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老农收藏地契成痴:已攒700张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7月29日 13:28  大众网-大众日报

  本报高青讯 不少收藏界人士都喜欢收藏书画、瓷器,而高青县农民刘佃文却爱好收藏地契。他说:“一张普通的清代地契最多五六百元,不少人说收藏地契纯粹是赔钱的行当。但这些即将消失的民间土地契约是一段历史的见证,在我眼中,它们是无价之宝。”

  收藏地契源于一次偶然。今年 60岁的刘佃文多年来痴迷古书。2004年3月,他在一本古书中发现了一张清光绪年间的地契。还没听说周围的玩家有收藏地契的,刘佃文忽发奇想,何不试试?从那以后,他开始在民间四处搜集地契,现已搜集了清朝康熙以来的老地契700余张,时间跨度数百年。

  7月26日,在刘佃文的藏室,他向记者展示了这些“宝贝”——一张张泛黄的桑麻纸或棉纸上,字迹清晰工整,其中不少带有完整的政府印章,连缝章、税票和税章等都保存完好。“地契分为民契和官契两种。民契起源很早,秦汉以前就有,官契至少起源于晋代。清朝地契是目前老地契中收藏的重点。”刘佃文说。他的藏品中,既有民间私人起草的民契,也有官方排版印刷的正式官契。在一张雍正五年的民契上,记者看到它同时印有汉文和满文,并盖着官印。

  “地契能够保存到今天,很不容易。 ” 刘佃文感慨,1946 年开始的大规模土改以及后来的文革,全国大部分地契遭到焚毁,只有极少数地契因藏到墙里或埋到地下得以保存。刘佃文保存的地契中,最难得的是洪宪年的地契。刘佃文在收藏古书时了解到,由于袁世凯只做了83 天皇帝,国内有关洪宪年的史料非常珍贵。因此,他特别留意搜寻。 今年初,在洛阳的一个小地摊上,刘佃文发现了其中一张地契上面印着“洪宪”二字。他细细把玩了好几天,发现这张洪宪年的地契是用过的,盖着山东省财政厅的大印,但是没填元年。“可能袁世凯一坐上皇位,地契就印出来了。等到官府办理时,他已经倒台了。所以非常珍贵。”

  “别小看这些地契,它们可是研究中国古代土地制度很重要的资料,可以真实地反映出各个时期的房产买卖关系、地价变动、农民负担程度等社会经济生活中的一些情况。每张地契都记录着一段历史!”刘佃文介绍,以清光绪 16年的地契为例,当时高青县黄河堰有险情,官府把黄河堰里的群众往堰外搬迁,地契显示,当时清政府给每户8000文搬迁费和5厘的土地盖房。

> 相关专题: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