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收藏市场真品率不足5%金融危机对收藏是好事(3)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0月08日 16:12  新闻晚报

  有人慨叹,眼下市场上的真品,只有5%,而有业内人士认为,这个比例仍然过于乐观了。

  商人售假利用藏家心理

  赝品横行带来巨大的危害,赝品之所以横行,也利用了藏家的心理。

  心理之一是喜欢听故事。往往一件普通仿品,经过卖主的忽悠,包装了一个曲折的故事,赝品便平添了色彩,让收藏者花钱买了个生造的故事,然后还继续流传。

  心理之二是迷信权威。既然迷信权威,就有人利用权威,比如某些道德低下或本身水准不高的鉴定师,被利用来欺骗藏家。有些藏家迷信公开出版物,认为被出版著录过的就是真品,大连收藏家郭庆祥就揭露说,有些画家的全集里甚至都有大量赝品。更过分的是某些不法商人,在正规的出版物里“巧妙地”添上自己印制的赝品图片,做在一起,蒙骗藏家。

  心理之三是贪便宜。收藏业内有一条规律,精品在任何时候都是昂贵的。有些人眼馋精品,又不具有实力,不法商贩便利用这种心理,制造高仿品,伪造来源,说是某地盗墓所得,或某老板资金链断裂出货等等,引出藏家的贪利心理。

  某位海派大藏家的后代对记者表示,赝品制造商可以说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你崇拜名家,他们伪造名家,你觉得小名头应该无人造假吧,他开始大量伪造小名头。市场上什么热,他就造什么。比如你认为瓷器假货多,而书法难以模仿,假货少,他就开始制造书法赝品,你觉得书法里面名人信札不容易模仿吧,现在连信札都出现了赝品。赝品基本上是跟着市场热点走的。

  赝品横行也有不同理解

  不过这位大藏家后代也表示,艺术品好玩就好玩在有赝品,真伪难辨,才让人沉迷其中,促使你提高眼力,发现赝品,这同样也是业内人士的一种责任。

  持相同观点的不乏其人,很多藏家也认为,中国自古就有伪造艺术品的传统,赝品一直是和艺术品的发展相生相伴的。很多藏家都认同,在赝品堆里发现真品,捡漏,是一大乐趣。

  在北京卫视主持 《天下收藏》节目,以当场砸赝品闻名的王刚则忠告广大藏家,现在市场上已经没有那么多漏可捡,甚至基本上没漏可捡——很多时候你看着是个“漏”,其实是个“雷”。所以他砸赝品,是要给大家一个警醒,让大家克服那种想捡漏的侥幸心理。

  炒作是“恶性泡沫”

  参加本次华人收藏大会的许多海内外大藏家都说到了另一个问题——炒作。目前盛行的炒作之风的危害性,并不亚于赝品横行。

  有些艺术机构在低价收集了大量筹码后,在著名的拍卖公司“帮助”下,拍出令人瞠目结舌的高价,人为制造艺术家的“行情”,然后在画廊里以稍低一些的价格大批量销售。有的艺术家不在提高艺术修养、创新进取上动脑筋,而是花大量时间在搞关系上,利用各种机会出名,沦为“艺术交际花”。凡此种种,都成为艺术品市场里的“恶性泡沫”。

  新加坡大藏家、“海秀楼”主人杨应群先生表示,目前艺术市场上出现的一股风气是投机,很多人买画并不是为了收藏,而是为了买卖炒作,这对中国的艺术市场有影响。很多作品似乎名大于实,许多作品的价格都是根据市场热度和画家名气来定的,没有表现出作品的真正价值。这样爆发式的发展是不可能走很远的。

【 新浪财经吧 】

我要评论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