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新浪财经

千古名画清明上河图离奇沉浮记 (3)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4月09日 22:17 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千古名画清明上河图离奇沉浮记(3)

《清明上河图》局部 资料图片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财经新闻图片

  云笼雾罩三出宫

  后来严氏父子获罪,据查抄严嵩、严世蕃家财产登记账中,确实有张择端《清明上河图》一卷,在隆庆时没收到了宫廷,这是《清明上河图》第三次进入皇宫。

  《清明上河图》第三次入宫以后不久,社会上又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当年严嵩的家产被查抄,图书字画都送入皇宫。隆庆皇帝不大喜欢这些玩艺儿,而成国公朱希忠却特别嗜好,想得到这批书画,谋于内廷,当事人奏请皇帝,皇帝指示估成高价,算是抵他的薪水。当价估好以后这批书画快要发给朱希忠时,有一个小太监知道《清明上河图》估价最高,就私自打开箱子将画偷窃到手,正要往宫外走时,管事的人来了,小太监一急,就把画藏在水沟的石罅中。恰好当天晚上下大雨。水涨将石罅淹没了。这大雨一连下了两三天,等到雨停云散后,小太监去沟里取时,画已腐烂得再也收拾不起来了。

  故事被明人詹景凤记录在他著作的《东图玄览编》一书中,绘声绘色,有鼻子有眼,其实这个故事是完全捏造出来的,因为一个简单的事实,即《清明上河图》今天安然无恙地保存了下来,而且没有任何泡水的痕迹。按故事说法,它应当不复存在,即使存在,那也是破烂不堪、污迹斑斑的。那么,人们为什么要造出这样一个故事来呢?它也不是空穴来风,这中间又包含一个大的阴谋盗窃案。

  今考《清明上河图》后贉纸在明嘉靖三年(公元1524年)陆完题跋后,紧接着就是明万历六年(公元1578年)太监冯保的题跋。两跋相距54年。在这54年中,《清明上河图》已五易其主,即从陆完家到顾鼎臣家,再到严嵩家而入内府,然后落到冯保手里。冯保的题跋全文是:“余侍御之暇,尝阅图籍,见宋时张择端《清明上河图》,观其人物界画之精,树木舟车之妙,市桥村郭,迥出神品,俨真景之在目也,不觉心思爽然,虽隋珠和璧,不足云贵,诚希世之珍欤!宜珍藏之。”从冯保跋中再一次证实,《清明上河图》确实进入到了明朝内宫,并且还经皇帝亲自过目。但是,冯保的题跋有一个最大的疑问,即这件名画如何从皇帝那里转到他的手中来的呢?如果是皇帝的赏赐,他能不大书特书吗?因为这是他最荣耀的啊!然而他没有这样写,那么只有另一种可能,即偷盗!

  冯保是何许人?他有没有这个作案的动机和条件?查一查他的身世,便一目了然。原来这冯保是深州(今河北深县)人,号双林。嘉靖时为秉笔太监,隆庆元年(1567年)提督东厂兼管御马监。隆庆六年(1572年)穆宗病危,立即召内阁大臣高拱、张居正、高仪等至乾清宫,同受顾命。冯保当时已升为司礼监掌印太监,穆宗不能说话,即由他来宣读顾命。穆宗死后,万历皇帝朱翊钧即位,年仅10岁,冯保假传遗诏说是“阁臣与司礼监同受顾命”,意思是大臣和太监共同来辅佐年幼的皇帝。这样的遗诏是违反常理的,大臣们都觉得奇怪。在小皇帝登基举行仪式的时候,冯保始终站在皇帝宝座的旁边,当大臣们向新皇帝跪拜朝贺的时候,当然也面向了他,满朝文武,无不感到惊骇。之后,冯保即把司礼监、东厂都揽了过来,兼总内外大权,势力越来越大。冯保何以能如此呢?在宫内他所依仗的是皇帝的母亲李太后,宫外结交的是权臣张居正。张居正为了巩固自己地位,排挤政敌,推行改革,也需要冯保的力量。直到后来皇帝长大亲政、李太后不干预朝政、张居正也死了,冯保才失去依靠被逐出了宫廷,在南京安置,后来死在那里。

  除了权力欲望之外,冯保也是非常贪财的人。平时接受大臣们的贿赂,如一次接受梁国柱所送的钱就达万金,凡被他打击排挤而所查封的家产,只拣出一些平常的东西送给皇帝,而金银珠玉则隐瞒下来据为己有。他的房屋第宅,遍布京城,其花园的壮丽,可比皇帝的园囿。他倒台以后,从家中抄没出的金银就百余万两,其它奇珍异宝,不计其数,可以抵得上全国一年的贡赋收入。

  冯保在《清明上河图》上题跋的那一年,万历皇帝朱翊钧才16岁,还没有亲政,他自署的官称是“钦差总督东厂官校办事兼掌御用干事司礼监太监”,也就是权力膨胀到最大的时候,并且掌管着皇宫所用的一切,他完全有这个作案的条件,就是明着拿,也无人敢过问。他也有作案的动机,因为他非常贪财,并且有类似的劣迹,即从中隐瞒查抄的财产和接受贿赂。同时他还有一定的文化知识,写得一手好字,从《清明上河图》上题跋也可以看到这一点。由此种种,我们完全可以断定《清明上河图》第三次从皇宫偷盗出来的案犯,正是冯保。

  究竟不是正道得来的,冯保心里并不坦然。俗话说“不做亏心事,不怕鬼敲门”。他所担心的是小皇帝长大亲政,一旦要查内库账目,要追究丢失的名画,不是他总管太监的责任吗?前述社会上所流传的那个《清明上河图》被毁的谣言故事,很可能就是这个冯保捏造出来的,来一个毁尸灭迹,死无对证。冯保为了得到这一件无价之宝,可谓费尽心机,预谋已久。

  《清明上河图》在冯保手里呆了多久,已无从考证,但有一点可以证明,抄没冯保家产时,并没有这件作品,因为它再没有进入明代的宫廷。这有可能冯保在抄家之前就已秘密脱手了,再不然就是藏匿他处而未查抄到。自冯保以后,一直到清代的乾隆年间,这二百余年中究竟几易其主,倒手过多少次,无人知晓。也正是在这一时间内,社会上伪本《清明上河图》广为流传,目前世界各地所藏这类伪品,据笔者所知不下二三十本。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