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大众何时才能玩儿得起金银币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0月25日 15:09 新浪论坛

  现代金银币一度被认为是众多钱币收藏品中与大众最为接近的,但面对时常四五位数的价格时,大众似乎并非唾手可得。

  当今币市,在各类媒体上亮相最多的是金银币,受到老百姓关心最多的也是金银币,就连许多与钱币收藏圈若即若离的人们要挑选钱币类礼品时,选择的往往也是金银币。然而,高价位的金银币似乎与大众收藏者并不如表面声势上的那么“亲近”。有业内人士将现在的中国金银币市场归纳为“60%送礼,30%投资”,言外之意,只有10%的人是真正在收藏……

  金银币目前仍是贵族“玩意儿”

  陈景林:很多国家发行的金银币都是为了让大众百姓收藏的。

  现代金银币是否适合大众群体收藏,这本身就是一个很奇怪的问题。在国际上,金银币的发行通常就是为了方便大众收藏,不以盈利为目的。因而价格控制在普通消费者可以承受的水平上。相比之下,中国的现代金银币有更多商业色彩,这样一来会影响一部分收藏者的信心;相应的,购买者的结构中,投资者的比重也就远远大于收藏者。

  根据目前中国现代金银币的特点及国民收入,一方面是中国的收藏者很难系统介入现代金银币收藏,尤其是大规格的币种,如5盎司以上的金币和1公斤以上的银币;另一方面,中国的金银币市场并没能形成真正的收藏环境,礼品市场和投资动力使得整个市场结构存在问题,市场重心有所偏差。

  储 侠:中国现代金银币普遍溢价太高。

  假如以1盎司或标准规格银币为例,中国币的发行价大约在每枚600元至700元左右,以一年发行10枚计算,那么一年光买标准规格银币的花销就是6000至7000元。这对于年收入两三万的普通阶层来说,是比较吃力的。

  同样是1盎司或标准规格银币,欧美各国的发行价普遍要低于中国的价格,比如英国的发行价折合人民币约400至430元,美国约350至450元,德国定价是10欧元一枚,相当于人民币100元。即便在价格较高的北欧,一枚的均价合人民币也仅为500元。一般的币则只需200元左右即可买得。

  另一方面,中国金银币的发行品种要比国外多。1盎司银币差不多一年能有10枚,而相同规格的币英国一年只出一两枚,德国最多不超过5枚。也就是说,德国人一年只需花相当于人民币500元的价钱就能买到该国那一年的所有标准规格银币。而对于欧美国家的人来说,不足人民币1000元的开销算不得什么大数,也就是少喝几杯咖啡的事儿。更重要的是, 他们在这个价格就可以买到想要的币,不需要加价购买。

  黄瑞勇:现在的中国金银币不是为大众准备的。

  中国当下金银币市场状况的形成有其历史原因。

  在1997年的时候,邮币卡市场曾经有过一阵爆炒。由于那会儿人们手中没有多少钱,不可能炒金,所以金银币领域被炒得最厉害的是小规格银币,比如1盎司的熊猫币曾经被炒到过1200元。于是形成了“金不如银、银不如铜、铜不如铁、铁不如纸(邮票)、纸不如塑料(磁卡)”的局面。其结果是金银币市场进入了所谓的“萧条”,收藏群体很小。2000年起,一部分富人开始玩儿金币;2003年“非典”的时候,金银币市场又遭遇了一次全面下跌。

  直到2005年下半年,才开始出现一个真正的、有规模的收藏群体。这个新群体有几个特点:平均素质很高,社会地位、经济能力乃至国际视野,都可以和国外的收藏者很接近。他们有可能对藏品持有很长的时间,也有这个能力来做长线投资。

  从另一个角度看,他们入市时正赶上市场低靡,像发行量99枚的5盎司齐白石金币,市场价不足2万元,现在则至少要15万元。可以说,现在金银币收藏市场的这批“中流砥柱”,在当年都是遇到了难得的好时机,从而捡了“大漏儿”。

  所以说,由于特定的历史时期和这一批特殊人群的影响而形成的中国金银币收藏圈,注定不会是一个很大众化的空间。其成员应是以中产阶级高收入人群为主。普通大众可以在低端品种上做一些专题突破,但不会是主流。

  炒作让金银币与大众越来越远

  储 侠:别把金银币当

股票

  在许多人眼中金银币还是个炒作性很强的币种,这种认识本身就在金银币与大众之间建立了差距。金银币虽然从功能上具备升值潜力,但并不表示就能被当作股票来疯炒。炒作品种的命运是有目共睹的,像1995年发行的香港回归银币(第一组),1995年价格300元,1997年爆炒到6000元,结果1998年就直跌到100元,此后一蹶不振,至今也只在90元上下徘徊。现在人老说收藏,但老是弄不清楚收藏本身包含了保值和升值两个不同的概念,金银币在这方面最为典型。它们一定程度上就是真金白银,所以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收藏它们就跟把钱换成金条放在家里一样。

  但问题是,就算升值了,你会卖么?比如一年前花300元买了一枚币,现在有人出500元收,你是否愿意割爱?出于收藏目的人,买的时候只买一枚,而且不会因为有人出高价就轻易卖出。投资就不同了,如果出于投资目的,当初就应该买100枚或者更多,然后等到行情看涨时一并售出;或者干脆以批发价进货,零售价卖出,数量大的话也能赚到不少。

  所以说,在买币之前应该有一个明确的定位和长远的计划:我是为了投资,还是纯粹为了买回家自己欣赏。

  从长时间段分析,价位能在10年、20年间始终处于上涨趋势,即便在币市不景气时(如1998年至2002邮币卡市场的低靡)依然没有出现下滑的,就是收藏、投资两相宜的好品种。比如1995年1盎司精制熊猫金币,1995年价格为3750元,1997年币市大跌期间仍能保持在4600元,目前已稳健升到3.7万元左右。

  黄瑞勇:先天的珍品未必是藏品。

  现在市场上的所谓“珍品”,可以分为先天造成和后天形成的两种。

  前一种如5盎司以上的大规格金币。这也是中国金银币最常遭人诟病的“要害”。因为金本身就是资源,而且十分有限,所以大规格金币在西方只有法国每年发行,其他如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国只是偶尔为了破记录之类的特殊原因才发。中国却不同,5盎司和1公斤的金币都是持续发行,甚至还有10公斤的。这些东西都不是为了进入收藏市场,而是盯准礼品市场。再加上材料本身的缘故,其发行量往往非常有限,经过一段时间之后就会显出所谓的“珍惜性”,然而这种珍惜是由先天数量决定的,并非真正意义上的收藏品“升级”路线。

  我所说的“真正意义上的收藏品”,要有一个自然成为珍品的过程。比如加厚的儿童年金币,当年刚出来的时候定价很高,又恰逢前苏联入侵阿富汗使得金价攀升等一系列发行和市场原因,导致非常难卖,许多币商情急之下都把它们熔成金块来卖,结果导致存量骤减,到今天成了最上等的小规格金币之一。这种珍品是经历了一定的后天生命周期后自然形成的。

  事实上,这第二种增值方式也是国外金银币收藏品的普遍运作方式。国外没有“二级市场”,没有“行情”,完全靠藏品被藏家沉淀过程中的自然增值。

  所以资深的收藏者通常更多关注2000年以前的老币,它们大多已经经过藏家沉淀,经销商手中没有库存,也就没有炒作的筹码,买起来会更踏实。

  陈景林:现代币绝不仅仅是投资筹码。

  我在这些年中没有出售过自己的一件藏品,至于它们在市场的价值我也不关心。收藏和投资应该区分开来,因为收藏本身与藏品的市场价码无关;你若真的欣赏它,是不会计较它究竟能创造多少经济回报的。

  除民俗花钱外,现代金银币的特点在中国钱币史上可以说是经典的,前所未有的。在不足30年中,1700多枚币形象地展现了中华文化的方方面面。不要忘了数千年的中国古币是只有书法、没有图像的,而现代金银币所带有的图像信息可以说开创了华夏钱币史的崭新一页。

  所有中国现代金银币都直接或间接地记载了我们这个文明古国的文化、科技、政治、经济等方面的所有信息。我收藏中国现代金银币,是为了通过钱币上的各种信息,把中国的历史文化更好地研究传承。收藏就是增益知识,享受乐趣。当你从收藏钱币中感悟到中国的历史文化之伟大,而又能手拥面对13亿人口仅发行了数十枚或数千枚的钱币时,你会有无限的成就感。

  赢得大众靠什么

  陈景林:改变现状不能指望“独角戏”。

  要让中国金银币走上健康良性的收藏道路,决不仅仅是发行方或者收藏者单一方面的事情,而要靠所有相关领域的合力。

  首先是金币公司要有正确的宣传引导,可以考虑减少大规格的品种,增加1盎司单个品种的发行数量,发行渠道公开,而且价格不高。这样大众才会更加积极地参与到收藏中来。

  其次是培养一批收藏理论家。他们有收藏经验,有收藏理论,可以通过各种宣传渠道来协助中国金币总公司宣传和引导大众的收藏理念,比如怎么做专题收藏,哪些币种属于长线投资,哪些可以纯欣赏。

  此外,大众群体也要有自己的主见,也要清楚自己的实力,千万不要跟风炒作。就目前而言,选择小规格币品的收藏方式对于大众收藏者来说应该是非常容易的。

  黄瑞勇:让高端活动成为引导者。

  现代的收藏理念已经不同于以往,各自为阵的收藏方式已经不合时宜,现代社会强调的是引导、交流和信息共享。在这方面,金银币可以学学名表:表本是一个最容易造假、最不易控制价格的领域,但由于一套很好的表业机制,通过拍卖会、沙龙、展销会、交流会、主流媒体等途径,始终确保了其保值、增值效力。

  这里面,起主导作用的应该是专业级的高端拍卖会。此外,币友沙龙、定期在高端

理财机构和媒体做专栏宣传,以及收藏者之间藏品的流转等,都有利于整个金银币收藏圈的凝聚力形成,并由此建立起一个全国性的资源平台。(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管理利器 ·新浪邮箱畅通无阻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