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台北故宫博物院法象风规特展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2月13日 10:52  中国新闻网

台北故宫博物院法象风规特展

西魏大统十四年石刻《坐佛四面龛像》(通高34.7厘米、长11.3厘米、宽18.7厘米)

 

台北故宫博物院法象风规特展

 

巴基斯坦8到9世纪斯瓦特《度母三尊像》(高17厘米、宽11.1厘米、厚5.1厘米)

  台北故宫博物院即日起揭开序幕的“法象风规(Enduring Splendor)──彭楷栋先生遗赠文物特展”,为闻名于世的金铜佛收藏大家彭楷栋(新田栋一),捐赠台北故宫的48件金铜文物及一件西魏石刻《坐佛四面龛像》之特展。

  48件以造像为主之金铜文物,来源地域分布广泛,包括南亚、东南亚及东亚各国,时代上起公元2世纪下至20世纪,上下近两千年。涵括发源于印度之耆那教、佛教、印度教三大宗教传统之艺术,计有巴基斯坦、印度、斯里兰卡风格文物21件,东南亚风格文物七件,中、日、韩三国风格之造像共21件,包罗万象,具体而微地展现亚洲精神文明之内涵。

  此批捐赠以佛教造像为主。南亚地区的精彩造像,首先有巴基斯坦古犍陀罗地区的《青铜弥勒立像》,时代约3到4世纪,20世纪70年代便在日本大和文华馆、奈良博物馆等处展出。

  菩萨深目高鼻,五官立体感分明,有光素无文的圆盘形头光。左手持修行者的净瓶,右手施赐众生无畏的无畏印。胸膛宽厚、体躯富体积感。全像保留从希腊、罗马传来对人体骨骼与肌肉结构的重视,富犍陀罗造像特色。

  另一件出自邻近地区,巴基斯坦斯瓦特河谷的8世纪《铜鎏金立佛》,为印度地域佛教造像传统互相融合创新之佳例。佛脸形圆润,双颊饱满,结圆形螺发,右手施无畏印,左手握衣裙,穿通肩袈裟,其下部铸刻出层迭垂坠的下襬。继承西北印度犍陀罗造像体躯健硕之余绪,但佛像之开脸、螺发、合身贴体的袈裟下富有弹性的肌肉,则明显受到笈多美术之影响。

  而来自南方印度洋之珠、斯里兰卡的9世纪《铜鎏金释迦佛坐像》,为典型锡兰造像之佳作。坐佛威仪堂堂,端正庄严,眼观鼻端,如沉浸在甚深禅观。着右袒式袈裟,手做定印,双腿单盘,为此地造像特色之一,肉髻上方的智慧之焰则嵌有锡兰特产之红宝石。

  而8到9世纪的《度母三尊像》,则为密教兴起后产生的尊像。一手持莲花、一手施与愿印的度母,坐在由狮子撑举的台座,两旁有跪坐的供养人。婀娜多姿、手持长茎莲的胁侍,则与主尊的头光合铸在可拆卸的背板。

  此像应来自斯瓦特地区,是此时期较少有的女尊造像。捐赠文物中另有一件印度密教女尊像——9世纪《一面四臂毘俱胝》,小像错银错铜,制作精细。佛母台座四面刻有应为梵字之铭文,但海内外尚无方家可释读。

  东南亚风格文物有柬埔寨的四件肩舆配件,另有缅甸《佛坐像》及爪哇《湿婆神立像》等小品。东亚文物中,时代最早的一件重要文物,当属5世纪北魏《佛坐像》,是少见的尺寸较大的中国早期金铜佛,为台北故宫楷栋堂北魏太和元年《释迦佛像》之外,另一弥足珍贵的中国早期造像。

  比起后赵建武四年纪年(388)、旧金山亚洲博物馆的佛坐像,在比例与铸造上更自然、细节更细致。佛右手施无畏印、左手持袈裟的一角,在早期中国造像不多见。从锈色观察,应源出于西北的陕西等地。

  除此之外,彭楷栋逝世前捐赠的石刻《坐佛四面龛像》,此次一并展出,为难得的西魏纪年(大统十四年,548)石刻造像。龛像采硬山顶阙形结构,每面各开一龛,龛内皆为高浮雕造像。正面龛内刻坐佛三尊像、两侧分别雕菩萨立像一尊,背面龛内雕倚坐菩萨一尊,并于龛外两侧各浅浮雕一胁侍菩萨,从其材质为黄华石观察,应出自陕西。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flash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