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宣家鑫来自民间的鉴定高手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2月14日 03:50 第一财经日报

  

本报摄影记者/任玉明看宣家鑫鉴定书画,会让人对鉴定师这一行更感神秘。

  一日,一位老汉来到宣家鑫所开的典当行,指着手中一布袋字画古董说要典当。攀谈了几句后,宣家鑫在一个长桌前坐下,接过一幅画轴,不紧不慢地展开卷轴,顶部的山水、一侧的题跋逐一显现,正在所有人屏息静待题跋末尾画家的署名和印章出现时,宣家鑫已经迅速收起画卷,说:“你的东西不对我们的路,我们不收。”业内人一听就知道,这幅画是赝品。

  宣家鑫的家鑫典当行成立才两年,名声却已经传遍全国。因为它是国内唯一一家经营书画典当业务的典当行。这个生财之道其他典当行并不是没有想到,也并不是没有尝试过,但由于书画鉴定难有定论、而鉴定师和典当行之间的关系又难以把持,因此大家都知难而退。唯有家鑫典当行顺利地经营到了现在,因为老板宣家鑫本人就是一位国内颇具声誉的书画鉴定家。当日,这位老汉正是慕名而来的。

  线条是鉴定之本

  宣家鑫之所以能一眼就看出老汉的画有假,秘诀就在于他对线条笔力的敏锐把握。“我鉴定的时候,习惯于把其他东西取舍掉,就看它的线条。书画的根本是线条,形状好模仿,颜色好模仿,线条的功力谁也没办法模仿。十年的功力,就是十年的线条,二十年的功力,就是二十年的线条。现在很多学生仿老师的东西,形仿得无可挑剔,问题就是线条功夫不到家。”因此,看老汉这幅画时,宣家鑫根本不用看画家的署名,单从那线条的力道和气势就知道不是真迹。

  这种独特的鉴定方法是从书法里悟出来的。今年48岁的宣家鑫从小体弱多病,因此普通孩子在弄堂里玩耍的时候,他都在家“补课”。二胡、乒乓、绘画、篆刻、装裱……小小年纪的宣家鑫,已经学过很多手艺,但他真正感兴趣的,唯有书法。

  十几岁的时候,宣家鑫在一次城隍庙豫园小刀会书画展上见到了一幅书法,爱不释手,发誓要拜这位书法家为师。岂知这幅书法的作者正是张大千的高足、沪上著名的书法家厉国香先生。但当时厉先生已经关上山门多年,又怎会收这么一个稚气未脱的孩子做弟子呢。

  巧的是,宣家鑫的舅舅是位画家,他与当时一同参展的画家赵宏本又是故交。于是在宣家鑫百般央求下,舅舅通过赵宏本向厉国香引荐了这位小朋友。厉先生要求很严格,并没有当场答应,而是要宣家鑫试交几次作业后再作决定。结果宣家鑫只交了三次作业,就打动了厉国香,成为他的入室弟子。

  上世纪80年代初,20多岁的宣家鑫已经成为国内小有名气的书法家,开始四处授课。

  从买卖书画起步

  1991年,宣家鑫教书已经整整10年,积累下了7万元存款。这时他开始考虑进行一些小投资。当时上海申港拍卖行正在拍卖一批古玩和红木家具,于是宣家鑫也前去观察行情。那场拍卖会上,一幅郑谷口的书法引起了宣家鑫的注意。宣家鑫曾经临摹过郑谷口的隶书,“当时我就觉得,这件东西是好的,但是觉得底价太高。”果然,这件拍品以1.5万元登场后,因无人应标而流拍。

  几天后,一位朋友来拜访宣家鑫,说自己在搞书画收藏,知道宣家鑫是圈内人,因此想请他介绍些好的作品。于是宣家鑫又想起了郑谷口的那幅书法,第二天就带着朋友来到拍卖行看作品。

  但当时朋友对这幅书法的真假还将信将疑,请来了专业鉴定师鉴定,发现这幅书法果然是郑谷口的真迹。于是朋友当场就以1.5万元买下了这件作品。第二天,他又专程送来1000元佣金答谢宣家鑫。当时宣家鑫还在心里念叨为一幅书法花那么多钱太贵了,但既然朋友是自己收藏,他也没多说什么。

  后来宣家鑫才从其他人口中得知,这位朋友原来并不是自己搞收藏,而是在做买卖书画的生意。上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中国台湾地区已经形成了书画拍卖和交易的市场,而大陆却还停留在书画不值钱的观念当中。于是这一时期,许多台湾商人纷纷来到大陆低价收画,再带回台湾高价卖出。这股风气也在大陆悄然带动了一批艺术品中间商的诞生。宣家鑫的这位朋友就是其中之一。他在买回郑谷口这幅字后,不到三天,就以7.8万元的价格将其转卖给了台湾商人。

  这个消息对宣家鑫触动很大。“我辛辛苦苦教书十年才存下了7万多元钱,他三天卖一幅画就能赚到。”他当即就决定结束教书生涯,也开始搞艺术品买卖。“我懂鉴定,比他们有优势。”

  不久后,宣家鑫就做成了第一笔生意。他花3000元人民币从朋友处买来了一幅丁宝书的《四条屏》以及一幅清朝梁同书的《册页》,再转手卖给台湾人,一下子就赚取了1000美元。后来生意越做越大,两年后内地有了自己的艺术品拍卖,宣家鑫便成了各个拍卖场上的常客。几年市场打磨下来,眼力也变得炉火纯青。

  真正的鉴定高手大都在民间

  宣家鑫说,现在国内鉴定人才主要分两类:一类是从博物馆、文物商店出来的专家学者,另一类则是常年在民间拍卖行业中的鉴定师。虽然民间鱼龙混杂,但真正的鉴定高手往往也都藏身与此。

  博物馆研究员,通常使用“著录鉴定法”。通过文字绘画资料查询以及标准件比对来确定书画的真假。这种方法对艺术的本体研究得更深、更透,但由于研究员缺乏实践经验,容易产生漏网之鱼。宣家鑫说:“博物馆使用的标准件往往都是艺术家最好的作品。一个书法家从习艺到成名再到成熟期,各个阶段水平风格都会有变化。用成熟期的作品,去鉴定早年的、中年的甚至出于应酬创作的作品都是不合适的。这样,80%的真迹都被他们枪毙掉了。”

  相较之下,民间鉴定师常用的“目鉴法”灵活得多,但由于缺乏理论知识,鉴定准确度往往参差不齐。

  宣家鑫的鉴定就结合了这两种方法。他不仅能从画风、纸张、颜色、书法、印章、题跋、装裱、收藏章、题签等方面瞬间判断书画的真假,还能从书画史当中寻找旁证。

  1995年,上海城隍庙拍卖会上出现了一幅黄道周的小楷书法手卷。当时很多人认为是这是件“老假”,但宣家鑫却认为是真迹。当时他只有30出头年少气盛,还不懂得“深藏不露”这一套。于是当众分析了这幅手卷的来龙去脉。

  原来,手卷后面有明朝女书法家蔡玉卿所题的一款小楷。但当时大家并不知道,蔡玉卿乃是黄道周的妾室。黄道周是明朝四大家,他的书法本身就已经很珍贵了,如今再加上蔡玉清的小楷题跋,两者堪称是书法合璧,难得一见。这幅手卷经宣家鑫这么一讲解,意趣顿生,消息甚至传到了北京,引来翰海以及中贸圣佳两家拍卖行老总的注意,纷纷前来竞投。最后这件起拍价只有2000元的“老假”被抬到了18万元人民币才落槌。

  宣家鑫说他能有今天这样的眼力,除了靠他深厚的书法底子,商场上的经历也必不可少。“在市场上摸爬滚打过的人都清楚,好的东西你如果不能一眼认出,很可能就被别人买走。”因此行业里的人通常比博物馆专家更有危机感,也更善于迅速判断。这也是为什么宣家鑫会认为鉴定的高手在民间的道理。

  这样的事几次下来,宣家鑫的眼力在圈内很快声名鹊起。但他的买卖却不好做了。每次拍卖会,他看中的东西总是被众人哄抢。“后来我才知道,原来大家已经传开了,‘到拍卖会要坐在宣家鑫后面,他买什么只要比他多一口买下来,就能赚钱’。”从那以后,宣家鑫再也不敢亲临拍卖会竞拍了。

  如今凭借自己的鉴定眼光,宣家鑫几乎包揽了艺术圈一整条“食物链”。除了典当行,他还经营着一家拍卖行、一家画院和画廊,甚至还打算在不久的将来建立一家艺术馆,专门展出自己的上千幅私人书画藏品。

  宣家鑫曾称自己为“潇洒的儒商”,但现在商人做久了,有时候他也怀念写书法的生活。现在,他已经开始逐步淡出典当行和拍卖行的日常事务。“50岁的时候,我要办一个全国书法巡展。”宣家鑫说。


吕宁

    欢迎订阅《第一财经日报》!
    订阅电话:010-58685866(北京),021-52132511(上海),020-83731031(广州)
    各地邮局订阅电话:11185 邮发代号:3-21

    新浪财经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