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杨静荣:寻宝活动是拯救中国文物的一项举措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4月07日 23:03  新浪财经

  新浪财经讯  2010年4月7日,由由文化部文化市场发展中心发起,新浪网协办,嘉德在线承办的“2010年中国艺术品网络寻宝活动”新闻发布会暨启动仪式在京举行。以下为故宫博物院陶瓷鉴定专家杨静荣发言实录。

  杨静荣:各位来宾,来自媒体的朋友们,大家好,我是故宫博物院的专家杨静荣,作为这一次活动出席启动仪式的专家代表,简单说几句。我们中华文明五千年的文化发展,积累了大量璀璨珍贵的文化艺术品,英文的有关中国的词汇,字头大写的是CHINA,如果字头小写的时候就是瓷器的意思。艺术对中国文化的影响由此可见一般,从新石器时代的摩崖石刻算起,艺术总是伴随着劳动生产和文化的产生和发展,可以说中国五千年的文明史变成艺术史,我们中国的艺术文明一向有着全民的属性,自古以来大量的艺术品无论是雕刻、瓷器,还是造像,其发展都是植根于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工艺技巧的提高。

  而在浩瀚的中华文明发展过程中,原本生在帝王家,养于富贵手的艺术品,随着朝代的更迭,也大量地散落到民间,当然还有大量高质量的艺术品,通过帝王家得以保存在现在的故宫博物院内,但是散落在民间的不计其数的艺术品,其规模究竟有多大,就不好说了。中国古代向来不乏富甲一方的富庶之家,而那些富庶家中的藏品不像帝王之家没有皇陵,也不会有故宫这样的铁打的营盘,许多所藏不及陪葬,便又重新流入其他人手中,没有稳定的传承,大量的艺术品在民间散落,只有少数精品才能得以流传有序。散落的艺术品弥散在历史的轨迹中,不知所终。

  而这一次的寻宝活动就是要发动民间的力量,把流散在民间的艺术珍品一一挖掘出来,让可能藏在普通人家多年尘封的艺术品,都可以再次发光,重新认识它的价值。也许仅仅是家中压在箱子底的一张压箱纸,或者仓库中睡在角落里多年的一个死框,拿到我们这里,也许它就会发光放彩,得到应有的肯定,这不仅仅是把某一个普通百姓家的东西拿出来重新认识,这其实是在拯救中国文物的一项举措。当然对于提供物品参与鉴定的个人而言,除了得到应有的文化价值外,也能实现家中物品的经济价值。所以我希望这项活动可以越办越大,越办越好。而且一定要长期办下去,让更多有价值的东西,可以浮现出来,不断地挖掘出艺术珍品,不只是对我们搞鉴定的专家而言是好事,对艺术品的拥有者也是好事。对整个中华民族都是好事,这是对中华文化的一种负责任的举措。谢谢大家!

转发此文至微博 我要评论


    新浪声明: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9510567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