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收藏京剧行头:《梅兰芳》找他借戏服(图)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2月18日 07:55  北京娱乐信报

老人收藏京剧行头两千多件《梅兰芳》找借戏服

拿着“宝贝”,冯老爷子露出笑容

  蟒袍、裙袄、斗篷、云肩、官服、彩鞋、旗鞋、厚底……京城戏服收藏人冯长城老先生的这2000多件京剧“行头”,数量可供四五个剧团同时演出使用。就连前不久上映的电影《梅兰芳》中的大部分戏服,都是从冯老爷子这里借去的宝贝。

  有名气

  剧组经常上门借宝贝

  今年60岁的冯长城,默默无闻了一辈子,没想到在晚年时,他收藏的2000多件京剧“行头”让他走到了聚光灯前。

  电影《梅兰芳》需要大量戏服,但向各剧团去借,考虑到自家要有演出,每家都不可能同时提供那么多。得知冯长城的藏品同时够几出大戏使用,且其中不乏精品,于是导演陈凯歌请冯长城“坐镇”剧组,《梅兰芳》中使用的绝大部分戏服都是老爷子的藏品。“我跟我的戏服在剧组待了两个多月吧,我也第一次见到了章子怡、黎明这些大明星。”冯老爷子回忆说。

  自从《梅兰芳》上映后,冯老爷子的“生意”也忙了起来,常有影视剧组慕名而来参观“宝贝”。比如著名电视剧《最后的王爷》中的戏服也是冯老爷子“贡献”的。

  有些人祝贺冯老爷子靠收藏发了财,他只是轻轻一笑:“真正搞京剧服饰的人,追求的不是像商人一样买来卖去。”

  有数量

  亲戚串门没地方吃饭

  记者第一次见到冯老爷子,是在朝阳区的一栋普通民宅里。刚一进屋,记者就被冯家的景象惊呆了:两室一厅的屋内,除了一张双人床,放置的都是戏服,几乎没有下脚的地方。家里的墙完全没有刷过,这和屋内珍藏的华美戏服形成强烈反差。

  那天午后的阳光非常充足,老爷子正在家里整理宝贝,一会儿登上凳子从壁橱里取出个塑料袋,一会儿又蹲下身从床底下拿出个布袋子。翻开一层又一层的包裹,里面藏着的都是缝制精美的戏服。记者注意到,放置服饰的箱子一直摞到房顶,连床铺上都码着箱子。别看箱子多,冯老爷子心里很有数,哪件服饰放在哪儿,他一翻开箱子准能找到。

  冯老爷子的老伴说,家中最值钱的电器是10年前买的一台冰箱。现在家里亲戚很少来串门,因为饭桌上早已摞起装戏服的箱子,亲戚来了,无论年龄多大,都得端着碗坐在小板凳上吃。

  有恒心

  堵着仓库不让卖戏服

  冯老爷子是北京某军工厂的一名退休工人。他收藏京剧行头已有20多年,在2000多件藏品中,戏服占了多一半。

  在工厂自己的戏团里,冯长城是小花脸学员,后因嗓子倒仓供职幕后戏箱。“那时厂子有自己的京剧团,也置办了许多行头,生、旦、净、丑各种角色的戏服应有尽有。”老爷子如今回忆起来,就像在说昨天的事,“文革”开始后,京剧团不再演出,因为保存戏服需要大量资金,厂领导决定将这些“废品”处理掉。“我一下就急了,于是天天什么事都不干,就守在仓库外不让任何人碰,后来因为这,我险些被厂里因为旷工开除。”但是,厂里的戏服后来还是被想方设法给卖掉了。

  自此,冯长城决定开始自己收藏戏服。

  全部积蓄都买了戏服

  从那时起,冯长城把主要精力都放在收集戏服上。只要听说哪个地方或者谁有戏服他就上门收集。长期的坚持让他形成了自己的收藏网络。

  收藏戏服非常艰辛,冯老爷子说是“一以贯之”的精神鼓舞着他走下来的,“只要你爱上了某种东西,那么就是付出再多也无怨无悔。”冯老爷子的女儿冯珺告诉记者,父亲家中没有一点积蓄,给自己买房的钱也全都置办了戏曲行头,听力不好的冯老爷子还瞒着家人把女儿孝敬他买助听器的钱也买了戏服。

  两年绣出件金线蟒袍

  冯老爷子不仅收藏戏服,还设计制作戏服。每件戏服都用最好的材料,请最好的绣工。为制作《赵氏孤儿》中的那件蟒袍,仅真金丝线他就用掉几万根。

  京剧舞台上常用蟒袍来表现王公贵族的气派,有红、黄、蓝、白、黑5种颜色。京剧艺术家金少山认为唯有金色才能将蟒袍的气派表现得淋漓尽致。冯老爷子的退休金不多,为做一件全金线的蟒袍,他历时两年手工缝制数万针,这件戏服完成后,针针工整,难寻瑕疵。

  平时冯老爷子最爱看戏曲频道,他格外注意演员们穿的戏服,一旦发现哪种样式好而自己的收藏中没有,就当场画下式样、标明尺寸和花纹,传真到戏服生产厂家订做。

  保养戏服是个大难题

  收藏离不开专业知识,戏服收藏也一样。因熟记200多出京剧、昆曲的角色、服饰和道具等舞台常识,冯老爷子说起他的戏服头头是道。

  收藏戏服最难的是防霉防蛀。一般剧团演出结束后要在太阳底下晒戏服,封箱前用白酒喷洒,再加樟脑丸装箱。因为戏服上多有精美的刺绣图案,为了使服装挺括,还会在背面刮浆,所以戏服不能洗,一洗就废。

  冯老爷子收藏的戏服大都是全新的,但仍需要每年晒。这么多服装光搬出来晒就要费不少劲,买樟脑丸一次就要数百元。因此,冯老爷子的戏服轻易不外借,但对一些票友的演出,他倒情愿免费借出。

  有心愿

  写本书记载戏服历史

  “去年有个香港的演出团来北京演《阴阳河》,请我去为他们穿服装。主演告诉我,就因为知道这套服装穿法的人特别少,这出戏基本上没法演了。”

  冯老爷子说,喜欢京剧的年轻人越来越少,有兴趣从事后台工作的人更少。所以,他有心愿将自己在民间行艺几十年积累的学识经验传于后人,希望通过每个折子戏来讲述人物的穿戴,再通过舞台服装复原本来的故事情境。

  冯老爷子现在最想的就是通过书籍来记载民间京剧服装的历史传承,“我现在也有心出本京剧服饰的书,但是因为个人能力有限,这其中的困难太多了。”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flash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