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熊市中有机遇 陆镜清稳看西泠秋拍收官之战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2月20日 01:44  中国证券网-上海证券报

  熊市就是机会。西泠08秋拍继续维持以往2个亿的成交不是难事。

  ——西泠印社拍卖有限公司总经理陆镜清

  ⊙本报记者 杨琳

  秋拍渐至尾声,据统计,在本次秋季大拍中,几乎所有“大牌”拍卖的成交总额都呈现50%萎缩。尽管单体成交价格回落在当代艺术板块的体现远远大于其他艺术类别,但是金融海啸让艺术品市场的信心集体腰折的信号已足够强烈。然而,对于西泠印社拍卖有限公司总经理也是西泠拍卖的灵魂人物——陆镜清来说,却是“此时不为更待何时”?在他看来,熊市就是机会。

  危机之后就是繁荣

  尽管下半年全球性金融海啸爆发,陆镜清表示,整个秋拍受国际经济形势的影响是肯定的,但是影响中有机遇。此时才是企业体现自身综合实力的关键时刻。在这样的经济危机中把握机会,就能更好地确立企业品牌和地位。首先,艺术属于精神领域的产品,而精神产品的流通从本质上就注定受经济的影响程度要小于其他领域。其次,艺术市场在整个经济领域只是一个很小的盘,目前一年公开成交额还不到300亿人民币,而且这些钱一般都是闲钱,如果再分散到总估价不过几百万的专场拍卖中就更加微不足道了。

  陆镜清认为,艺术市场在金融危机到来的时候也会有意外的繁荣。例如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后产生海外回流现象,使得艺术品流通增加,随后内地艺术市场逐渐繁荣;又如2003年“非典”之后,人们的观念改变,开始更加热衷于精神层面的消费追求,同样也导致2003年以来艺术品市场的高度繁荣和飞速发展。

  懂得把握就是良机

  近年来,每季拍卖都有关于西泠拍卖“推出首届XX专场”的报道。而这些举措与陆镜清的策略和观念紧密相关,每每都能让市场看到惊喜。如,首个“文房清玩·名家篆刻专场”总估价不过400多万元,结果拍出1300多万元的总成交额;而首个历代名砚专场,总估价是600多万元,结果成交总额达1800多万元。这次西泠拍卖又开先河,在国内第一个推出历代供石专场,使西泠拍卖再度成为业内倍受瞩目的焦点。在当下全球遭遇经济危机侵袭的局势作出这样的决定,陆镜清又是如何思考的呢?

  陆镜清透露,其实推出供石拍卖的想法早在2007年年初就在他脑海里酝酿了,在暗寻藏家的同时他也在等待最佳的推出时机和氛围。无独有偶的是国际两大拍卖巨头之一的苏富比也瞄上了资源稀缺的供石拍卖,并在今年上半年春季大拍中首先在全球推出,一时间供石拍卖在全球成为焦点。陆镜清说,表面上看,西泠似乎失去了全球首推供石专场的名头,但换而言之,苏富比其实为西泠拍卖在一定程度上打下了非常好的伏笔和市场先导作用,给即将到来的这场首届内地供石专拍提供了有利的环境、气场和前期市场培育工作。

  西泠秋拍成交不会萎缩

  或许这就是陆镜清一直在等待的时机和气场。在苏富比的前期市场导向下,全球供石收藏圈已经开始沸腾。亲自征集的陆镜清充分体会到了藏家的热情和信心以及集体性不约而同对于供石拍卖的推动之心。这样的气场让西泠拍卖不仅征集到了众多好的拍品,同时也聚集了好的买家。

  陆镜清充满信心地告诉记者,这次西泠历代供石专场质量之高,数量之多绝对是全球首列,共推出57件拍品,远远多于苏富比当时的20件,而且估价也比当时苏富比推出的时候低。最低的只有1万至2万起拍,最高估价也不过几十万。这样的价格一方面来自委托人良好的心态和对于西泠拍卖的支持与信任,另一方面也是在这样的经济大环境下推动市场的良策。委托人对市场充满了信心。在经济大环境不好的时候就会出现3D(死亡、离婚和破产)现象,由此大量佳品问世,价格走低,这就是机会,买家市场已经到来。因此,陆镜清相信供石拍卖必定成功。让我们静待这场估价仅500万的专场拍卖将出现怎样的佳绩。

  对于其他古代书画、近现代书画、历代名砚、名家篆刻等西泠拍卖的传统强项,陆镜清更是胸有成竹。回看西泠拍卖以往的成交情况,每季拍卖都超过2亿人民币,那么这次又将如何呢?陆镜清表示,这次依然不会例外,他相信继续维持2个亿的成交不是难事。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订制滚动快讯,换一种方式看新闻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