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古代书画:艺术品投资市场的绩优蓝筹股 (2)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2月29日 21:06 中国证券网-上海证券报

  当代艺术是概念股,古代书画则是绩优蓝筹股

  上海证券报:是否可以这样理解,相比之下古代书画更显得经久不衰,对吗?

  颜明:这是肯定的,我相信古代书画在任何时候都是市场里表现最稳健的。它的可贵也就在于其量少。

  黄朋:如果用楼市来打比方,买古代艺术品就好比买市中心的楼盘,但为什么一些远离市中心的楼盘也能卖出好价钱,那是因为房地产商给该楼盘赋予了好的概念,而相同地段的其他楼盘也可能因为这些概念楼盘的带动买出较高的价格,一时看来甚至接近中心地段楼盘,但这显然是偏离其真实价值的。等到风潮过去,最先缩水的必定就是这些楼盘的售价。而现在的当代艺术市场与此极为相似。少数既有概念又有表现力的当代艺术作品价格的飙高,使得大量良莠不齐、鱼龙混杂的作品也受到盲目的追捧,这些作品价格的缩水绝对是指日可待的。而古代书画作品经过了历史的汰除,撇去了泡沫,就相当于市中心楼盘,其价格与价值是相吻合的,自然不怕缩水。

  是志浩:用股市中的术语来说,当代艺术主要是概念股,中国古代书画则主要属绩优蓝筹股。

  上海证券报:拿楼市和股市作对比,的确很形象,那么,从目前的行情看,中国古代书画的价值与价格之间成正比吗?其价格是否围绕其价值上下波动呢?

  是志浩:毋庸置疑,经典的传统书画价格肯定反映其价值和文化内涵,而当代艺术在相当程度上是概念的产物,因而在很大程度它的价格与它内在价值是相背离的。这就好像在股市中,有很多垃圾股的价格也能被拉高,就是因为庄家在做高其价格;而有些垃圾股,没有庄家炒作就始终是垃圾票。那么在艺术市场里面,谁是“庄家”呢?河清《艺术的阴谋》这本书里面说的很好,艺术市场的庄家是“3M”,即画廊老板、策展人和基金会的联合运作。

  颜明:正如某位藏家曾经说过一句很经典的话:“投资当代艺术,关键是要看清楚‘主力’在哪里。”

  汤哲明:福柯提出过的主流与边缘这对有趣的概念,类似的现象自古就有,如皇帝看中的画家作品自然价高,但实际上这种画家水平并不一定真高。

  黄朋:就像汤哲明《国画之江南》一书中也谈论到这个问题:每个时代都有它主流的艺术中心,能在历史上留下来的往往都是属于中心的主流艺术家,而那些非主流艺术家的智慧和才能却都被淹没了。所有的艺术门类都是如此,包括音乐、文学等等。

  汤哲明:现在国际的主流艺术中心在美国,中国当代艺术家谷文达就曾经赤裸裸地说过大意是这样的话:如果想要被写入世界艺术史,就必须被写入今天的美国艺术史,要被写入美国艺术史,就必须投其所好。别说当代艺术,就说中国功夫片一旦被好莱坞关注,大陆的“大腕”导演便纷纷弄出功夫片的大制作来迎合,但这些大制作的实际水平,却有目共睹。这些“大腕”不聪明、没水平么?当然不是,关键是他们专心于成为“中心”或者“主流”中的一员而忘了自己从事的艺术。虽然他们中的一些人也进入了“中心”和“主流”,但其艺术却因此而变质了。

  链接:

  中国古代书画之概念

  沿用中国美术史的分期方法,目前的中国艺术品市场将晚清“海上画派”之前的书画作品遗存,即19世纪之前以及整个19世纪的书画创作同视为“中国古代书画”。中国艺术品市场自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已经历十多年的发展,“中国古代书画”从整体格局上已经形成很多板块,如属高古的“宋元”板块,作为古代书画市场中主流的明清书画板块……在明清书画中又可根据美术史进行细分,如“明四家”、“清初六大家”、“清初四僧”、“扬州八怪”等专题。

[上一页] [1] [2]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