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曹勇:用生命作画 (2)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2月28日 14:43  新浪论坛

曹勇:用生命作画(2)
东方之音(油画) 曹 勇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财经新闻图片

  在古格王国这棵生命的“菩提树”下,曹勇最大的感悟就是他学会了对自然的谦卑,对生命的恭敬,对艺术的虔诚。在西藏“面壁”7年,他创作了《小儿唱老歌》、《老人和狗》、《喇嘛和苍蝇》等大量油画,以及当时引起极大反响的组画《岗仁布齐断裂层》,他的艺术开始化蛹为蝶。

  从日本到美国

  曹勇认为,作为一名画家,活着的意义就是能给世界留下一眼清泉。曹勇带着这样的艺术追求和人生目标,随着改革开放后第一次出国热,东渡日本求艺。

  初到日本,一切从零开始。去印刷厂求职,厂家嫌他不懂日语;去餐馆当洗碗工,人家嫌他头发长不卫生。他只能到一家陵园做挖掘墓穴的工作。艺术家与掘墓人,巨大的心理落差是常人难以忍受的。然而,曹勇似乎天生就具备绝处求生的本领和悟性,他只能自己拯救自己。他看到,日本的各种商业建筑需要大量壁画,而他有着在西藏临摹壁画的丰富经验,他便开始从壁画寻求突破。初试锋芒,便引起日本壁画界的关注,不久,他得到了大批订单。几年间,曹勇的壁画装饰了日本众多城市的时尚建筑、高档商厦等场所,成为日本都市一道道靓丽的风景。

  评论家认为,曹勇的作品具有开创性风格。

  在日本的成功使曹勇对未来充满信心。1994年,曹勇结束5年旅日创作生涯,以杰出人士的身份移居美国。然而,到了美国才知道,这里聚集了大量从世界各地到这里寻求发展的艺术家,许多人都很杰出。他深深感到,要在这一群体中脱颖而出,过去在西藏和日本的成功经验虽然重要,但已远远不够了,因此,在艺术观念和形式上必须有一个脱胎换骨的转变。于是,他降低姿态,向其他派别学,向天地万类学。不局限于西藏系列作品的深沉与凝重,不止步于自己旅日时期作品的浪漫与华丽,还探索现代欧美的明媚和亮丽。几年后,他的一批完全不同于过去风格的作品问世了,市场反应出奇的热烈。如充满欧陆情调的《威尼斯》、《巴黎》、《地中海》等系列作品,受到美国主流社会的青睐,在高档画廊非常热销。一些媒体对他的画作评价颇高,如“曹勇的画美得令人窒息”、“他的画超越了人的灵魂”等,使曹勇的作品得到更多人的认可,他很快在美国画界独树一帜。

  曹勇现象的启迪

  西藏7年,日本5年,美国13年,曹勇的艺术曾三度转换,三度升华。有人说,曹勇总是以改变自己的方式去适应不同的生存环境,他敢于否定自己,属于落地就能生根、发芽、结果的那一类,因此,他的成功是迟早的事。

  原中宣部文艺局局长杨志今认为:“曹勇用自己天才而独特的艺术,在高雅与通俗之间搭起了一座美丽的花桥,让各色人等在愉悦神往的审美享受中,感悟其画作深层的精神世界,领略其画面以外的无穷韵味。他在艺术与大众之间找到了一种平衡。”

  人们看曹勇的画,感受最强烈的是其梦幻般的光和色所带来的视觉冲击力。曹勇的绝大部分作品都可称为光的世界、色的杰作,如《浪漫花园系列》、《威尼斯系列》、《金色海岸系列》等作品,其内容、形式,特别是其色彩和光感的处理,非常契合现代人的审美追求,让人在如痴如醉的视觉愉悦中,充分感受艺术对人心灵的浸润与关照。

  如今,尽管“中国制造”已遍及世界各地,中国画家的作品也已价值骤增,但我们不得不承认,当代中国在世界上真正有影响的艺术家,仍然是凤毛麟角。曹勇,这个“把整个生命都投入到画布上”的中原汉子,为中华文化走向世界进行了可贵的探索。正如杨志今所言:对于正在走向开放与多元的中国绘画艺术而言,曹勇的实践为我们提供的启迪,也许比其画作本身要多得多。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以下是本文可能影响或涉及到的板块个股:
查看该分类所有股票行情行业个股行情一览
【 新浪财经吧 】

我要评论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