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艺术家卖房建首家艺术类私人博物馆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8月16日 14:00  扬子晚报
艺术家卖房建首家艺术类私人博物馆
 
唐代银锍金的香熏
 
艺术家卖房建首家艺术类私人博物馆
 
北魏石造像,“从心里笑出来”的菩萨
 
艺术家卖房建首家艺术类私人博物馆

艺术家卖房建首家艺术类私人博物馆

 

银丝锍金的香笼

 

艺术家卖房建首家艺术类私人博物馆

 

北朝石造像,尚未定型的释迦牟尼

  缄默千年的佛像,终将在南京牛首山美丽呈现。自南北朝以来,体态各异、神情多姿的数百尊佛像,温润厚朴的高古玉,精美异常、工艺繁复的各类金银器皿与瓷器……在不久的将来,都将在南京首家艺术类私人博物馆——古歌博物馆,向大众开放。

  古歌博物馆的主人,叫高欢。艺术世家出身的他,历经30多年的寻寻觅觅、无数次美丽的邂逅与心旌神摇的片刻,“猛一抬头,发现身边已环绕如此多的艺术神品”——他终于想到,是时候拿出来与大众分享这些历朝历代的艺术奥妙。

  古物装了6卡车

  近日,记者走访古歌博物馆初定建址的南京牛首山。出现在记者面前的高欢,竟已须眉微白——原来如“散仙”般逍遥的他,为建古歌博物馆,已经付出了太多的心力。

  “30年了”,他对记者感慨,“猛一抬头,发现身边宝物竟然如此之多,自己也吓了一跳”。思念再三,他想到了开设私人博物馆。他递了开馆申请,一递即准——因为,有太多的孤品、绝品、国宝。当他把市内住处的古物一样样装运时,竟然装了六卡车。

  按照私人博物馆的审批要求,申请者需有500件文物以上的艺术精品。当前往审定的文物局、博物馆专家到达高欢的住处时,立即目眩神迷,为之倾倒——这儿,不但有很多国家级的国宝,更有许多在各类公立博物馆内不见踪迹、未见记载的孤品,“你不要不在意,这里很多东西比市级城市博物馆好很多”,一位研究员对他说。

  高欢说,一开始买古物,他全凭眼缘,凭天生的艺术敏感。有些东西他不懂,但一看上去就心动,他就不惜血本地买。偶然碰到专家指点,他更是细心聆听,如沐甘霖。现在的他,无疑已修炼出一双“火眼金睛”。曾经有一位上海商人,捧了800万来想买高欢收藏的一个釉里红的瓷瓶。但高欢舍不得卖,在他的心目中,这样的孤品价值岂止千万,“世间就这一件,卖掉就没有了”。

  在高欢现在的收藏中,有三条线索是成系列的:佛文化、金银文化、玉文化。对于这一点,高欢很自豪,“我收藏的是文化,三条线索,囊括中华文明的主线。”他读金银器史,“看懂了,就很高兴”,他翻很多的书,“学习是一辈子的事,”,他了解到古人的生活习惯,了解到一件文物当年的作用。弄懂一件宝物,就如同翻开厚重的历史记忆,与古人呼吸相通……

  在这个收藏的过程中,他还惊奇地发现,有些东西在书上也是无迹可寻的。如唐三彩中的陶俑,竟然有银制的仕女俑。还有一个银丝锍金的香笼,工艺精美无比,是一个急着要出国的人让给他的。对于这些历史的遗珠,高欢有一种难以言说的怜惜。

  义无返顾搞收藏

  父亲是著名戏曲人物画家高马得,母亲是科班出身的画家陈汝勤,高欢的血液里,流淌着对艺术的热爱,他的篆刻在艺术圈内也倍受推崇。他悠然忆起,“很小很小的时候”,他就在秦淮河里挖碎瓷片。色彩斑斓、闪着温润光泽的碎瓷,在那时就激起了他对艺术的无限热爱。收藏,从那时就已开始。当他有了工作,有了挣钱的能力后,他义无返顾地把所有的钱都砸在了他看中的一件件古物上。“那个时候是不要谈多少钱的”,高欢说,多贵也要买回来,到现在,有的藏品他还欠着卖家的钱,“还在分期付款”。

  很艰难的时候,他也动摇过,也有人劝过,“卖掉一两件,周转一下资金”,但最后,他还是舍不得,宁肯紧紧巴巴地过日子。一辆破车,数间瓦房,日子不富,但自在闲适。

  盘点自己的藏品,高欢说,有几百件佛像,其中光石佛就有100多件,还有金佛、银佛、玉佛、木头佛,以及“各种材料的佛”。高欢发现,唐代以后的佛,大多已经定型,雍容华贵,气派非凡;而在此之前,尤其是南北朝时期,佛像千姿百态,胖瘦高矮,缤纷多彩。

  记者了解到,私人博物馆目前在中国方兴未艾,比较著名的如马未都的观复古典艺术博物馆、北京的中国紫檀博物馆等。而南京,目前也已有了6家私人博物馆,包括长风堂博物馆、南京金陵文化博物馆等。私人博物馆的文化主管是文化局,行政主管是民政局。目前,两家对古歌博物馆批准成立的审批均已下达。古歌——古物无声,但却可以传达心灵的歌。记者可以感受到,高欢的压力非常大。设计图纸、建馆、装恒温恒湿的设备,装防盗装置……一件件高欢并不擅长的事情接踵而至。而最棘手的,则是建馆的经费。他和夫人喻慧一咬牙,把市内的房子卖掉了,“一定要把博物馆建起来”。

  高欢说,古物都捐建私人博物馆后,就都已登记在册,属于国家,他只是一个看管人。如果有某件宝贝丢失了,那就是他的责任。“就是一个愿聚不愿散的心愿。百年之后,个人总会灰飞烟灭,但这些宝物,却会流传后世,传递历史的声音”。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