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黄龙玉诡异暴涨 私博俱乐部专家剖析市场前景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8月10日 11:53  新浪收藏
黄龙玉诡异暴涨私博俱乐部专家剖析市场前景
南越王墓玉龙璧

  新浪收藏讯 黄蜡石,藏于云南龙陵苏帕河中,数千载无人垂问,当地人用以筑屋。即便是十几年前被广东地产商青睐用做装饰材料,也不过几千元一卡车。忽得名“黄龙玉”,身价由2004年每千克几元钱暴涨到今天每千克上万元。黄龙玉的“飞黄腾达”固然有资本运作的背景,然而其“出石化玉”毕竟已成事实。不石不玉的黄龙玉未来会有什么前景?中国私人博物馆俱乐部请来各方人士给予预测。

  杜平 (资深古玉鉴赏家、中国收藏家协会资深收藏家)

  马达飞(中国私人博物馆俱乐部秘书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客座研究员)

  陈慧琴(云南开野商贸公司董事长)

  杜平:黄龙玉现象是中国玉文化的回归

  藏家观点:如按广义的中国玉文化来定义,黄龙玉属于玉;黄龙玉现在只是原石,缺乏人文内涵;急涨之后极容易暴跌,进入市场要谨慎;中国玉文化的回归 。

  现阶段媒体和市场热议黄龙玉,褒贬表述各一,应该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在我看来,黄龙玉热翻天的现象,是中国传统玉文化回归的一个信号。玉文化是我国文明的第一块奠基石,翻开我国玉文明史就等于是打开了一部中国历史长卷,有着长达万年经久不衰的历史,至今仍绵延不断,有着旺盛的生命力,可以说,“飞黄腾达”的黄龙玉现象,是新时期下玉文化创新的结果。

  其实黄龙玉早在5年前,就被我国著名地矿学家张如柏教授做过深入研究,并出具了详尽的物理检测报告。张如柏教授介绍,从矿物学角度来讲,黄龙玉的化学成分是二氧化硅,含有百分之二左右的水,当水渐渐失去时就变成为纯的石英(二氧化硅),本质上可称为硅质玉,其成因与火山活动有关,除在龙陵发现外,在腾冲火山温泉地区也有发现。

  对于黄龙玉究竟算不算玉的争议颇大,如按广义的中国玉文化来定义,黄龙玉是属于玉的。

  其实在中国古代,“玉”的定义范围很广,我们现代人命名的,大家都比较熟悉的绿松石、玛瑙、水晶、古琉璃、甚至是古砗磲,古人都是当做“玉”的,古人有云:玉乃石之美者。

  黄龙玉曾名黄蜡石,符合玉的大范围定义,属于玉石。另外,黄龙玉从色泽上来讲,也符合中国传统的审美观:黄、红两色象征着皇权和尊贵。

  黄龙玉现在汹涌的热潮,并不是偶然形成的,而是东方传统玉文化回归的必然造成的。

  中国人爱玉、佩玉、藏玉,已有万年的历史,形成了源远流长的玉石文化。历朝历代,只要天下太平、国泰民安,民间都会刮起一股赏石、藏石、崇石、拜石之风。当然,现在是商品社会,黄龙玉的爆炒,是有一些玉商利益集团,经过一系列复杂商业运作的结果。它是否能持久下去,还要看市场的接受度,也就是说大众的接受程度,这个要靠市场持续不断发酵,才能做到,不是玉商用钱来炒作就能做到的。

  现在市场上资源性投资业已成为投资理财的热门选择。股票、不动产投资已经非常成熟,而矿产、尤其是贵重稀缺金属,如黄金等题材越来越受到投资者青睐,最近两年热钱向艺术品市场的流动趋势也很明显,艺术品拍卖屡创新高。翡翠、和田玉之后新的品种黄龙玉,是介乎于矿产和艺术品之间的黑马型标的物,成为投机者短期内囤积居奇的目标,价格出现剧烈波动,这也符合市场炒作和发展的规律。

  我个人看好黄龙玉未来还有更大的升值空间,黄龙玉中的极品还必然会创造出天价来,但投资尚需理性的对待。“玉不琢不成器”,黄龙玉成长时间较短,现在只是原石,缺乏人文内涵,只有对它附加更多的人文内涵,才可以提升它的价值。比如前一阶段乾隆御题诗刻的宫廷玉器,就是因为有诗词、书法、篆刻等人文内涵,从而创出了世纪天价(2009年春拍,1848万元)。

  再则,按照一般市场规律,“疯狂的石头”急涨之后极容易暴跌;更重要的是,玉器鉴藏是一种高雅的文化活动,它是建立在优雅的情致上的,而不是囤积居奇的商业投机炒作。所以现在应积极引导,加大对黄龙玉的系列开发、研究和关注,一窝蜂的盲目入市则风险极大。

  黄龙玉面世尚短,它和古玉,尤其是具有深刻文化内涵的高古玉,目前还无法相提并论,和明清玉中的乾隆工相比,又缺乏精雕细琢,和珠宝首饰的翡翠相比,又差了些华贵之美。需要用多种手法,来赋予黄龙玉更多的人文内涵,比如多开发出一些大师级的精品玉雕作品。另外要多和世界级品牌合作,开发出符合时代气息的玉雕作品,深刻挖掘黄龙玉文化内涵,才能做到盛而不衰。这里边需要很多策略性操作,定位是关键。

  玉文化源远流长,高古玉是玉文化的源头,两岸风光无限好,正是黄龙玉、巴林石、田黄石,这些涓涓溪流,最终汇聚成了华夏玉文化的历史长河。市场上的黄龙玉热潮现象,可以带动大众关注华夏玉文化,推动玉文化的研究和鉴藏。所以,我认为,黄龙玉当下的积极意义即在于:让玉文化推陈出新,促进带动玉文化产业蓬勃发展,让更多的有识之士,来关注和了解中国玉文化。

  马达飞:黄龙玉还很脆弱

  学者观点:黄龙玉目前没有文化定义,石性重于玉性;只具备观赏的收藏价值,而缺乏文化的投资价值;击鼓传花,总要在某个人的手里停下;黄龙玉还很脆弱。

  面对“疯狂的石头”黄龙玉不断飙升的价格,中国私人博物馆俱乐部秘书长、中国社科院玉文化研究客座研究员马达飞连称“很难说”。

  “身价6年涨上万倍”、“一块籽料拍出9000多万元高价”、“一个三轮车夫300元起家炒黄龙玉,5年当上千万富翁”……关于这种石头的“疯狂”,已经成为各大媒体的焦点。

  黄龙玉目前还是石性大于玉性

  黄龙玉属于硬玉,与翡翠质地接近。对于翡翠的流行,大约要追溯到明末清初,而大量输入中国内地还是在清中期。由于受到乾隆皇帝的推崇和慈禧太后的癖爱,翡翠摇身变为了“皇家玉”,由此身价百倍,成为玉中极品。

  通过翡翠在中国发展的历程,可以看出玉的价值在判定过程中的一些规律。马达飞认为,要从两个方面来解读玉的价值:“一个是本体,就是玉器本身的价值,比如成色、存量等;另外一个是它的潜在价值,这种价值主要跟人们赋予它的文化意义有关,这部分的价值是无法估量的。”翡翠就是遵循了这样一种规律,从本体上说,翡翠色泽艳丽、产出稀少、具有玻璃光泽、质地滋润、韧性较强、硬度高,是“硬玉”,又称“玉中之王”。从潜在价值看,翡翠由于皇家的喜爱,赋予了它皇权象征的意义,甚至有翡翠制品上雕刻了皇帝的书法、绘画等,这些历史赋予的价值成就了翡翠传世后不可估量的价值增值。

  翡翠的道路可给后来的黄龙玉做参考。就本体的价值来讲,黄龙玉和翡翠处于伯仲之间,很多玉石厂商这样形容黄龙玉:有和田玉之温润、田黄之色泽、翡翠之硬度(都是摩氏7度)、寿山石之柔韧。而就黄龙玉的潜在价值来看,却产生了颇多的争议。“黄龙玉尚没有人文价值赋予其中,它承载主流文化的功能尚没有具备。这是黄龙玉一直不被玉石研究者纳入玉家族体系的最大问题。”马达飞说。

  “黄龙玉目前没有文化定义,所以石性还重于玉性。”马达飞评价,“单从投资方面看,黄龙玉只具备了观赏的收藏价值,而文化的投资价值还没有呈现出来。”近期,虽然其他玉种的价格也上涨得很厉害,但是就黄龙玉来说,还没有形成良性的运营轨道,作为投资风险过大了。“击鼓传花,总要在某个人的手里停下,传不下去的时候,市场就停滞了。”马达飞对市场的爆炒有些担忧。

  黄龙玉的未来有两种方向

  玉“贵”在于它是一种精神消费品,马达飞常用周作人先生形容贵族文化的一句话来形容玉:“丰腴、精致而又无用,更注重内在的情趣,既安闲,又充满洞彻沧桑的历史感。”在这个层面上来说,拥有最多文化密码的古玉最符合玉文化所追求的品位。

  收藏家常喜欢用基因这个词来诠释藏品的一脉相承。“玉文化一直是中国儒家文化的承载物,所谓玉的五德、九德、十一德等,都是人们将儒家文化寄予在玉的身上表达和传承。”马达飞认为,人们对玉的追捧,是有鲜明时代特征的。上古时期,每个人都会辨别石头,那是出于天生对石头的敏感,石头是他们赖以生存的工具,所以古玉的品质自不言而喻。而翡翠的兴起,正值东西方文化融会贯通,西方人对宝石通透性的追求融入到东方人对玉的审美追求中,以致翡翠一下子成为玉之精品。

  “黄龙玉未来可能会有两种发展方向,一种是时代把它推向高潮,另一种就是变成没有文化价值的观赏宝石。”马达飞强调说,黄龙玉要想良性发展,最重要的是注意挖掘其精神内涵,这种精神要符合时代的审美,将时代元素与之融合起来,才能更进一步,步上像翡翠那样的青云路。

  对于现在汹涌的黄龙玉热潮,马达飞喜忧参半:这一方面说明民族文化正在觉醒,人们越来越重视挖掘本民族的文化基因;但另一方面,过快的价格增长,容易导致人们丧失理智,一个玉种的发展,尤其是文化内涵的赋予,需要一定的时间,过度炒作,可能会使本来很好的玉种,沦为一般的观赏品。历史上也不乏这样的教训。

  陈慧琴:黄龙玉顺应了中国快速发展的奇迹

  商人观点:黄龙玉在任何一个方面都不输给翡翠;黄龙玉的市场价值仍在低估阶段;黄龙玉不缺文化,只缺平台;黄龙玉顺应了中国快速发展的奇迹。

  “黄龙玉的价格上涨是一个价值发现过程。有市场炒作,但符合市场规律。”云南开野商贸公司董事长陈慧琴女士说,她手中就有一个精美的黄龙玉吊坠。陈慧琴是经营黄龙玉比较早的玉商之一,而她的家乡就在盛产黄龙玉的地方——云南小黑山旁的龙陵。

  村庄的护身符

  陈慧琴曾经听爷爷说过这样一个在他们家乡流传甚久的说法:1976年云南龙陵发生7.4级大地震时,他们村子没有一人伤亡。当地百姓认为,这是有神物在庇佑他们,而这个神物,就是埋藏在地下的黄龙玉。就现在的资料看,这次地震无大规模伤亡,是当地领导根据一些临震预报,果断实施了群众疏散等措施的结果。但是,当地的人们宁愿相信他们有福祉。

  黄龙玉是近期才被认定为玉石的,据陈慧琴回忆,她小的时候,家家户户盖房子,都会在地基处垒上一块儿黄色的石头,那时候村里人称这石头为龙心石,在他们的风俗里,这样的石头是保平安的。有的时候,家里有人出远门,也要摸一摸这个石头,以保佑能平安归来。长久以来,谁也不知道这样的风俗到底是怎么来的,甚至不知道这石头除了颜色还有什么特别,但是,这黄颜色的石头,确实成了这个地区的护身符。

  从卑微到富贵

  早些时候,没有人知道黄龙玉,大多数时候,人们都是在开采一种叫做“黄蜡石”或“黄皮石”的石材,这些石材作为园林石,被广东人广泛收购。这些石头很便宜,几千块钱就能拉一大车走。广东地产商为了更进一步开发美化地产项目,将这些石头雕刻成各种形状。“最早是负责雕刻的师傅,在制作过程中发现了黄蜡石的玉石价值,最终黄蜡石中的精品——黄龙玉被挖掘出来,呈现在世人面前。”陈慧琴也一直经营翡翠等玉石,对于玉石的挑选,她一直认为雕刻家才最懂得每一种石头的价值,雕刻师们对于能给他们带来灵感的石头,都有着天生的喜爱。

  “我第一次见到黄龙玉的玉雕成品时就被惊呆了。”虽然带着不少名贵的翡翠饰品,但左手腕上的黄龙玉手镯才是她的最爱。现今黄龙玉已经成为玉石中的新贵,其价值在短短6年间翻了上万倍,成为一个市场奇迹。“中国从来都不乏奇迹,黄龙玉的奇迹正顺应了中国快速发展这个奇迹。”陈慧琴对这个现象并不以为然,“从鉴赏玉的角度来说,黄龙玉在任何一个方面都不输给翡翠,在很多方面,黄龙玉甚至更胜一筹,随着大家对玉文化的喜爱,追捧黄龙玉并不稀奇。”

  但是,对于黄龙玉的争议也从来未停息过,比如黄龙玉“是玉还是石”,亦或是黄龙玉价值巨幅攀升是巨大的市场泡沫。“其实黄龙玉作为一种上等的玉,就现在的市场价值来讲,还是处在被低估的状态。”陈慧琴很早开始经营黄龙玉,在她看来,黄龙玉本身的质地已经可以和翡翠媲美,虽然短时间翻倍如此之多,但是就市场价格来讲,跟翡翠还有不小的差距。

  文化内涵造就高附加值

  玩玉的人,讲究玉器的文化底蕴。玉文化源远流长,中国人赋予了玉器丰富的文化价值,尤其在传承过程中,玉更是承载了很多人们对“德行”等精神层面的追求。“黄龙玉在材质上接近翡翠,有人们所熟知的‘玉’的品质,外表光润,内心刚强。”陈慧琴常常拿黄龙玉跟翡翠比较,前者是她家乡的“神物”,后者是她经营了多年的生意。

  但不可否认,黄龙玉还非常欠缺文化内涵。这对于刚刚从黄蜡石晋级的黄龙玉来说,向其要“大学文凭”显然有些苛刻。陈慧琴这样的玉器厂商,对它的文化价值深信不疑:“黄龙玉不是欠缺文化,而是欠缺好的展现平台,对于一块玉来说,要经过精致的雕琢,才能彰显其价值。”黄龙玉就像一个新生儿,还没来得及成熟,就被推到风口浪尖上,其市场风险性似乎更加无法预测。“对于大众来说,还没明白这个东西是怎么回事,就忽然价值连城了。所以应该有个更良性的平台,配合更有力度的推广,才能使黄龙玉这样的珍品向更良性的方向发展。”陈慧琴表示,黄龙玉目前市场复杂,如果自己消费还可以,普通大众要想投资还是有风险。

  玉器收藏热引发玉文化鉴藏学习热潮

  一飞冲天的黄龙玉现象,给本已火热的艺术品投资市场又平添了一把干柴,针对目前社会大众对中国玉文化的热爱,由中国私人博物馆俱乐部主办,北京大学古代玉器暨玉文化研究中心进行学术指导的《中国玉文化鉴赏与投资高端研修沙龙》,即将于9月16日在北京梅兰芳大剧院新国学教室进行授习(报名电话:13120403732 、59946653)。据课程负责人小青老师介绍,这次学习研修定位于高端人士,并集合荟萃了玉界诸多泰斗级大师,旨在引导大众树立正确的玉文化观,定位正确的艺术品鉴赏投资方向,学员不但能在梅兰芳剧院兰茶艺馆中优雅的授习氛围中学习玉文化,与名师面对面交流互动,更能零距离的接触到典藏极品古玉,是一次了解学习中国玉文化,品鉴极品中国玉器的绝佳学习时机。

  梅兰芳大剧院都以其传统与时尚并重的建筑风格和不经意间散发出的传统艺术魅力吸引着八方来客的眼球。这里,汇集着200多年来京剧传承的精华,是艺术家们挥洒才华的舞台,更是戏迷票友们心中向往的圣殿。新国学教室位于大剧院的四层兰茶艺馆,集佛学、国学、茶艺、京剧、玉器等中国文化艺术于一身的兰茶艺馆与梅兰芳大剧院完美的融合在一起,并以自己独特的文化创意背景为整个剧院增添了独特且现代的惊鸿一笔,同时这里也成为了明星们和文人雅士喝茶雅聚的首先之地。

  作为这次玉文化学习研修顾问的资深古玉鉴赏家杜平则表示,为了积极推广中国玉文化授习,新国学教室未来将进行一系列的玉文化品鉴沙龙,以百赏雅集的形式为玉器藏家和投资者搭建一个交流学习的互动平台,从而为复兴中国玉文化推波助澜。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留言板电话:9510567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