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20年痴心收藏地方志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1月09日 14:36 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襄垣县农民连利冬,20多年来怀着对地方志的特殊感情,走河南,下广东,进西藏,走遍全国,历尽艰辛,共收藏地方志3000多册,覆盖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

    在襄垣县虒亭镇,有这样一位农民,他憨厚朴实,不善言谈,但他对地方志的收藏却情有独钟。20多年来,他怀着对地方志的那份特殊的感情,走河南,下广东,进西藏,走遍全国,历尽艰辛,共收藏地方志3000多册,覆盖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这位农民名叫连利冬。他不普通的经历,见证了一个退伍军人、一个收藏爱好者对人生理想的不懈追求。

  走出襄垣县城往西,大约30多公里就来到虒亭水库边上,农民收藏家连利冬的临时住所就安在一座依水而建的小楼中。走进他那只有40多平方米的小屋,成捆成摞的书籍刹那间塞满人的眼睛。家里除了几套崭新的书柜外,没有一件像样的家具。他告诉笔者,在他看来,物质上的清贫算不了什么,收藏的地方志就是家中的至宝。

  偶然机会和地方志结缘

  说起连利冬和地方志的缘分,还要从他1986年在天津当兵的日子开始。那是一个冬天,连利冬在闲暇之余来到一家古籍书店,无意中发现了一本《武乡县志》。在众多书籍中,这册专门介绍山西家乡武乡县的志书马上吸引了他的目光。随手一翻,还真有一见如故的感觉。平时就很喜欢读书看报的连利冬,欣然以当时看来不低的价格将书买下。回到营房仔细阅读后,他发现一本县志汇聚了一个县从古代到现代,从自然到社会等各个方面的资料,一志在手,这个地方的山川、地貌、人物、史料等一览无余,真是了解各地情况的一种好途径。从此,连利冬对地方志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踏上了收藏地方志的漫漫征程。

  从部队退伍后,连利冬回乡务农。虽然家中经济条件有限,但凭着一份挚爱,一份执著,他收藏地方志的热情依然不减。从购买第一本县志算起,连利冬搞地方志收藏已有20多年了。这20多年来,他的足迹几乎踏遍了祖国的大江南北,而且随着收藏的志书越来越多,他发现地方志除了能让人了解当地物产资源、风土人情等外,还能对人进行传统文化、爱国主义等教育。如果能办成一个集收藏、教育、传播地方志文化为一体的中国地情馆,并以此来开发红色旅游,开展爱国主义宣传教育,将是一件多么有意义的事。每每想到这些,连利冬便充满了激情,生活中遇到再多的艰难困苦,他也从不放弃对地方志书的收藏,而是把更多时间、精力、物力都投入到这项事业中。

  连利冬省吃俭用,跋山涉水,通过购买、交流,现已收集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各类地方志3000余册,其中有好多是建国以来第一次修编的新方志,有的甚至是非常稀缺,并对研究我国建国以来经济和社会发展有着重要意义。也因此,他的有关事迹资料还被收集到2004年版《中国地方志年鉴》中。

  啥也阻止不了他收藏的脚步

  为了多收藏几本书,从1992年开始,连利冬便到山东青岛边打工边收集地方志书。别人回家时大多是带一些当地的土特产或给孩子买点礼物,而他总是背着一大包书,打工赚的钱也所剩无几。平时花钱很小气的他,在买书上从不吝啬,一本经过沁县老乡介绍才得来的《代县县志》,是他花2000多块钱买的。为这,家里人总是不能理解他,妻子和他不知道吵过多少回,“你就抱着你的书去过吧!”妻子火头上总是这样说。因为把过多的心思都放在了收藏地方志书上,在妻子眼里,连利冬不是个称职的丈夫,在孩子们眼里他不是个慈爱的父亲,甚至在父母眼里他也不能算是个孝顺的儿子。为此他非常苦恼,也曾想过半途而废,再不去为此花费钱财和精力,但当他面对自己已经千辛万苦收藏到的地方志书时,一股希望尽可能收藏到更多地方志,将来办成专题收藏馆的热情,就会涌上心头,让他欲罢不能,简直到了痴迷的地步。

  2000年,连利冬得到了1万元的贷款扶持,在距离自己村不到2公里的后湾水库边上,连利冬购买10个皮划艇,办起了游艇中心。经过几年的经营,游艇中心从起初的皮划艇发展到后来的脚蹬船、快艇、摩托艇,收入还算不错。由于痴迷方志收藏,连利冬几乎把游艇的所有收入都用在了买书上。他在村里的3间土房早就该修了,却一拖再拖。爱人的怨言,老人的唠叨总在他的耳边回响,但他从来不后悔。他说,在收藏地方志书上,家人的怨言让我非常惭愧,但却没有阻止我的脚步。只要我有口气,就会把地方志收藏坚持到底。为了买书,连利冬节衣缩食,生活非常简朴。他不抽烟不喝酒,外出时一把水壶一个干粮袋就是他的行囊。他总是穿着几件洗褪色的衣服,连自己都不记得有多少年没添件新衣服了。到了旅游旺季,连利冬和妻子每天守在湖边,拼命赚钱积攒资金,而到头来他又把大部分钱用在了购买地方志书上。妻子对他的这种行为虽说一肚子埋怨,但在他的坚持下也只能默许。到了淡季他就外出购书,留下妻儿守家,这几乎成了他雷打不动的生活轨迹。

  困苦使他愈挫愈勇

  谈到收藏的经历,连利冬的心里好像打开了五味瓶,其中的酸甜苦辣一涌而出。为了收藏,他尝尽了人间的多少艰辛,就是自己都难用言语说得清。

  2003年初,听人说在方山县有本他找了好久没找到的《临县县志》。听到消息后,他再也按捺不住自己急迫的心情,当天就出发了。可来到方山县,不知是何缘由,持书人说书已没有了。这时,天已经黑了,满脸沮丧的他,无奈地找了家小旅馆住下。老天不负有心人,在旅馆的同室无意中说起在临县有这本书。他得知后,生怕那书飞了似的,连夜租了一辆

摩托车赶往临县,最终用一本黎城县志做交换才得到那本渴望以久的县志。手捧“爱书”的他,全然忘记了当时已近深夜,竟兴奋得一点睡意都没有。

  还记得在2004年的一个冬天,他把自己一年的积蓄带上,到运城买书。可谁曾想,半路遇到了几个歹徒,把他身上的钱财抢得一文不剩。他蹲在地上,用力捶打自己的头,真想抱头痛哭一场……

  20多年,无数次外出收藏的过程中,一次次痛苦的遭遇,他没有趴下,在困难面前他选择了抗争。在他饱经沧桑的脸上,折射出一个退伍军人刚毅的性格。

  当谈到今后的发展时,连利冬在自信中透出无奈,他说,目前最主要的问题是:没有房子,十几年前就做好的馆牌一直也没有地方挂。书收集到了,存放保管却又成了新的问题,纸箱存放一不利于查找,二容易被老鼠、虫子等啃咬……随着书的数量不断增加,连利冬的烦恼事也多起来了。不惑之年的连利冬至今还住在40多平方米的房子里,书和书柜占据了一大半的空间,大量的收藏书把房间撑得满满的,放不下,只好在房子中间搭个简易书台。在2005年年初,他虽然购置了十个大书柜,也只能解决3/5的藏书分类。因为没有挂牌,自成立收藏馆以来,几乎没有对外开放。只有少数慕名而来的拜读者专程到他的收藏馆查阅资料时,这才让他稍稍尝到了苦累后的甘甜,感受到自己存在的价值,体验到了为社会为他人做出贡献的喜悦。

  20多年来,连利冬把大部分的收入都投入到他的收藏事业中。他说,无论发生什么都不会改变他对地方志那份热爱。他的目标是办一个中国地方志收藏馆,让更多的人从地方志书上学到知识,接受教育。同时也通过他的收藏馆,传播地方志文化,开发红色旅游,开展爱国主义宣传教育。这就是一个普通农民最朴实的理想,他的这份情怀让我们感动。但眼下他面临的困难,也牵动着每一位关心、支持他的人的心。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走进城市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