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清代版《元亨疗马集》现身六安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6月16日 15:53 新华网

  6月14日,安徽省一次偶然的鉴宝活动,让一部珍藏在民间的兽医学经典《元亨疗马集》重见天日!让许多业界专家兴奋不已的是,这部完整的木刻本古籍首次出现在该书的作者、世界兽医鼻祖喻仁、喻杰兄弟的故乡六安市,而且恰逢全国纪念《元亨疗马集》付梓400周年之际。昨日,该书的收藏者舒城农民张学念受邀参加中国兽医历史研讨会。记者采访发现,机缘巧合的背后是几辈人保护这份文化遗产的艰辛和执著。

  鉴宝会上露真容

  为庆祝我国第三个文化遗产日,6月14日,在六安市开展的一次“鉴宝会”活动现场,许多民间收藏爱好者带来自己的字画、陶瓷、青铜器和一些杂件请专家鉴定。

  活动约半个小时后,一位农民模样的中年男子揣一个鼓鼓黑色塑料袋,走到字画鉴定台前,小心翼翼地从塑料袋内拿出一叠线装古书。书共四本已经发黄,由于保管较好,书都没有缺损。鉴定员翻开其中一本的扉页,“牛马集”三个大字清晰可见,旁边印着“六安州喻本(元、亨)著”、“疗马全集,春卷”等内容,全场一片哗然。

  难道这就是传说中的《元亨疗马集》?!现场很多人都知道,六安是世界兽医鼻祖喻本元、喻本亨兄弟的故乡,其标志就是两人有一部兽医学经典《元亨疗马集》传世,但谁也没有见到过原版。

  负责鉴定的省文物鉴定站文博专家张耕告诉记者,这部书可以确定是清朝木刻金陵汝显堂《元亨疗马集》,书中明确标注“两仪堂梓”本,保存相当完整。书是真的,但学术价值有待兽医专家进一步考证。话音刚落,现场就有人愿出高价购买,但被该书持有人拒绝。

  安徽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副教授、中国中兽医学会常务理事史江彬说,六安发现的这部书,对研究我国中兽医发展有很重要意义,也是首次发现清代两仪堂梓本《元亨疗马集》,这部书是人类历史上第一部兽医学百科全书。

  底本全国罕见

  六安市农委副主任段传植介绍了关于这部书情况。他说,《元亨疗马集》为明朝六安人喻仁(字本元)、喻杰(字本亨)兄弟所著,是人类历史上第一部兽医学经典。1979年在六安县发现了《新刻注释马牛驼经大全集》,系《元亨疗马集》的最早注释本。该市上世纪90年代建设“元亨纪念馆”时,曾搜集到《元亨疗马集》的手抄本,但已残缺不全,这次发现的清代木刻印刷本十分完整,这样的印刷底本除了中国国家图书馆、南京博物院以及相关高校有部分收藏外,在我国极为罕见,在该市还是首次发现,这对研究兽医学发展史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这部书是何时出现在六安市民间,为什么会保存得如此完整,它与兽医鼻祖有没有直接联系?记者采访了该书的收藏者舒城县山七镇农民张学念。

  躲过破“四旧”劫难

  今年41岁的张学念是舒城县山七镇农民。张学念说,他收藏的这部《元亨疗马集》共有“春”“夏”“秋”“冬”四部,外加一部“疗牛经”,目前都完好无损。6年前一位与他患难之交的好友将这部书赠送给他时,郑重告诉他:“你要好好保存,有了这部书你这一辈子就有饭吃了。”张学念说,他明白好友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这部书很有价值,如果学到其中的知识,可以成为一名出色的兽医。

  张学念说,这位朋友是兽医世家,在当地很有名,他的祖辈曾因为医术高深受到六安州衙的赏识,靠的就是这部秘不示人的医书。朋友告诉他,文革破四旧时,身为兽医的父亲为保护这部书,用牛皮将书包起来吊在家中的房梁上,才躲过一劫,轮到他这一辈因为没有再学兽医,这部书没派上用场,但他知道书有很高的价值。

  张学念开始并不了解这部书的真正价值,三年前他从报纸上看到这部书民间基本失传的消息后,才明白这是老祖宗留下的珍贵遗产。张学念说,他愿意以适当的方式将这部书交给国家。

  张学念说,他家离六安毛坦厂镇很近,据说毛坦厂就是兽医鼻祖喻本元、喻本亨的老家,明清时期毛坦厂的养马业十分兴盛,至今还有“白马尖”、“驻马冲”、“走马岗”等众多与马有关的地名。(方荣刚)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城市对话改革30年 ·新浪城市同心联动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