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大千作品中的机遇与风险(2)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2月03日 15:13 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张大千作于其谢世前一年的《赏柏图》,是为1982年在台北举行的“傅抱石、徐悲鸿、张大千水墨彩色画展”而作的,该图在2005年香港拍卖时,被成都一藏家以50万元的出价收入囊中。时隔一年,即2006成都诗婢家艺术品首场拍卖会将《赏柏图》推出,结果以62万元拍出。仅有一年的光景,增值12万元。 张大千1963年创作的《泼墨荷花图》(图2),2000年10月30日在佳士得香港秋拍时,估价12―15万港币,以25.8万元成交;该图2007年10月6日在香港苏富比秋拍中,估价52.25 - 71.25万港币,最终以74.8125万港币拍出。七年的时间增值49.0125万港币。 此外,假拍也是回避不了的现实症结,如:张大千的一幅《仿石涛山水》,2006年12月27日在北京荣宝秋拍时,估价120―150万元,以176万元成交;时隔半年,该图在2007年 某地方拍卖公司的春拍中,估价160―220万元,结果还是以176万元拍出。我们从以上估价不一,但成交价却是一致的情况来看,个中的猫腻是不难洞察的。 除了假拍,还有以往在拍卖会上拍得的善价,在过了几年以后再次交付拍卖却出现流拍的现象。如:荣宝2005年11月26日上拍了一幅张大千作于1945年的《唐装仕女图》(尺寸119×55.5cm),时估价60-100万元,以88万元成交;有趣的是,时隔两年,还是在荣宝2007年12月8日的秋季大型拍卖会上,以估价80-120万元拍卖,结果流拍,尽管该图有着杨善深先生的一段边跋“此帧是张大千先生中年时代精制,善深拜读并志。时戊寅闰五月廿八日也。” 通过以上列举的例子,收藏和投资张大千作品既充满令人兴奋的前景,然而也依旧存在着诸多难以回避的风险。赝品的泛滥以及一些“海外回流”的所谓张大千作品,都需要我们的收藏、投资者的冷静对待。如果留意一下相关网站的拍卖数据,我们就会发现不少拍卖公司推出的张大千拍品,其流拍量几乎是100%的情况来看,多半都是赝品惹的祸。 当然,书画造假代不乏人,究其原因,是因为造假手段也是与时俱进的。如此,我们的收藏、投资者的辨伪能力也要与时俱进,在反复较量中炼就一双火眼金睛。
【 新浪财经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