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理财 > 收藏 > 书画 > 正文
 

书画艺术品卖疯了 把画当股票炒还是当情人爱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1月08日 15:22 新闻晚报

  一位白领一年的收入可以买一幅齐白石的画,这是西方人对中国艺术品两年前价位低廉时的揶喻。现在,这句话已经不成立了。还是拿齐白石打比方,2000年,齐白石作品的价位每平方尺3至4万元,而今年是30多万元。

  神话诞生理由充分

  艺术品的连年涨升,在近日的连番秋拍中再次得到确认,而这次的猛烈涨升,就像一个神话。

  去年,记者在上海艺博会上巧遇北京某画廊经理,当时他指着墙上挂着的青年画家夏星和国画家何家英的作品对记者说,他们现在已经卖到了几万元一张,当时记者就十分吃惊。然而更令人吃惊的是,何家英的作品已经从当时的平均每平方尺1万5千元,上涨到到今天的6万多元,夏星的作品更是神奇地拍出了120万元的天价。

  类似的市场

神话可谓比比皆是,而且有着近乎百分之百的成交率,让人对所谓的暗箱操作之说心生疑惑。

  市场总是有道理的。十几天前,中国写实画派在中国美术馆举办大型画展,十几天后,该画派的画家作品在秋拍上均创出各自的最高拍卖纪录。这一画展本身就包含了研讨会、画册、评论文章等各项有针对性的活动,拍卖也是其中一项,早就在策划之中。而同为中国写实画派的陈逸飞因为突然去世,其市场效应就不如其他诸位,难怪某画廊老板坦言不喜欢做已故画家的生意。

  市场效应让真正的爱好者远离艺术

  仿佛是个众所周知的关于奢侈品的悖论:用的人不买,买的人不用。当来自房产、金融、江浙民企甚至煤矿老板的资金大举涌进艺术品市场后,市场正在悄悄变味,所谓的营销,可能让一些作品很快达到了原本多年以后才可能达到的价位,同时,正如沪上某画廊经理人所言,行情透支太快,不利于长期走高。

  同时,艺术品同爱好者的关系也在悄悄变味。一位刚刚对艺术品产生了兴趣的白领女士告诉记者,她去年看到艾轩的油画感到很不错,去年的拍卖价在60万元左右,已经让她力不能及了,今年秋拍一下子拍出了300多万元,她说,太疯狂的炒作只能让她这样真正爱画的人远离艺术品,绘画是要当情人来爱而不是当

股票来炒的。

  市场泡沫说引发警觉

  一位资深的艺术品市场人士也表示,目前的市场的确是在连续涨停,但是做过股票的人都知道,在连续的涨停板上追涨是什么后果?一位有十多年经历的艺术品收藏家,在目前态势下,已经悄悄把手中的一些存画通过拍卖公司出手了,他说,涨得这么快,干嘛不卖?腾出资金来,中国画得好的人多了。

  更有人对艺术品市场的泡沫提出了疑虑。北京永乐拍卖公司此次以世界拍卖业两大巨头之一“佳士得”的

商标进入市场,公司的主要业务人员以及操作理念也遵循国际惯例。但是前几天的首次秋拍成交率并不太高,甚至上拍的13件吴冠中作品大部分流拍。永乐的拍卖师刘新惠表示,佳士得体制规范,展现的就是真实的情况。也有其他买家指出,吴冠中的画在不同拍卖公司冷热不均的现象,一定程度上说明了泡沫的存在。而记者发现,类似的现象在上周的几场拍卖会的其他热门画家身上也有着不同程度的体现。

  眼下,某些嗅觉灵敏的画廊要么及时调价,要么藏起手中的画,囤积以便卖到更好的价钱。某些知名的画家也毫不犹豫地每半年根据拍卖纪录调整一次“出厂价”,估计这个现象会在即将开始的艺博会上得到进一步的证明。

  艺术品遵从市场规律,本来无可厚非,但是艺术品市场的春天来了,而真正爱画人脸上的笑容却要凝固一段时间了,这不能不说是一个不大不小的遗憾。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5,480,000篇。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