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鉴定遭遇人情世故:简单变复杂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4月09日 11:18  大众网-齐鲁晚报

  咱们是讲究人情的国度,当鉴定遭遇人情世故,简单的事情就变得复杂,这也就对正常的鉴定真伪增加了难度。

  前两天,有位朋友淘了张旧画,想让我帮着找个专家掌掌眼。见了面,画刚刚展开,鉴定的老先生很严肃地问了句:“你这画从哪儿来的?”冷冷一问,吓我一跳,心里直犯嘀咕:“我这朋友不地道?不会吧,除了各色点儿,没听说他有偷鸡摸狗的事啊!”朋友也很紧张,赶紧解释:“前两天出差,刚从南方一市场淘的……”

  听说画是远道而来,老先生舒缓了许多,一五一十道以真假。“这本地画作和外地的鉴定起来还有区别?”看老先生谈兴浓,我试着问了问。谁知老人家大吐苦水:去年,有位藏家刚在拍卖会上买了张画,他鉴定认为是假的,这位藏家马上就找了回去。听是他鉴定的,拍卖公司又找上门来,跟他支着架子要打官司,说是败坏公司的声誉,理由是:画家的亲戚都说这画是真的!

  虽然官司没打起来,但双方少不了口舌,弄得挺堵心。从此,老先生对本地书画就有些为难。真品还好,要是赝品,说了得罪人,不说有悖良心。说还是不说,真成了问题。

  说来说去,咱们是讲究人情的国度,当鉴定遭遇人情世故,简单的事情就变得复杂,这也就给正常的鉴定真伪增加了难度。这一类情况自古就有,有的甚至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影响到对书画作品真伪的判断。

  康熙时陈邦彦学董其昌的字最逼真,康熙也最喜爱董字。一次康熙把各省官员“进呈”的许多董字拿出命陈邦彦看,问他这里边有哪些是他仿写的,陈邦彦看了之后说他自己也分不出了,康熙很开心。自己临写过的甚至自己造的伪品,焉能自己都看不出。无疑,如果指出,那“进呈”人的“礼品价值”就会降低,陈和“进呈”人就会结成冤家。说自己也看不出,又显得自己书法“乱真”。这个答案,虽一举两得,但也实出无奈啊!

  有些藏家说:“鉴定圈里有个怪现象:说真话得罪人,说假话害苦人,乱说话气死人,不说话难为人。”文物艺术品鉴定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带有主观色彩,鉴定结果往往存在着很大的相对性。看来,要让有水平的鉴定家们敢说真话,重要的还是设立相关的监督约束机制,规范出一个健康的鉴定市场。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