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理财 > 收藏一类新闻 > 正文
 

生肖文化引领国人投资情结 狗邮票投资前景不明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2月05日 07:21 《私人理财》

  本稿件系《私人理财》杂志授权新浪理财独家门户网站发布。未经书面许可,请勿转载。

  有着邮市“风向标”之称的1980年金猴扬起了风帆,该套邮票单枚创下了2000多元的历史最高价,目前,这版面值6.4元猴邮票卖出价达13.6元。2万倍的升幅成为世界邮票史上的投资神话。正因为金猴的神话崛起,自然就成为邮票市场的热门话题,以及引起了“生肖
情结”的热门话题。在有金猴邮票先例的情况下,2006年发行的狗生肖邮票的投资前景又会怎样呢?

  文/本刊记者 罗瑜

  生肖文化是中华民族一个独特的文化现象,与我们每个人都密切相关。虽然近几年来邮市并不景气,但每年的生肖邮票却都深受集邮爱好者的青睐,而且这种现象会一直延续下去,而不像某种特定题材,一旦题材结束,市场对其关注度就会消失,因此,生肖邮票很受欢迎。此外,生肖邮票还具有很高的收藏投资价值,它有着独特的中华文化内涵。加上1980年发行的第一轮猴子生肖邮票创造了如此高的收益率,自然对投资客具有诱惑力。

  狗年生肖票火爆发行

  生肖邮票是年终最为瞩目的品种之一,每年春季资金都会竭力运作,是绝大多数投资者参与操作的最主要品种。

  2006年的生肖邮票“五彩犬”身披小红袄、手捧彩球,浓烈的色彩运用使得整枚邮票带着喜庆祥和的气氛,本身就很惹人注目。此外,为振兴邮市,国家邮政部门采取了2006年新邮预订实行“实名制”,新邮上市只售6个月,发行期结束后,邮政营业窗口和集邮公司同时停止销售,所有零售窗口没有销售完的新邮全部由国家邮政局统一回收,清点封存,集中销毁后再向社会公布实际发行量。因此,至今《狗》票的发行数量仍然是个谜。

  今年邮政部门保证,所有邮票都是一次印刷完成,绝非看邮票行情再决定发行量。一旦集邮门市零售部分卖完,就不会再出票,纪念邮票本来数量就有限,再加上这些措施,不少邮迷们想抓住这次机会,进行了疯狂的抢购。

  1月5日,“丙戌狗”大版张的开市价65元,小版张25元,小本票9.5元。此前,“丙戌狗”生肖邮票“期货价”一升再升,其大版张的“期货价”从50多元涨到1月3日的60元,1月4日又叫出了80元的“天价”,面值4.8元的小版张“期货价”也开出了26元的高价。

  面对2006年第三轮狗邮票一面市就如此高的涨幅,是“虚火”还是“旺火”?不少人看不清市场前景。广天藏品有限公司戴志军副经理建议收藏者:虽然狗邮票在开市之初会呈现上升趋势,但这个幅度不会很大,不可能达到猴邮票那样的神话。但对于以后的趋势还有待观察,毕竟狗邮票的发行量还是一个未知数。但对于想收集一系列生肖邮票者来说,未来的收藏价值前景不容忽视。按以往的规律,每年年初发行的生肖邮票,一般都会在当年4月份左右出现一次明显的上涨行情。

  生肖邮票投资技巧

  发行量、存世量

  俗话说:“物以稀为贵”,发行量决定了它的价值,对少额发行的生肖邮票自然身价不断上涨。因此,应选择发行量、存世量少的生肖邮票。生肖邮票发行至今,已有三轮,并不是每一种都值得投资,其中发行量最高的一种达到2.5亿份,显然没有投资价值。1980年首发的猴邮票发得量只有500万份,而现存的又远远低于这一数量,十分珍贵,所以它当之无愧成了生肖邮票的“老大”。除了庚申猴外,第一轮中的鸡存世量也不多,目前的市场价为2000元。1995年发行的第二轮“猪”票,市场上成交价格只有面值的一半左右,根本原因是发行量特大,超过一亿枚。而2004年的《猴》和2005年的《鸡》的发行量都是5200万枚,为同年其他纪念、特种邮票发行量的5倍左右,涨势不大明显。

  设计品相

  生肖邮票还是一种艺术欣赏品。选择设计精美、具有个性的生肖邮票,是关注文化内涵收藏者首要考虑的。1980年我国发行的第一轮生肖邮票的第1枚庚申猴票,为雕刻版,设计者邵柏林,原画作者为著名画家黄永玉,很多欣赏艺术品位的人,喜爱黄永玉先生的泼墨手法;寥寥数笔,就勾画出猴头的特征、神韵,经过邮票雕刻家的精雕细刻,质感极强,有很强的艺术魅力。第一轮中的老鼠邮票就是成功之作。在

十二生肖中老鼠、蛇、龙这三种动物是最难把握的,而
漫画
家詹同用漫画的手法设计的这款老鼠却很有特色,人见人爱,因此也具有一定的收藏投资价值。而第二轮的生肖邮票以民间工艺品形象和文字书法形象为主图,在造型和内涵上缺乏创新,投资价值自然降低。

 [1] [2] [下一页]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