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清宫旧藏书画上的帝王印章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1月02日 16:23 人民网-市场报

  印玺的出现,一般认为是在春秋战国时期。到了汉代,方出现“印章”和“章”的称谓。唐代以后,皇帝的印信称为“宝”,官私印中又出现“记”、“朱记”、“关防”、“图章”等名称。印文的字形也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具有明显的时代特点。

  近年来,书画市场日趋火爆升温,拍卖行中的古代书画作品时有出现,而且部分作品钤盖清代内府的收藏印玺。对于从事书画投资的人士而言,如何利用这些印章辨别真假就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了。

  首先,中国历史上的内府鉴藏印章大多成体成套,具有严格的实用格式。如北宋徽宗的宣和七玺、金章宗的明昌印玺等。而清代的乾隆皇帝在位时,内府的书画收藏达到历史上的巅峰时期,千余年来的历代书画精华几乎被囊括无遗。对于这些藏品的鉴藏也随之形成一套管理和记录体制,在鉴藏印章的使用上亦是如此。

  世人常见的清宫旧藏书画作品,其上一般都能看见几枚硕大的清内府收藏印章,尤其是乾隆皇帝的印章几乎是无书不盖,无画不钤,他常用的所谓 “乾隆五玺”如下:“三希堂精鉴玺”、“宜子孙”、“乾隆御览之宝”、“乾隆鉴赏”、“石渠宝笈”。

  当然,上述格式仅是一般常见的规格,有时还会出现增加或者减少印玺的情况,变化较多,较之“宣和七玺”而言,的确难以找出定制。

  嘉庆二十年(1815年),胡敬等人奉敕编撰了《密殿竹林三编》和《石渠宝笈三编》,一共收录书画作品2000余件。嗣后,清内府就不再有书画作品进宫了。所以,我们还可以据此来推断该作品上的印章是否伪造,是否出自清宫旧藏。例如笔者曾在北京一街头发现一题款为曹雪芹的仕女画《金陵十二钗群芳谱》,其上盖满了清宫印玺,其中的“乾隆五玺”赫然在列,遑论作品的艺术水平如何,只要略懂曹雪芹等生卒年月以及曹家的历史知识,即可知晓该画作实为赝品。

  1924年11月5日,时任卫戍总司令的鹿钟麟和警察总监张璧闯入故宫,逊帝溥仪被迫离开故宫。在这之前,溥仪仍保持着皇帝尊号,称朕颁旨,行文钤印,进行各种活动。他在位时间虽短,但所用印章尤多:“宣统”3方、“宣统御览之宝”1方、“宣统御赏”1方、“宣统御笔”3方、“宣统宸翰”1方、“御笔”1方、“庄敬日强”1方、“无逸斋宝”1方等多达20余方。这些印章大小不一,字体各异,材质贵重,雕刻精细,不同的印章用在不同的场合。其中“宣统”、“宣统御览之宝”、“宣统御赏”、“宣统宸翰”等,多钤盖在书画品上,用以赏赐群臣。尤其是“宣统御览之宝”(椭圆形),凡是钤盖此印的藏品都是溥仪离宫期间陆续偷盗出去的铁证。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