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国际著名画家李德才:徳艺双全 才学兼备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1月20日 05:58 人民网

  

国际著名画家李德才:徳艺双全才学兼备

李德才先生近照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财经新闻图片

  徳艺双全 才学兼备——国际著名画家李德才的艺术人生

  如今,各种拍卖会的火热进行和艺术品投资市场的走俏开始使众多画家浮出水面,但是在国内,李德才,这个无论是在一衣带水的近邻日本、还是在远隔重洋的欧美大陆都早已赢得了广泛尊敬和褒赞的书画家,却还是一个让人略感陌生的名字。尽管这样,却并不影响李德才作为一位卓有成就的艺术大师将中国传统的绘画艺术带到了异国他乡的土地上。李德才就像一位有着拳拳赤子之心的文化大使,用他的绘画作品在古老的中华文明与现代的西方文化之间架起了一座坚实的艺术桥梁。

  东方壁画震世界

国际著名画家李德才:徳艺双全才学兼备

 欧洲壁画史上第一幅中国风格的壁画: 劲节凌云

  国人对于荷兰并不陌生。在那个以橘黄色为主的国度里,不仅出现过很多让人记忆犹新的足球大师,在绘画领域也从来不缺大家。甚至有人说:“在欧洲,如果说奥地利是音乐王国,那么,荷兰就是绘画的王国。”这里曾诞生过把绘画看得和生命一样重要的梵高,还有17世纪现实主义画派的大师伦勃朗,而现在,在素有欧洲大门之称的世界第一大港鹿特丹市的卡顿德莱斯区,屹立着一副极富东方风骨的壁画作品——《劲节凌云》。这幅欧洲壁画史上第一幅中国风格的壁画也是迄今为止,在欧洲唯一的一幅东方壁画,它的创作者,正是画家李德才。

  当时,已在荷兰有了两年绘画活动经历的李德才应邀参加了鹿特丹国际展览公司举办的中国艺术展。正是这次展览,使荷兰王国造型艺术中心总裁阿波曼先生深为李德才作品中独具的气质所感动。随后,他便邀请李德才为鹿特丹市卡顿德莱斯区绘制一幅中国壁画。

  李德才最终选用了中国传统绘画中最有代表性的“竹石”题材创作了壁画。期间,还发生了一件出人意料的小插曲。早已习惯了西式油画的荷兰当局本以为只要创作出草图,就无需再让画家本人亲历亲为,但是,为了确保作品独特的东方神韵和传统中国绘画技法的充分展现,李德才拒绝了由荷兰画家复制的提议,自己亲自登高运笔,一气呵成,出色地完成了整幅壁画。用他的话说:“就像相由心生,中国的水墨画怎么可能复制呢?多一根竹叶和少一根听起来区别不大,可究竟要怎么画,只有画家心里才真正有数。要不然怎么会有成语胸有成竹呢!”

  正是源于这份胸有成竹的自信,李德才的这幅作品得到了众多赞誉。壁画后来的经历更说明了李德才的这次倾心创作是多么深得欧洲人民的喜爱。在历经九年风雨,跨入二十一世纪以后,原本鲜艳夺目的壁画墙壁开始斑驳,色彩也随之脱落。鹿特丹市当任市长奥伯斯道顿两次督导,破例下令拨款重修这幅让欧洲人民震撼、让国人自豪的东方壁画。2002年9月,李德才再次挥毫运笔,补旧复新,使“劲节凌云”再现了昔日的风采。与此相比,同一地区的其他七幅壁画却并没有受到如此高规格的待遇。

  而同年的《人民日报》海外版上,也出现了这样的文字来介绍李德才所创作的这幅“破纪录”壁画:“毫无疑问,这幅作品使欧洲人有机会重新认识中国绘画并领略东方文化的风采。”

  独立精神终成才

  要取得这样的成就并不是仅凭着天赋二字或耍些小聪明就可以达到的。就像西天取经要经过九九八十一难一样,在李德才漫长的绘画生涯中,也经历了大大小小的磨难,如今想来,当年那些看似让自己不得不放弃理想的困难现在却也成了李德才在绘画上不断创新的最好动力。“当年那么艰苦的时期我都坚持下来了,现在我能做的就是把画画好,这样才对得起自己。”

国际著名画家李德才:徳艺双全才学兼备

雷停雨止斜阳出

  和许多师出名门的画家不同,李德才是位自学成才的艺术大师。也许正是这样,才使他的画中具有一种独特的精气神儿,从不会拘泥于一种特定的风格,在李德才传统的水墨画中,却具有着现代气息的独立精神。所以,李德才的绘画作品不仅让东洋人震惊,令西洋人赞叹,也使国人耳目一新。

  幼年受到外祖父的影响和启蒙,李德才开始最初接触绘画。法国作家安德烈·纪德说过:“影响不创造任何东西,它只是唤醒。”确实,惟有当人的记忆、想象和心灵被唤醒之后,兴趣才会真正开始。像很多艺术大师天生的敏感特质一样,自从那时起,李德才对绘画的热爱就从未减退。从手握毛笔算起,如今李德才砚田耕耘已有五十余载。

  在1987年去日本之前,李德才上学所学和工作所作都与传统国画无关。这其间,国家、社会及他本人的生活都发生了很多变化。但是,不管客观环境如何变化,李德才对中国传统绘画的浓厚兴趣和追求探索的决心却始终没有改变。

  在呼和浩特内蒙古艺术学校上学攻读舞台美术时,每个寒、暑假期回家路过北京换车,李德才都要多留停两三日。他的目的很简单,到故宫博物院绘画馆中自学研究。调到北京中央民族歌舞团工作以后,作为团里的美术设计,李德才更是如鱼得水,在出色完成本职工作任务之余,他也总能利用一切空余时间进入自己的艺术世界。

  当时,也有人曾想引见他拜某某大家为师,而李德才却宛言谢绝了。仍然痴迷于“钻故宫”的他认为:“一无所有无不有,我虽然没有老师,中国历代绘画大师便都是我的老师。没有老师的直接约束,才能我行我素。”直到今天李德才依然庆幸自己当年的选择。在他看来,亲身的实践经验和用眼观擦是绘画最重要的要素之一,别人的指点永远比不上自己悟出的道理。

  所以,在李德才的作品中,不但可以看出画家深厚的功力,而且风格迥异的作品让很多人也发现了中国水墨画也能表达出一种全新的绘画语言。中国文化名人廖沫沙先生就非常欣赏李德才所画的兰石,曾经以陈毅的诗题赠其兰石作品:“幽兰在山谷,本自无人识,只因馨香重,求者遍山隅。”

  就像书画评论家们的感慨一样:“面对这些大气磅礴,意境洒脱,感情奔放的作品,好象所有的评价都是多余的,只觉得有一种强烈的震撼力。”凡是见过李德才绘画作品的人恐怕都不会否认这样的观点。

  平静地“张狂”着

  最近几年,中国大陆的绘画爱好者开始能够越来越多地欣赏到李德才的绘画作品,而他本人也惊讶于祖国的变化。“我1987年离开的时候,几乎没有个人会收藏绘画作品,画家大多要为了生存而进行像批量生产一样的工作。”作为一个把绘画当作毕生爱好的人而言,最大的折磨莫过于让兴趣成为生活的手段。所以,当年的李德才毅然决然地离开了祖国,因为他对绘画充满着太多热情而难以挥洒。

  现在,李德才终于带着自己多年的成果再次归来。俗语讲:老要张狂少要稳,这句话在李德才身上却有了另一种解释,因为在他看来,张狂也可以表现得很平静。没错,李德才的张狂只表现在了他对自己作品的自信上。“创新,我还有很多想法没有实现,总有画不完的感受。”对于未来,绘画依然是李德才生活的主角。

  而对于李德才这样的绘画大师,越来越懂得艺术品收藏与投资的国人当然也不会视而不见,当李德才把自己的画作在现代名家网、中华艺术界、云海艺术家画廊等网站展出时,得到的回应完全出乎他的想象。

  从艺术网站的总编到普通的互联网观众,李德才的作品得到了一致的高度赞扬,有的网页甚至被点击逾九万多次。可见如今的国人对于艺术品的鉴赏能力也有了飞跃性地提高,大家已经能够凭借自己的眼睛和心灵去感受艺术作品里所散发出来的魅力。

  当然这魅力不仅来自于绘画作品,也来自画家本身。日中友好人士川野边弘先生就曾自费为李德才的画展印发广告,他曾在文章中表示:“他人品很好,使我想到能产生像李老师这样的中国文人的祖国更加伟大。”

  记得吴冠中在谈到梵高时曾说:“无数杰出的画家令我敬佩,如周方、郭熙、吴镇、仇英、提香、柯罗、马奈、塞尚……我爱他们的作品,但并无太多要求去调查他们绘画以外的事。可是对另外一批画家,如老莲、石涛、八大、波提切利、德拉克罗瓦、梵高……我总怀着强烈的欲望想了解他们的血肉生活,钻入他们的内心去,特别是对梵高,我愿听到他每天的呼吸!”这是作品与画家高度统一后的恒久魅力,而李德才,同样也正在用自己的心神体会着绘画的真谛。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