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孩子爱上化石:南京有群化石收藏族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5月27日 12:39  新华网

  刚刚过去的“国际博物馆日”,南京古生物博物馆举行的化石鉴赏会吸引了众多民间化石收藏者,“之前就接触过一些化石藏家,我们因此萌发了成立俱乐部的念头,让大家一起交流收藏经验、提高鉴赏水平。”南京古生物博物馆馆长冯伟民介绍,自3月6日成立以来,俱乐部已有100多名成员,最小的只有七八岁,还在读一年级。俱乐部除开展讲座、展览、鉴赏外,还组织了3次野外考察,普及化石知识。  

  “两次在汤山,一次在句容东昌镇。”叶霄煜告诉笔者,化石收藏门槛较高,需要专业背景,如今在专家指导下,他对汤山、巢湖、句容等地地质层也“略知一二”。 

  另一位藏家曹阳给笔者展示了他的最新收获——几枚裂齿鱼化石。化石包在“结核石”中,外表看和普通石头没两样,但用地质锤剖开“结核石”,会发现里面有一层“薄薄的夹心饼干状”裂齿鱼化石,非常精美,“裂齿鱼是鳕鱼的一种,距今约2亿年。”他说。 

  大自然也会“作假” 

  “化石也有假。”从小酷爱奇石的曹阳,收藏鱼类、贝类、珊瑚等百余件化石。有次他看到一种“花树化石”——岩石上有清晰的植物花纹,“不过经专家辨认,这并非化石,因为缺乏植物应有的结构,‘花纹’是矿物质沉积岩印上去的。” 

  笔者了解到,和大自然开的“玩笑”相比,古玩奇石市场上真假难辨的化石则让藏家窝心不已。林先生在各地古玩市场买回的蜻蜓化石、鹦鹉嘴龙化石等几十枚,多数是假的,“鹦鹉嘴龙化石后来居然散了架,原来是粘上去的!” 

  古玩鉴定家周道祥告诉笔者,其实早在明清时期,人们就根据化石采集片块状大小,制成印泥盒、砚台、镇纸、插屏和花盆等造型的文房用具及工艺品,尤其作为文房办公用具的印泥盒、私人印章等,具有印泥色泽保鲜、避邪祛灾等功效。这些年随着民间化石收藏热的兴起,珍品化石价格连番暴涨,造假也日益猖獗。他就见到过多种假化石,“有的是普通化石经人为雕刻,冒称‘始祖鸟’或珍贵鱼类;还有把不同化石移花接木拼凑成新造型。”

  民间收藏成科研有效补充 

  “可别小看民间收藏的化石,有时会对科研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冯伟民告诉笔者,“鸟起源于恐龙”的假说,就是从辽宁一位农民收藏的龙鸟化石研究而来的,“还在国际上掀起了一阵研究热潮。” 

  南京古生物博物馆举办了4届化石鉴赏活动,冯伟民感觉市民收藏热情一年比一年高。今年鉴赏宝物中,让他印象最深的是雨花石化石。“有位藏家带来多枚雨花石,里面有珊瑚等化石,很奇特。”冯伟民说,雨花石化石不仅极富观赏和收藏价值,对研究长江河流发育也有重要意义。 

  冯伟民告诉笔者,投资收藏古生物化石,在国外已风行几百年,而在我国,由于种种原因,目前的收藏爱好者多数是地矿工作者,民间收藏还属小众。“化石资源太丰富了,收藏、拥有并不是目的,关键是通过考察、学习,去了解化石知识、品味化石文化,感受时间积淀所带来的美感。”冯伟民说。 

  除热衷户外考察的“化石收藏族”外,南京还活跃着一群“瓷片族”,由知识分子、公司白领、普通市民、高校学生等组成,专门搜集各种残缺瓷片。在南京的河床沿岸、施工工地、郊外田野,你总能发现“瓷片族”的身影。 

  “完整器物来之不易,但陶瓷碎片随处可见。”资深“瓷片族”李绍斌告诉笔者,瓷片上蕴含的丰富图案、历史知识让人受益匪浅,不少“瓷片族”正是凭着淘来成千上万枚瓷片,才练就一双古玩鉴定的“火眼金睛”。 

  “瓷片族”还推动了考古进展。据悉,前些年明故宫遗址玉带河西侧兴建黄埔广场时,一位瓷友拣到一批白色瓷片,发现一枚写着铁红色“赏赐”的字样,他报告给南博专家。南博派发掘队在该地起获大量文物,后考古发现,这是朱元璋为开国功臣特制的。 

  1996年南京古陶瓷研究会成立,“瓷片族”有了自己的组织,每年都举行瓷友聚会、学术探讨、标本展览,还到各地窑址实地考察。如今,镇江、徐州、无锡、扬州等地藏家也纷纷加入。 

  “瓷片族” 

  成独特一景 

  上周五一大早,叶霄煜给笔者发来短信“明天有大雨,科考行动取消”——这次“行动”,指的是去汤山考察古生代地层、研究珊瑚化石。 

  成立于两个月前的南京古生物博物馆化石爱好者俱乐部拥有百余名化石迷,叶霄煜是其中之一。俱乐部之前组织的3次野外考察,他场场不落,“品味化石文化,远比收藏一两枚化石更重要。”叶霄煜告诉笔者。

转发此文至微博 我要评论

> 相关专题: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9510567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