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失传1200年佛经重现南博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1月23日 11:27 新浪论坛

  曾被文物界和佛学界认为失传1200年的《佛说三十七品写经卷》在南京博物院被发现,并被国家文化部点名入选国家级珍稀古籍名录。这部经书虽广为知晓,但自唐代以来,学者们只知道《大藏经》中有目录,但其经文内容却一直没有现世。就在去年底,这部出自东晋时期的写经卷,首次被专家确认是迄今海内外发现的“三十七品经”孤本,十分罕见。昨天,记者在南博见到了这部世界上唯一的一部《佛说三十七品写经卷》。

  登记有误:错记成北魏而应为东晋时期

  昨日,记者在南博地下仓库,保管部凌波主任等三位专家把《佛说三十七品写经卷》从保管箱中取出,在展示台上铺了一层棉毯,小心将经卷打开。展现在眼前的是一幅长卷,长度超过2米,宽度约30余厘米,隶书字只有指甲盖大,字数不超过5000字。“这件文物从没向外界亮相过,更是不让拍摄,你们是第一次,”凌主任神秘地说。记者在一本1978年编写的南京博物院一级藏品目录上,看见登记为北魏时期。

  据凌主任介绍,去年11月,国家文化部派专家组来南博考察院藏古籍,中国佛教典籍和敦煌遗书评选组组长、上海师范大学教授方广锠点名《佛说三十七品写经卷》入选国家级珍稀古籍名录。记者随即打电话采访了方广锠教授,他对记者透露说,“这卷写经,登记为北魏时期是错的,从风格上看,应当更早,是东晋时期的,全世界5万件敦煌写经我亲眼看过3万卷,北魏时期的写经风格与此不同。”

  世间孤本:143行半写了37种修行方法

  那么《佛说三十七品写经卷》究竟是一件什么样文物呢?方教授把抄录下的部分经文与《大藏经》进行对比,结果未发现有相同的内容,因此确认这是在历史上曾经亡佚的“三十七品经”。他介绍说,“这件写经卷上写有两篇经文,后一篇是“三十七品经”,前一部还在研究当中。卷上写的“三十七品经”是一部小经,143行半,讲了37种佛教徒修行的行为规范,是告诉佛徒修炼的方法和道路。过去一直知道有这部经,在《大藏经》中有目录,但没有经文。此次发现填补了这一空白。”因为写经人没有留下姓名,专家还无法判定其的身份。方教授说,抄经者都是和尚或居士等信徒,当时抄经有两种渠道,一种是寺庙让写经僧或雇佣人来写经,写好后寺庙珍藏;一种是写经铺雇人写好后,送到寺庙或出售给信徒。东晋时期在敦煌写经的人很多,而且以后的各朝代也一定有人写“三十七品经”,只是至今还没有发现有其它经卷留世,可以说是海内外仅存的世间“孤本”。

  来路曲折:发现于敦煌1942年购来南京

  那么这件珍宝又是如何来到南博的?当年王道士发现敦煌莫高窟佛经洞时为何没有拿走?据凌波主任说,这部敦煌写经出于1900年被发现的敦煌藏经洞,1942年由当年中央博物院专家从甘肃敦煌购回南京,当时只有一页纸,抄经的纸张已经残破,经文上还有涂改和增补的小字,收藏后进行了装裱。但是由于没有更多的记录,因此不知道这部佛经收自何人,付款多少。那么为何这么珍贵的敦煌经,在当年却是写经的“废弃物”?方教授认为,发现藏经洞正是古代存放废弃经书的地方,“因为1900年王道士发现敦煌佛经洞时,洞中存有大量的佛经,虽然王道士被英国人和法国人骗走了许多文物,但民间还是流存了许多,当年中央博物院的专家就是从民间收购的。方教授还强调说,“敦煌佛经洞是由王道士发现的,他拿走了大量的文物,后来被英国人和法国人骗走。过去认为是他把文物卖给了外国商人,这是误传。”

  研究价值:敦煌写经东晋时期流传不多

  方教授认为,由于《佛说三十七品写经卷》是东晋时期所写,由于年代早,有很高的文物价值;而且经文为全篇书写,对研究佛学有很高的文献价值;写经卷所书字体是隶书体,书法特点明显。“过去,我们看见的隶书都是碑刻,字体往往被工匠走样,而这件写经卷是用东晋的白麻纸写的,字迹清晰,规范。古朴中流露出从汉隶到魏隶的演变过程。仔细看写经卷卷上还保留了许多古字,其文字价值也很高。”因为南博不让他扫描原件带走,怕破坏文物。方教授说,他只能通过照片对经文做进一步的研究。“根据目前进行的敦煌遗书调查,全世界仅此一份《佛学三十七品写经卷》,因此其文献价值、文物价值和文字价值都很高,由于敦煌写经大部分是唐代的,因此东晋时期的写经显得格外珍贵。”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