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湘绣《罗斯福绣像》誉满全球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3月29日 14:03  星辰在线-长沙晚报

湘绣《罗斯福绣像》

湘绣大师柳建新仍在继续湘绣的光荣。

1930年的长沙国货陈列馆外景。

民国时期八角亭旧影。

  《罗斯福绣像》“像照亮黑暗的一道光”

  经济萧条的阴影笼罩全世界,1933年5月27日,当成千上万的观众迈入密歇根湖畔的芝加哥百年进步世界博览会场,一帧位于中国馆显著位置的湘绣《罗斯福绣像》,“像照亮黑暗的一道光”,冲破了人们头顶的惨雾愁云。

  绣像里的美国总统罗斯福,神态端庄潇洒镇定安详,赤红卷发,梳一边分的西式头,脸略呈赤红色,着酱色西装,白衬衣,结蓝领带。

  画框边,又有五对黄龙金睛和一只红色龙珠互相映衬,闪烁生光,把本属平面的半身罗斯福绣像辉映成半身巨像,恍若真人。

  穿梭于世博会场中的成千上万的观众无不为这幅绣像惊叹,“认为一大奇观”,当时便有美国资本家愿以万元美金相易。

  今天,我们回过头来再去观望1933年芝加哥世博会,湘绣《罗斯福绣像》之所以如此轰动,一半因为湘绣绣艺高超精湛,另一方面,还在于时任美国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正给美国带来希望。

  众所周知,1929年10月24日,是美国历史上的噩梦。20世纪30年代的世界经济大萧条,即因为这个“黑色星期四”而引爆。1933年初,富兰克林·罗斯福当选为第32任美国总统,他入主白宫后,即宣布全面实施恢复美国经济的“罗斯福新政”,当时的芝加哥世博会,就是在美国经济萧条中开幕,也是在人们对恢复经济的“罗斯福新政”的希望中开幕的。而中国湖南长沙送去的湘绣《罗斯福绣像》,以其绣艺和光电的完美配合,让参加世博会的人们,尤其是美国人民获得了情感与心灵的共鸣。湘绣《罗斯福绣像》因而成为全场最引人注目的最重要展品之一。至今,湘绣《罗斯福绣像》仍陈列在美国亚特兰大市“小白宫”博物馆,该馆为罗斯福生平事迹展览专馆,而1945年逝世的富兰克林·罗斯福则已成为“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三位总统之一”(其他两位是华盛顿和林肯)。

  赶绣《罗斯福绣像》,大年三十杨佩珍没有停针

  刺绣《罗斯福绣像》的绣庄叫锦华丽。锦华丽于1917年开设于长沙市八角亭药王街。锦华丽是长沙有名的大绣庄,有一幢自建三层西式大楼。绣庄附设照相业,铺面壮观,内设玻璃宝笼24个,陈列各类精巧绣品。室内墙壁四周,悬挂世界名人画像,远望也疑为绣品。

  锦华丽绣庄在上海设有分庄,以杜炳双为主任,后由童自新继任,担负对外省、外洋推销湘绣的任务。分庄每年的贸易额,以光洋计算约达十万元上下,可知锦华丽当年的规模。

  锦华丽绣庄经理唐仁甫,为著名画师杨世焯的再传弟子,除善绘山水人物、飞禽走兽花卉外,尤工于肖像,兼娴熟绣像术。

  1932年,锦华丽绣庄老板唐仁甫翻阅上海报纸,得知芝加哥将于1933年举办百年纪念博览会。同时,1933年初,罗福斯即将就任美国总统的消息让唐老板顿发灵感,认为绣一帧现任美国总统罗斯福肖像赴展,一定会获得美人士的注目。

  绣像的过程分为三部分,画像、绣像和雕刻镜框。

  唐老板亲自画像。他把美国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的一张神态镇定的半身美术像,放大到24英寸(合72厘米),用透明纸蒙下轮廓,拓于白色缎面之上,再按照相片色彩细心描摹。绣像所用的各种色线,也一一由唐经理亲自配好。

  像画好后,由杨世焯老艺人的高足弟子杨佩珍刺绣。其时杨佩珍住在婆家湘潭韶山的巴公塘,唐经理亲自将画像绣稿送到巴公塘,叫杨的侄女杨培宽帮忙,二人合绣。

  据杨培宽回忆,当年古历十二月初一,杨佩珍接到唐仁甫绣稿色线后,即打发轿子把她从宁乡麻山朱石桥接到巴公塘,十二月初二到,初三上绷,初四开始绣制。杨佩珍绣头发、脸面,杨培宽绣衣服。共绣了40天,到古历次年正月初十绣好,中间大年三十、正月初一,正是万户鞭炮炸响、普天同庆之时,都没有歇工,因为要赶博览会参展的时间。

  《罗斯福绣像》刺绣针法全部采用湘绣传统直掺针、齐针、平针刺绣。直掺针法要求绣线绝对垂直,不能稍有歪斜。罗斯福眼角的鱼尾纹呈水平横线,刺绣时用直掺针一点点连接,每点仅两三根丝粗,直径约0.1毫米左右,细入微茫。背景浅绿色底上用蓝丝线薄薄蒙绣,形成朦胧变化的色彩感。绣品每一针的落点都巧妙地深藏在前一丝中间,迹灭针痕。

  《罗斯福绣像》镜框则由杨世焯雕刻一科的高足弟子周五雕匠雕制。他是名雕匠周艺(行二)之弟。相框高一尺八寸(约20英寸),宽二尺五寸(约26英寸),材料选用紫檀木,此木质比黄杨木更坚,叩之成金石之声,难于下刀。周五在镜框边上雕上五龙戏珠浮雕,龙为圆身突起,托以云霞,龙眼内装黄色小电灯泡,龙珠内则装红色小电灯泡。龙身贴真赤金。夜间通电,五条金龙目光闪闪,虎视眈眈,呈互斗相争之状,令人心驰目迷。绣像标价3000美元。

  爱热闹的长沙人,无不仰望“誉满全球”金匾

  1933年的中国正处于内忧外患之时,当时的民国政府以经济困难、国难当头等理由拒绝了世博会的邀请。但民间却积极参与。

  《芝博琐言》一书说:“此番中国馆虽不足发扬我国光彩,但商人自动参加,时间匆促,经济拮据,所费仅10余万元(注:指中国馆的建设),而能有此成绩,亦大不易。”

  在1933年芝加哥百年进步世界博览会上,湖南省主席何键派何凤山(此人后来有“中国辛德勒”之誉)为两湖展品驻会代表。当时的两湖展品,伙如山集,形形色色,不可胜记,成本总值光洋20万元以上。

  开幕当天,《罗斯福绣像》即引全场注目,当时便有美国资本家愿以万元美金相易。何凤山电致何键请示,何键嘱以他个人名义赠美国总统。罗福斯酬以锦华丽6000美元奖励金。

  芝加哥世博会结束后,唐经理听到何凤山返湘,即找他索取绣品奖励的美金。何凤山找到何键的私人秘书张有晋,托张有晋署名请客,以何键为主客,四厅厅长、警备司令和其他显宦为要客,同时也请了何凤山。席设东茅巷玉楼东酒家。是日,山珍海味摆满一桌。何键因事未到,其他贵宾皆来。首由张秘书起立发言:“我今天代表锦华丽绣庄请客,今天所办菜,尽是面子上的菜,客人也尽是面子上的人。此次锦华丽参加芝加哥赛会,替吾湘争得光荣的面子,也替中国争得光荣的面子。政府对于它在物质上固然应给以光荣的面子,在精神上尤应给以光荣的面子。”

  宴席后,何键仍未将奖励金给锦华丽。

  唐经理以一个经商之人,决计与何键追问到底。于是直接找何键当面交涉,并扬言要打电报给美国总统罗斯福,问清楚如果确是以锦华丽名义相赠才告了结。何键在这种情况下,答应赠送一块金匾给锦华丽,以算交代。

  赠匾那天,由张秘书代表何键护匾,另有军乐队一连,卫士队一连,总计两百多人,白衣白帽,鼓乐喧天,爆竹燃放之声,如炒豆煮粥一般,热热闹闹送到药王街锦华丽绣庄。锦华丽自己也备了一串万字鞭,噼噼啪啪凌空炸响。立时烟雾蔽天,对面不能见人,贺客盈门,络绎不绝。何键赠送的金匾上写着“誉满全球”四个大字。爱热闹的长沙人,无不赶往八角亭药王街,仰望“誉满全球”金匾,交通一时为之堵塞。

  何键还附赠唐经理私人一个大京都墨盒,上刻四十八字的跋语及落款:

  归官染彩,两汉流风,

  缚精职守,历重女红。

  扶维湘绣,国货大宗。

  针神之锡,巧夺天工。

  五都比赛,出品称雄。

  特书此语,以劝百工。

  仁甫经理雅鉴

  何键特赠

  (“归”为“妇”字、“扶”为“夫”字之误)

  唐经理当即将墨盒与金匾拍照,并将金匾悬于锦华丽绣庄楼上,昭示众人。从此,湘绣“誉满全球”流传开来。

  附注:民国时期世博会获奖信息一直不太完整。有人认为,湘绣《罗斯福绣像》在1933年芝加哥世博会上获得奖牌,不过也有人称,《罗斯福绣像》虽在1933年芝加哥世博会获得普遍赞誉,但真正获得奖牌的则是锦华丽绣庄送展的另一幅湘绣绣品《乐燕图》。

  舆论盛赞“湘绣甲天下” 

  湘绣在世博会上屡获奖牌。尤其1933年,湘绣进军芝加哥世博会,获得公众广泛关注,各类有关记载因之屡见于当年各类报刊中,这些记载,已成湘绣光荣史上不可遗漏的一笔。

  1933年8月18日出版的《生计志》,以《湘绣活泼如生,美人称赞不已》为题,报道参加1933年芝加哥百年进步世界博览会湘绣展品的情况时说:

  “山水画屏,工作之巧妙,故不惜用尽字典上之形容词,以发泄其美感,组织所标之标格(价格),则均吐一吐舌,笑一笑而已,非谓物品不能出此价格,乃价格超过普通人能力之外。绣花罗斯福、孙中山肖像,以及人物山水等,无不活泼如生,一般太太们赞扬之余,尤深叹中国女子忍耐力之难得,淡妆浓抹之美国妇人,望之诚有愧色。”

  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2月11日出版的《生计志》统计,参加这届博览会的湘绣精美绣像还有孔子、蒋介石、威尔逊像,以及周公、关公、无量佛像等,均神采奕奕。孔子、蒋介石、威尔逊像的绣制并由公家津贴手工现洋1600元,可见绣制的精细认真,不计成本。如“水墨兰草屏,酷肖如生”,“走兽字帖,蠕蠕欲动,诚是压倒苏杭”(参见当时的《实业丛报》)。

  芝加哥博览会结束之后,与会者曾把其中深受好评的作品,如《孔子敷教图》,孙中山、威尔逊等绣像陈列在长沙市国货陈列馆(今中山路百货大楼),以飨国人。这些绣品当在1938年文夕大火中,毁于一炬。

  1935年长沙《大公报》记载说:“十数年前日本绣货盛行西洋,今则西洋厌弃日绣,欢迎湘绣。因为日绣粗笨,只宜远观,不堪近视,不及湘绣之精工,譬之图画然。日绣如油画,湘绣则如工笔画,两两比较自有天壤之别。”

  因而当时的工艺鉴赏家及报刊有这样的评价:“所常闻者湘绣耳”,“为今日中国之唯一产绣区矣”,“湘省刺绣,本极精巧,故有‘湘绣甲天下之美誉’”。(李湘树)

  (参阅吴淑生、田自秉《中国染织史》及当时的长沙《大公报》)

转发此文至微博 我要评论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9510567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