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集报千余份:下月想办个地震主题展

集报千余份:下月想办个地震主题展

  家住成华区圣灯路58号的市民李彬有收藏报纸的嗜好。汶川大地震后,他又联络各地的“报友“,收集了国内130多家纸媒侧重于地震报道的报纸。昨日,他表示,想在今年5月12日这天,办一个以地震为主题的报展。

  藏报30多年

  花去了他3万多元

  李彬将家中二楼两间30余平方米的房间装修成了报馆,2005年12月,他的“家庭藏报馆”正式落成。

  这些报纸都从哪里来?据李彬介绍,他是民间集报组织“中国报业协会集报分会”的一员,该组织在全国有正式会员400多名。本地市场上买不到的报纸,他就托外地报友邮寄。据他介绍,他从上世纪70年代末便开始收藏旧报纸,到目前为止存了1.5万种报纸约5万份。“主攻”对象是报纸的试刊号、创刊号、号外等。“收集这些报纸我花去了3万多元!”李彬说,收藏的旧报中,他最珍爱的是清代和民国时期的老报纸。

  报纸也“另类”

  箔金报、手帕报、伞报……

  在李彬的报馆中,记者发现了一张金黄色的《人民日报》,报纸显示的日期是“中华民国三十七年六月十日”,报头显示这份报纸当初的卖价是:边币3万元,冀钞3千元。据李彬介绍,这张报纸是《人民日报》的创刊号,用箔金做成的。虽然并非原版,但也值千元以上,这样的珍藏版是他远赴北京通过拍卖得来的。

  在李彬的报馆中,还有一张手帕制成的报纸。李彬说,山西万荣民间有个说笑话的传统,当地报友集纳这些笑话,以手帕为纸,制成了《万荣笑话》。“手帕报只是一纪念报,无刊号也不发行,只供收藏!”李彬说,这类报纸在行内被称为异型异质报。在李彬的报馆中,还有伞报、名片报、T恤报等“另类”报纸。

  集报千余份

  下月想办地震主题展

  “这是《成都晚报》在地震后所发行的号外!”据李彬讲,地震后,身为圣灯街办教育干事的他根本没时间收集报纸,这份晚报号外还是托朋友找来的。就连今年4月13日本报“倡议5·12默哀一分钟”的报纸封面,也被及时收集到他的藏报馆。至今他已收集了全国130余家纸媒发行的地震号外、全国哀悼日特刊1000余份。

  “收藏的目的不是据为己有!服务社会才能将收藏的价值最大化!”李彬说,他想将这些报纸简单装裱后,在今年5月12日这天举办一场以地震为主题的报展。他也希望有单位或个人能支持他的这种想法,给予经济支持。

> 相关专题: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