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美玉:一支只涨不跌的股票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7月23日 14:27  现代快报

清代珍品“一帆风顺”(吴念亲提供)

  国际金价一路飙升,玉价也随之跟风大涨。相关调查显示,南京玉器产品价格自去年年底开始疯涨,涨幅最高一个月达50%。将信将疑,记者受邀前往观江收藏馆,在那里见到了中国收藏家协会玉器收藏委员会副会长吴念亲。得到的答案如出一辙:黄金有价玉无价,这可是一支只涨不跌的“股票”。

  百万难买和田籽玉

  跑遍各大玉器市场,玉石的批发和零售价格,近几年一直保持着每年翻一番的涨幅,例如去年卖到8万元的玉器现在已上涨到16万元。

  某商场玉器销售人员回忆,南京业界有个著名炒家,在新街口、太平南路都有自己的门面。去年年末,当金价从900美元/盎司开始向1200美元/盎司飙升时,就大量囤积玉料,仅和田玉原石就有5吨。短短三个月,毛利达1亿。

  对此,吴念亲分析,这样的“故事”并非神话。据他了解,近十多年来,玉价已涨了成百上千倍。“都说黄金有价玉无价,玉却是黄金、钻石所不能及的。”

  在馆内一个并不起眼的展柜里,陈放着一块上好的和田玉籽料,润泽生光。“和田产玉河床已被禁止开采,真正的籽料越来越少,眼前这块早已是难得一见。几年前的买价已有35万。如今再好的工匠,我也舍不得雕琢了。”吴念亲说道。一旁的工作人员笑称,刻刀轻轻一划,就是黄金万两。

  南京玉市有一句传言:百万难买和田籽玉。据说某外地买家在南京看中了一块和田玉籽料,开价30万元,商家不卖。就在犹豫时刻,早以130万元的高价被别人买走。

  吴念亲坦言,现在南京地区的玉雕师傅创作所需的原材料和自家藏品都是几年前的存货。

  玉石文化源远流长

  新玉尚且如此,古玉更是无价之宝。观江收藏馆内的古玉藏品不少,“有些东西,外面永远也见不到的。”

  采访中,吴念亲轻启锦盒,向记者展示了一块汉代玉璧。玉璧品相完美,雕工精致,尤其是龙纹图案横穿玉璧表面的设计精巧独到,惟妙惟肖。他告诉记者,跟业内朋友从事海外文物回流多年,单从这些古玉来说,前几年花几十万、几百万的价格从瀚海、苏富比等拍来的宝贝,如今早已是无价。

  捧一杯香茗,把玩美玉,倾心私房菜,这是吴念亲的生活方式。交谈中得知,他和玉打了十多年的交道,从外行人变成名副其实的“玉痴”。玩玉品味人生,也从古玉中得到对文化的独特见解。

  在他的眼中,“钻石、黄金是一眼就能看到的美。而玉不同,它呈现出一种内在思想和气质,所谓君子以玉比德。”

  玉器之美更来自于久远的文明。“中国的玉文化是人类文明史上最早的文化。”吴念亲说,“早在距今5000—4000年的良渚文化时期,玉文化便已发展到一个高峰。”

  看着吴念亲所展示的一块块古玉,精良的制作工艺足以令今天的玉雕师傅惊叹。

  本刊邀请专家鉴宝

  美玉虽然无价,但吴念亲也提醒,玉器投资须以求真为前提,特别需要谨慎行事。“一些新入市的投资者不懂门道,也没有找对圈子和师傅,很容易看走眼,竟以为地摊淘来的宝贝必然升值空间巨大。个中道理简单,古玉怎么可能只卖几百块钱。”

  对普通的老百姓来说,最担心的就是买到假的藏品。有些人穷其一生,花大价钱买来的宝贝也许就是假的。鉴别收藏,这门深奥的学问,不但要有经济实力,还要深入了解、学习,找对门路,实践经验更是必不可少。

  近期,本刊将推出《鉴宝》栏目,为广大藏友提供一个鉴别真伪的平台。我们将精选读者自荐的宝贝,联系业内权威鉴宝专家,进行解析。今起,本刊向省内藏友征集藏品,有意者可将藏品照片、尺寸规格、款识铭刻、文字介绍、藏品来源等详细信息发至邮箱。另外,来稿者请留下联系方式,方便入选后,我们与您联系。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留言板电话:9510567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