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首次免费鉴宝哈市民捧来稀奇钱币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2月21日 09:25 东北网

  本报记者丛明宇

  20日上午,哈尔滨钱币博物馆钱币义务鉴赏现场人声鼎沸,等待专家鉴定的市民挤满大厅。因为是首次钱币鉴赏活动,所以前来鉴定的市民比预计要多出一倍。更多市民没拿藏品,也饶有兴趣地围着专家问这问那。活动最后不得不延长半个小时,仍有很多市民的藏品来不及鉴定,只好等到下一次。在两个多小时里,来自省内的4位专家先后为30多名市民鉴定了近百枚钱币。令人兴奋的是,一位收藏者拿出的一枚背面带有突起月牙的“宣和元宝”,经专家们近半个小时的鉴定,基本确定这枚宋代古钱为珍品,也是首次鉴赏活动中发现的价值最高的一枚古币。

  市文物管理站站长刘云才告诉记者,虽然大部分人都说自己的藏品是祖传“压箱底”的宝贝,用白布或红绸包裹得严严实实,但专家鉴定后发现,其中的真品并不多,都是当代伪造后在地摊出售的。还有一些虽然是真品,但由于主人的收藏方法不当,从而导致藏品的品相受损,严重影响了收藏价值。

  记者现场看到,一男子小心翼翼地从怀中掏出一枚刀形钱币,背面刻有龙纹,说是花很多钱买来的,一直小心收藏。专家何方用手掂量了几下就确定是赝品,钱币上的铜锈都是后期加工的。男子顿时神情黯然,但很快释然,对周围人说:“能知道是假的就没白来。”另一男子拿出一块“金条”,专家鉴定后告诉他,这是民国时期老百姓压箱底用的假金条,市场价值不高,但颇具收藏价值。

  据了解,在专家鉴定的钱币中,有春秋战国时的铜币,金代的陶币,还有建国后的错版币。时间跨度很长,但绝大部分都是曾经在哈尔滨地域内流通过的货币,以宋、清两代的铜币和银币居多。这些古币的存世量较大,因此在市场上交易的价格并不高。但如果品相完好,就很有收藏价值。专家提醒市民,很多市民在地摊上高价购买来的稀奇古币,其中以“花钱”居多。这种钱币当时不在市场流通,而是用于各种装饰,象征吉祥如意,因此造型奇特多样。但这种钱币的真品很少,所以在购买时一定要谨慎,避免遭受不必要的损失。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