司不直接承担责任。您作为行业协会的领导,从法律角度,对这种现象怎么看。

  张延华:这个问题是现在各个方面都比较关注的。因为媒体也经常炒作这样的一些新闻。拍卖法讲到,拍卖企业(如果拍了假的艺术品)不承担这个责任,因而有人觉得这对有关方面,特别是买受人不公平。由此我讲两个问题,一是我们要按法办事。既然拍卖法还没有修改,我们不能突破它的基本框架,要依法办企业。所以说如果拍卖企业强调这一点,任何人也不能说它自己维护自己的权益不对。这是一点。但是同时我们也要了解到我们拍卖行业涉及到法律法规非常之多,相关的法律都是和拍卖企业的经营运作有关系。在拍卖企业的运作过程中,我们深深地感受到,我们的法和法之间的不协调,法规、包括部门规章互相撞车的情况是屡屡发生的,尤其是大家对拍卖法的一些不够完善的地方现在是颇有说词。对此,我用常在我们行业内讲一句话来回答,就是:我深深地感觉到了中国的拍卖法,它的出台就像一个抢先上市的水果,抢先上市的水果必然带有酸和涩,就是说它不够成熟。拍卖法是1996年人大通过,1997年正式实施,人大通过的时候实际上是拍卖行在中国恢复也就是刚10年左右的时间。作为一个行业,10年左右的时间,行业发展当中的很多问题还没有来得及充分地反映出来。特别是拍卖行业它作为一个社会中介服务机构,它势必涉及到方方面面的问题,因为它不像制造出,我就是生产这个鞋子,我就是生产一辆车,它可能不会涉及到很多方面,而拍卖行业至少涉及到委托人、买受人、中间的评介机构等等等等。另外,拍卖行业由于它覆盖面比较广,它的标的物几乎无所不包,大的可以是房地产,小的可以是一枚邮票,它的标的物的覆盖决定了它需要的知识是多种多样的,需要的人才也是种种人才都有,因此拍卖行业法律的完善应该有一个长期的过程。我认为,客观上社会也应该允许它在行业的发展过程当 逐渐地去完善,包括企业自身,也包括社会环境。

  这位先生讲的问题很尖锐,我们全行业对这个问题也是非常关注的,我们正在和有关的政府部门、法律的起草机关在探讨这件事情,我也希望这位先生有什么好的建议地也向我们提出来,谢谢。

  (本文是为中国拍卖协会会长张延华女士在第5届中国艺术产业论坛上发表的演讲,记者李求军根据录音整理)






评论】【谈股论金】【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05年老百姓干啥最赚钱
彩 信 专 题
双响炮
诠释爱情经典漫画
水蓝幸福
海螺爱情精彩图片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