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财经纵横

谈黑彩与墨彩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24日 14:00 中华博物

  曹淦源

  清代早期景德镇釉上彩绘先后出现了两个新品种:黑彩与墨彩,其独特的审美特征深受世人喜爱并珍藏。黑彩和墨彩自创烧以来,各个时期工艺特征都在不断地变化。现在文物收藏界对黑彩和墨彩常常混淆不清。本文从黑彩和墨彩的工艺、艺术特色及继承发展几方面作一简要论述。

  一、黑彩的样式与工艺

  黑彩是用五彩中的黑色彩料(珠明料)单独彩绘纹样的装饰品种。清康熙时期,黑彩有三种装饰形式:一类是在五彩、素三彩中,黑彩作为均匀的色块,成为烘托彩绘纹样的黑地。第二类是在五彩中以珠明料描绘画面的一部分景致。第三类是纯正的黑彩,整幅图画全用珠明料绘成。还有一些五彩棒槌瓶、观音尊的颈部开光内用珠明料画一两枝竹之类,属五彩中独立的黑彩画面。

  通过观察分析和试验,以上黑彩的彩绘工艺都是采用珠明料描绘图画,再在其上罩一层水绿(五彩中的一种淡绿色料),经低温烘烧而成,发色黝黑光亮,并泛出隐隐的绿色。如果不罩水绿,烘烧出来的画面与釉面粘结不牢固,稍经磨损即脱落,而且黑色黯然无光。在康熙黑彩白梅图中,用水绿罩在珠明料圈成的白梅花线条上,将整朵梅花覆盖,形成绿萼梅的效果。

  雍正年间,五彩远不及康熙时期的成就,但在前朝工艺技法基础上也有新颖的形式。黑彩从五彩中脱胎出来,而成为一个新品种,但是并没有长足的发展,其洗尽豪华见真淳的特色渐渐为墨彩取代了。

  二、墨彩的样式与工艺

  康熙晚期珐琅彩传入宫廷以后,雍正年间迅速发展起来。据造办处史料记载,瓷用珐琅彩料从依赖进口料到造办处珐琅作配料成功,数年间取得可喜的成果。雍正九年(1731年)“于十二月二十八日做得……水墨竹子茶碗一对,……水墨梅花六寸盘一对,”雍正十年(1732年)四月二十九日据圆明园来帖内称:“水墨珐琅甚好”,七月二十七日太监沧州传旨:“着烧珐琅画墨地白梅花四寸磁碟一对”,八月十五日司库常保奉上谕:“珐琅盘碗、茶圆、酒圆俱造烧得甚好,嗣后将画水墨的多烧造些。”九月初一日,“将脱胎填白磁酒圆四件上画珐琅墨菊花”。九月初九日司库常保奉旨:“绿地黄菊花盘子上山水青色甚好,再画水墨山水器皿俱用此青画”(朱家渭选编《养心殿造办处史料辑览·雍正朝》)。

  在清官养心殿造办处珐琅作精心彩绘期间,景德镇御窑厂也得到谕旨烧造珐琅彩瓷。雍正六年(1728年)七月十二日郎中海望奉怡亲王谕:“……造办处收贮的料(指珐琅)内月白色、松花色有多少数目?尔等查明回我知道,给年希尧烧造磁器用。”(年希尧以管理淮安关税务之职兼管景德镇御窑厂事务,传旨烧造

瓷器,由年希尧家人持样交御窑厂烧造办理。)雍正七年(1729年)四月十七日据圆明园来帖内称,郎中海望奉旨:“将三足圆形珐琅洗做几件,要直墙,三足平底,白珐琅里黑珐琅外墙,其外墙周围画花卉。再给年希尧亦照此样式,口径三寸至八寸的每样烧造几件,俱用白里,外面釉水花样任其酌量配合,亦做样呈览烧造。”景德镇御窑厂不但得到造办处收贮的珐琅色料,而且与造办处珐琅作同时得到谕旨烧造同样的“三足圆形珐琅洗”,其样式要求非常清晰、具体:

 [1] [2] [3] [下一页]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