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郑州雕塑不少但标志不多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1月07日 12:40  大河网-河南商报

郑州雕塑不少但标志不多

东风渠畔滨河公园,火车主题雕塑之一  商报记者 王春胜/摄

郑州雕塑不少但标志不多

5金水路政一街口小游园内,2009年建成商报记者 王春胜/摄

郑州雕塑不少但标志不多

1人民路商城路三角公园,1984年落成商报记者 杨东华摄

郑州雕塑不少但标志不多

2金水路与沙口路交会处,1984年建成商报记者 王春胜摄

  《穿越时空》、《金色梦想》、《少林小子》、《擂东风》……

  这不是文艺晚会的节目单,而是一件件雕塑作品。

  昨天,来自郑州市城市雕塑建设项目部的消息,郑州市规划的首批22座雕塑,其中21座将于春节前全部落座郑州街头。

  越来越多雕塑的到来,为这座城市增添不少艺术魅力。但市民感叹,郑州缺乏地标性的雕塑,就是提到雕塑就能联想到郑州的作品。

  对此,郑州市有关部门表示,随着越来越多的雕塑作品落座郑州,更多能体现郑州文化底蕴和城市特质的标志性雕塑将渐次呈现。

  新添雕塑

  21座雕塑作品春节前全部亮相

  郑州的雕塑作品越来越多了。

  昨天,郑州光大广场东南角,在封闭施工的围挡中,一座名为《和谐之林》的大型雕塑正在抓紧施工。

  这座雕塑高12.9米,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外贴花岗岩饰面。它的主要元素来源于古代建筑“阙”的形态,以传统建筑的“斗拱”造型做艺术处理,远看恰似一片森林,让人一看就能联想到郑州“绿城”之美誉。

  昨天,来自郑州市城市雕塑建设项目部的消息称,去年列入建设计划的22座雕塑,除了一座推迟建设外,17座已建设完毕,另4座也在抓紧施工,将于春节前与市民见面。

  这21座大型雕塑落座郑州,加上过去已经建造的诸多雕塑,它们除给郑州平添了美感外,也给这座城市增添无限艺术气息。

  规划解读

  郑州拟用10年打造艺术都市

  事实上,所有这些雕塑的建造与实施,都与两年前的雕塑规划有关。

  按照规划,未来十多年里,郑州将在市区不同区域、不同路段、不同节点设置不同的雕塑。到2020年,将把郑州建设成为中部地区和全国乃至世界具有较高知名度、寓古文明和现代文明为一体的艺术都市。

  规划将郑州市区规划为城中商城遗址保护区等5个大区,并分别提出雕塑设置的建议。

  如城中商城遗址保护区:建设以《商魂》为核心主题的历史遗产纪念性雕塑,反映郑州的商城文化。城东新兴商贸区:将结合郑州商贸城的建设,建造一批能够展现新商业精神的抽象雕塑。城北黄河历史名胜区:要结合《炎黄二帝巨塑》,以“大河村遗址”和古荥“冶铁遗址”的民俗文化、姓氏起源为题材,建设《根·源》为主题的纪念性雕塑。

  市民感叹

  郑州标志性雕塑太少

  提到五羊雕塑就能联想到广州,提到拓荒牛就能联想到深圳,郑州的雕塑数量虽逐渐增多,品质也在稳步上升,但不少市民感叹,真正能让人联想到郑州乃至郑州历史底蕴的雕塑太少。

  家住郑东新区的郝先生说,郑州作为六朝古都,文化底蕴深厚,又是正在建设中的商贸城市,因此,郑州的雕塑建设应该从这两方面着手,体现出郑州及郑州人的精神来。

  他说,以郑东新区为例,经过6年的建设,郑东新区已初具规模。因为规划中的郑东新区格局像一柄如意,2008年3月,一座40米高的巨型雕塑《如意》矗立郑东新区,让人一看到这座雕塑,就能联想到郑东新区。

  “比起郑东新区,郑州市可以雕琢的主体太多太多,文化方面可以从商都故城着手,商业方面可以从玄鸟生商的商业精神方面着手,当然,还可以从绿城、大河文化等着手来创作雕塑,以此来体现郑州的特质。”

  官方释疑

  郑州标志性雕塑正在崛起

  昨天,郑州市城市雕塑建设项目部有关负责人表示,郑州的标志性雕塑正在逐步崛起。

  这位负责人说,总体来说,郑州市的雕塑数量太少,而且创意简单,分布比较散乱,毕竟在郑州,雕塑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

  按照雕塑建设规划,郑州将逐步建设一批反映郑州历史文化的雕塑,而这中间就不乏标志性的大型雕塑。2007年落成的《炎黄二帝巨塑》高达106米,目前已经成为郑州的标志性雕塑。

  “此外,规划建设的大型雕塑《礼仪之门》,位于郑州机场迎宾大道,以传统礼仪风范的“抱拳礼”为设计原型,双手相拱,高30米,寓意中原人民热情好客,若干年后,这也可能成为郑州的标志性雕塑。”这位负责人说。

  此外,据介绍,除了上述两大雕塑之外,《少林小子》、《擂东风》等大型雕塑或雕塑群,都是反映中原文化的雕塑,前者体现的是中原文化中的禅武精神,后者体现的是锣鼓欢天的欢庆场面,都直接或间接地体现了中原文化。

  市民建议

  雕塑重建设更要重保护

  除了标志性雕塑少外,还有市民指出,市区雕塑破坏严重,比如文博广场上的《十八罗汉》,被人为破坏严重,政府部门应加强保护。

  昨天,郑州市城市雕塑建设项目部有关负责人表示,2009年,他们对市区的所有雕塑进行了普查,并列出了需要维护的雕塑名单,第一个维护的就是文博广场上的《十八罗汉》,目前已经维护完毕。下一步,还将对列入计划的雕塑进行维修保护,对机关单位自有雕塑需要维护的,也将督促其维护。

  此外,从今年起,他们将加大对破坏雕塑行为的执法力度,对恶意破坏雕塑的行为予以处罚。市民如发现有人恶意破坏市区雕塑,可拨打0371-67172000举报。

  【独家对话】

  郑东新区群雕《群英会》作者、湖北省艺术馆馆长傅中望:

  城市雕塑

  要体现城市特质

  针对目前城市雕塑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昨天下午,郑东新区群雕《群英会》作者、湖北省艺术馆馆长傅中望在接受河南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城市雕塑不应该“挂在天上”,要让公众看得懂,产生共鸣,还要让人有所感悟,并能体现城市的特质。

  雕塑作品要让人有所感悟

  商报记者:就目前而言,城市雕塑发展中存在哪些问题和不足?雕塑作品应该起到什么作用?

  傅中望:眼下,中国的城市雕塑存在的问题很多,但最大的问题在于缺乏独创性和个性。往往是在外地出现了一座雕塑,大家看着好看,就会变着法模仿,从而造成雕塑作品的单一和重复。

  此外,城市雕塑应来源于生活并高于生活,其创作的题材应反映现实生活,让人产生共鸣。但现在一些城市作品离群众太远,过于抽象,让人看不懂,这不是好的雕塑作品,好的作品要让公众看得懂,但又有所超前。

  我想,城市雕塑应该至少肩负着两种东西:其一是要有美感,让人看得明白,看到后精神愉悦;其二要对人的观念有所启示,让人有所感悟。

  城市雕塑

  要体现城市特质并合理控制

  商报记者:针对目前城市雕塑风起云涌的现象,你有什么好的建议?

  傅中望:眼下,全国大中城市都很重视雕塑的建设,大量的雕塑项目正在上马,这对活跃城市空间,增添城市活力有很多好处。但是,我个人认为,城市雕塑应该有所控制,不仅要从数量上控制,而且要从体积上控制。前者是说雕塑作品不要求多,弄得满眼都是,后者说的是雕塑的体积要适当,不要单纯追求大和最大,否则就会失去雕塑的本意。

  城市雕塑应该成为城市的一部分,体现城市特质,和它所在的城市或区域的定位相吻合,只有这样的雕塑,才能经得起时间和历史的检验,才能成为一个城市的标志。

  城市雕塑要远离权力审美

  商报记者:不少城市的雕塑作品,受到政府领导或部门的干预较多,如何减少这种权力审美因素?

  傅中望:有些官员懂得审美,提一些建设性的意见未尝不可,但最怕个别官员自身审美品位不高,却不懂装懂,以自己的好恶来决策,从而影响艺术家的创作。

  令人欣慰的是,随着雕塑艺术的发展,雕塑作品的层次和质量正在提高,决策者的审美品位也在提升,而且艺术创作的评价越来越多地交由专家组评判,艺术家的价值也正在彰显,这些都是进步。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9510567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