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长风今秋将拍《悲鸿课徒画谱》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1月15日 16:57 新浪论坛

长风今秋将拍《悲鸿课徒画谱》

悲鸿课徒画谱

长风今秋将拍《悲鸿课徒画谱》

悲鸿课徒画谱

  香港长风2007秋季暨首场拍卖会将于11月23至月25日在香港隆重登场,此次拍卖会将会推出各门类精品441件,共分为四个专场,包括“西安美术学院作品专场”、“中国书画专场”、“嘉玉堂掐丝珐琅专场”、“瓷器杂项专场”。中国书画专场名家众多、精品云集,荟萃了161件作品,其中属首次亮相香港的《悲鸿课徒画谱》最受瞩目。此幅作品共180开,由徐悲鸿之子徐伯阳题跋,并由荣宝斋出版社在《悲鸿画谱》、《荣宝斋画谱》――190《课徒花果走兽部分》、《荣宝斋画谱》――191《课徒禽鸟人物部分》中出版。徐邦达入室弟子、著名书画家、鉴定家萧平先生为《荣宝斋画谱》写序。无论是收藏还是临习,该作品都值得广大藏家关注。(萧平序言)

  附:《悲鸿课徒画谱》序

  萧平

  辞海对于画谱的解释是“中国画的图录或画法图解”。是的,在西洋学校教育传入之前,中国画的流传推广和教育,除却私塾与师傅带徒弟的方式外,主要依赖画谱。

  早期的画谱,如北宋宣和中的《宣和画谱》因为印刷的困难,仅是内廷所藏历代名画的著录,并不载图画。到南宋宋伯仁的《梅花喜神谱》和元李衎的《竹谱详录》,也只有比较简单的单色木刻梅、竹图画。套色并略有深浅变化的木刻水印画谱大约要到明末清初才盛行,如《十竹斋画谱》和《芥子园画谱》。尽管这些画谱的刻印技术曾是画史的辉煌,但与真实的画迹相距还是很远的。所以许多教授学生的画师,还是不厌其烦地亲手绘制课徒画稿,也就是画谱。如龚贤,传世画谱就有好几种。千百年来,印制的与手绘的画谱,形成了中国画教育推广的丰厚财富。

  徐悲鸿先生(1895-1953)是中国画改革的倡导者和先行者,也是中国新艺术教育的重要奠基人物。他中西画皆擅,并借鉴西法改良中国画的理论与实践,影响了中国画坛几十年。

  尽管悲鸿先生在其青春勃发的八年(24岁到31岁)中,旅居法兰西,学习西洋美术,但其仍不失与生俱来的传统秉性。他少年时代跟随父亲徐达章学习传统绘画,又在上海师从康有为学诗学书的经历,在他的心灵深处烙下了印记。他爱中国画,毕生都在搜集、收藏中国古代佳作,他习书、作诗、为文,无不是中国文化人的样式。

  这里首次发表的《悲鸿课徒画谱》,就再次证明了先生在课堂引进西法教育的同时,仍然研究并实践着传统的教育方式。

  画谱按内容分花果、走兽、禽鸟、人物四大类。

  上册为花果走兽类,又细分为:写竹法、写梅步骤、枇杷画法步骤、白菜萝卜图步骤、兰石图步骤、画雄狮法步骤、狮之动态、饮马画法步骤、马之动态、画马步骤、画牛步骤、画猫法步骤等十二种。重要处尚有文字为注,如:“画动物须熟悉其骨架肌肉组织,然后详审其动态及神情,乃能有得。”表明其注重观察写生,从神形两方面捕捉对象的主张。在分步骤完成主体后,他还选择题诗其上,说明中国画完成绘画主体后并未结束,还需诗、书的配合和辅助。如枇杷一图题曰:“五金打得精光尽,只剩黄金在世间,鸣不成声割莫用,输他卢桔好充馋。”诗是信口吟出的,却在率意诙谐间表达了作者对于金钱的鄙视。

  画谱在绘画的演示中,完全不同于旧时画谱的陈法,每图都有自我面目,不少方法是自创的。如画马,先施淡墨,再加浓墨,相互渗透,有破墨之趣,又兼顾阴阳明暗,形成较强的体积感。他的这种方法,在画其他动物时也每每用之。再如画梅花枝干,也是先用淡墨笔纵横取大形大势,趁湿时,以浓墨钩划背阴部分及重点强调部分,其效果是既有生动的形态,又产生了自然的墨趣。可以说这是一部悲鸿先生示范推广新画法的中国画改革教材。是对于中国画谱学的重要补充。

  据先生长子徐伯阳说,该画谱先生原想作教学之用,后因婚变分给了蒋碧薇女士。尘封数十年,这次由荣宝斋精印出版,实是一件值得庆幸的事!

  画谱比较全面地反映了悲鸿先生中国画方面的基本面貌。既可供青年学子临习,供爱好者欣赏,更因其步骤清晰,解析明白,作为鉴定研究的可靠资料,则是再好不过的了。是为序。 丁亥寒露于南京爱莲居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走进城市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