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白铜花钱 民俗印记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1月06日 16:26 新浪论坛

  宝物名称:古代白铜花钱

  宝物主人:三水陈先生

  称宝理由:类似古代“纪念币”,由白铜铸造较少见

  现在每逢一些重大意义的日子,国家便会发行一些金属制作的币种以作纪念,但并不用作流通。其实在古代也有类似多用黄铜制作,称作“花钱”的纪念币。昨日,三水青年陈先生向记者展示了一枚与众不同,用白铜打制的花钱。

  往返多次购得心仪“宝物”

  记者看到,这枚白铜花钱直径47mm,厚度为1.2mm,拿在手中感觉颇有一些分量。其正面雕刻十二生肖,每个生肖下面对应天干,背刻八卦,中央一方孔。做工看似比较粗糙,因岁月流逝,人手把玩,其表面以及边缘已颇为光滑。

  陈先生说,他从小喜欢铜钱,一个偶然机会得到一些与铜钱形制相似但又有细微差异的铸币,因为它们并没有刻“通宝”之类的文字,之后他从一位行家口中得知这种古钱叫做“花钱”,于是便加以留意。2004年在外求学期间,他在一古董店看到这枚白铜花钱后准备买下。“但那时候穷学生一个,店主说那也是他拥有的惟一一枚白铜花钱,所以出价80元,不肯让步。我连续跑了好几趟,最后硬是以50元购得,这也是我那时收藏钱币破费较大的一次。”说起往事,陈先生脸上挂着笑,记忆犹新。

  “花钱”综合体现传统民俗

  获得心仪的白铜花钱,陈先生开始查阅相关资料进行研究,逐步了解到这枚钱币背后蕴藏的历史和文化内涵。他认为,中国古人有带玉的风俗,但是普通老百姓带不起玉,所以就佩带这种既经济又实用的铜钱。这种花钱从秦汉开始流行,到了明清,花钱发展达到了鼎盛,皇宫内也开始铸造花钱。

  “古代花钱其实不是钱,因为它在当时不进行流通的,后有人通称为‘花钱’。现在可以认为这是古代的‘纪念币’。”陈先生说。早期使用的时候主要是民间自娱自乐的一种玩钱,多是专供某种需要的辟邪品、吉利品和纪念品,材质大都比较粗糙。唐宋时期大部分为青铜铸造,明清时则普遍使用黄铜,“至于这枚

十二生肖背八卦的白铜花钱应是清代所制,比较少见。可以说,古代花钱是中国传统民俗文化中的一种综合表现形式。”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