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金农花果册又创西泠秋拍最高记录(图)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12月22日 10:38  浙江在线

 

金农《花果册》:杭州开拍 估价已高达900万(图)

 

  由陆俨少作品《宋人诗意册》以2464万元创造的西泠印社拍卖单件作品最高成交价,又被水墨纸本册页金农《花果册》以3976万的价格轻松改写。

  在今天上午举行的2009西泠秋拍“中国书画古代作品专场”中,金农的《花果册》由600万起拍,在2000万元高位之上由一位电话委托买家与一位场内买家进行了激烈的争夺,经过约半个小时的竞逐,最终被场内买家以3550万的价格揽入怀中。西泠印社拍卖有限公司董事、宣传出版部主任胡西林在接受采访时激动地告诉记者,“这是西泠拍出的又一个新的成交记录,也可以说,这是受到世界关注的成交记录,因为我在短短十几分钟内,就接到来自法国、美国、日本、台湾等地藏家打来的越洋电话……。”“昨天成交过2亿,今天上午成交肯定可以突破1亿,西泠拍卖的品牌和业绩越来越走向国际化,而更让我们欣慰的是,这令人振奋的一切,都发生在浙江的土地上!”西泠印社拍卖有限公司陆镜清难掩心中的喜悦和兴奋。

  相关链接:金农十二开《花果册》为谁而画?

  十二开《花果册》是金农晚年的一本册页精品,作于 1755年,时年金农 69岁。纸本,水墨,各纵 24厘米,横 30厘米,绘各式花果,有草本木本、春花秋花,还有折枝缠枝、清供赏石。册页的一个显著特点是每一帧都以清笔绘就,不以设色渲染,而是用墨色变化营造清雅气氛。所绘画浓字淡,即便漆书——那是他一直以油烟墨书写的字体,而在此册题识时却是干笔淡墨,对比关系处理得非常好。金农本色是一位诗人,他的诗写得好,至少在他中年以前那是让他感到最为骄傲的一件事,年轻时曾得到大学者、诗人毛奇龄、朱彝尊的盛赞。写诗崇尚意境,《花果册》的清雅气息正是由此一脉而来。其实笔重笔轻,墨浓墨淡在落笔之前金农早已格局在先,诗意乃画意,诗法即画法,正所谓立意在先,手段在后,与作诗幷无二致,无非材质、载体、表现形式不同而已。但是这本册页尤为突出,为什么呢?

  册页绘于 1755年,至今已逾 250年,先后经丁辅之、高邕之、蒋祖诒、张珩、徐平羽、唐云等名家收藏和鉴赏,又于民国二十一年( 1932),经西泠印社珂罗版刊印,幷在日本昭和十年( 1935)收入兴文社出版的《南画大成》,可谓传承有序,著录清晰。但是《花果册》作于何地、为何以及为谁而作,这么多年下来却没有被人提及,而这恰恰对厘清幷认识这本册页之所以绘得如此用心是关键所在。《花果册》十二开,各开均有署款钤印,其中第十二开所署最详,款识如下:“乙亥六月雨中画,献德州先生使君有道之教,曲江外史金农。”印钤白文“金吉金印”。册页作于何地因为此册有明确作年,通过检索金农行踪即可得到答案。金农于乾隆十五年( 1750)在他一生中最爱的两个人女儿和妻子先后亡故之后(金农妻何时亡故没有确切记载,大约在金农 62至 65岁之间)开始长期定居扬州,期间很偶然才回一次杭州,而绘此册页的 1755年他正住在扬州的寺庙里,所以这本册页作于扬州是可以肯定的。而“德州先生”是谁则让人费解。《中国美术家人名辞典》、《中国历史人名大辞典》、乃至《清人室名别称字号索引》等大型工具书均查无所获。但是既为“使君”,册页又是作于 1755年,“德州先生”应该与扬州有关系。“使君”旧时是对出使的人的尊称,在汉代“刺史”就被人称为“使君”,幷且为历代所延用。扬州乃历史名城,古为州,元设路,明清时为府。府在清代设最高行政长官为知府,官阶从四品,据嘉庆 15年《扬州府志》载,乾隆十九年( 1754)扬州知府为兆麟,兆麟是正蓝旗人,蒙古族,当然是“使君”,但是他没有字,我们也不知道他的号,故无以确立。扬州自古繁华,至清代康乾时期仍是万商云集之地,是大码头,其商埠地位比之今日不是上海也是深圳,而且盐运在此集散,所以朝廷又在扬州设两淮盐运使一职,官阶从三品。若以“行政级别”论,两淮盐运使当为扬州级别最高的“干部”,那么, 1755年的两淮盐运使是谁呢?卢见曾。

  卢见曾,字抱孙,号雅雨山人,康熙六十年二甲进士,山东德州人。他一生二任两淮盐运使,第一次是在乾隆二年( 1737),后因盐商诬陷,第二年即遭罢职。第二次是乾隆十八年( 1753),这一次任职十年。 1755年正是他第二次任两淮盐运使的第三年,金农在《花果册》中署献“德州先生使君”与卢见曾任两淮盐运使在时间及身份上正好相符,由此我们可以断定这本册页是金农绘赠卢见曾的。至于为什么不以字或者号相称,这是地望称法。所谓地望称是指对必须表示尊重的人不直呼其名,而是以其出身、族望、为官的地名来相称,这种称谓法自古有之。比如,唐代大诗人孟浩然出身湖北襄阳,于是人们就称他孟襄阳,连他的诗集也叫《孟襄阳集》;宋代的王安石是江西临川人,人称王临川,他的诗文集也以地望作书名,叫《王临川集》;明代大书法家王铎是河南孟津人,人称王孟津……卢见曾出身山东德州,称“德州先生”十分自然。《清史列传》等书记载,卢见曾少年时即负诗名,取得进士功名后,在为官从政的同时,继续学问,幷转治经学,是一位有学问的官僚。金农与卢见曾关系相契,此前一年(乾隆十九年),他也曾绘有一本十二开《花卉册》奉呈卢见曾。而卢见曾更是诗怀儒雅,任职两淮盐运使期间与当时在扬州谋生的诸多文士结谊交善,筹划活动(雅集),比如乾隆二十年( 1755)三月三日,卢雅雨(卢见曾的号)在扬州首次修禊红桥,金农、郑燮都参与其中。一个月后,卢雅雨又邀集名流二十余人在红桥观芍药赋诗,金农也在其中。那一天,金农在二十多人中还率先口占一首七言律诗:“看花都是白头人,爱惜风光爱惜身。到此百杯须满饮,果然四月有余春。枝头红影初离雨,扇底狂香欲拂尘。知道使君诗第一,明珠清玉此精神。”在座诸位尤其是卢见曾闻诗大喜,赞不绝口,此事在袁枚的《随园诗话》中有记载。不久金农就绘制了这本《花果册》,将那份缘自诗情的美意借助水墨延展到了宣纸上。这是《花果册》为什么如此富有诗意的渊薮。绘画是心情的产物,心情不一样,所绘自然也不一样。

  册页旧裱,做工精细,包边匀挺,上下以楠木整板作夹板,唐云先生题写签条。唐云亦杭州人,与金农同里,故以“乡后学”署记。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留言板电话:9510567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