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理财 > 收藏 > 鉴定知识 > 正文
 

中国没有职业鉴定家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3月14日 06:04 北京日报

  目前,艺术品市场假货泛滥,欺骗了很多消费者。是否应把“打假”引入收藏领域呢?为此,笔者采访了陶瓷鉴定专家毛晓沪先生。

  毛晓沪说,当今文物市场假货泛滥情况非常严峻,整顿这个市场首要是打假。可是摆在眼前的问题是,国家至今没有实行鉴定师资质考核制度,没有打假的人和机构。有人曾比喻,“艺术品市场就像一场没有裁判员执法的足球赛”,为了改变这种尴尬的局面,各大博物
馆的研究人员纷纷承担起了本应是职业鉴定师的角色。但即使是大博物馆里的专家,也就比一般人多见过几件真东西,未必就能看出市场上大量民窑瓷的真假。现在有这样一种现象,越是大博物馆的大牌专家,就越不会鉴定,往往对一件东西各说其词,连他们自己都不知道鉴定标准。因此,文物市场目前打不成假。

  假文物对市场的危害是可怕的,如果一件假东西连专家都不敢认,那么它就会严重扰乱市场,而且会坑害消费者,这时候该怎么办呢?

  毛晓沪接着说,现在的博物馆虽然人才济济,可是并不能驾驭当今市场。老一辈专家的经验过时,新一代人又养成了在博物馆“吃大锅饭”的惰性,造成文物鉴定的“信任危机”。“学术研究”和“辨伪”是两回事,学术界有的专家写过多部著作,但不一定能辨真伪。这就造成许多刚入门的收藏者先开始迷信文博专家,可由于专家经常“打眼”,给他们造成巨大经济损失,结果专家在收藏者心中的地位急剧下降。我认为责任应当出自专家,溯其根源还是在文博界几十年的陈旧体制。

  现在的专家看不起生意人,也不了解市场,造成博物馆非常封闭。正是这些博物馆里的人几十年脱离实践,改革开放后又脱离市场,才出现造假者以骗博物馆为荣,以骗过博物馆为最大的胜利。博物馆因此受骗上当的次数越来越多,弄得他们自己也变得草木皆兵,看什么都不敢认。

  毛晓沪说,正是由于我国鉴定行业人员的混乱,才造成收藏市场的混乱。因此,国家应制定相关的法规来规范市场,鉴定者应当有相应资质和承担应负的责任。

  真正的鉴定专家应该是从“造假”和“市场”两个环境中磨练出来的,而不是从学校和博物馆里培养的。鉴定应该与时俱进,要把传统鉴定和现代科技检测相结合,给收藏者一个真实准确的鉴定结果。这就需要一大批年轻有为的实战派鉴定专家担当起重任,利用他们的锐利眼光和丰富的经验,构建起与市场相结合的鉴定方法,才能真正做到为文物打假。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