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安静访谈:记录如歌年华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8月27日 11:41  北京商报
安静访谈:记录如歌年华
《易逝的春》 150cm×96cm 布面油画 2009年

  作者:  丛晓燕  

  安静,人如其名,画言心境。她的作品风格既借鉴古典主义的唯美,又融合了印象主义的色彩元素,更有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内涵。

  近年来,她以女性特有的细腻与敏感,通过对校园生活的细致观察,将对学生们的爱付诸于画笔之下。多年的中学教师生涯,使安静在创作中学少女题材作品时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安静笔下的白衣少女似曾相识,眼中充满青春期女孩特有的迷惘与梦幻、纯真与喜悦,如花的季节、似雨的懵懂,她们如此青涩,毫无矫揉造作之态,宛如含苞待放的茉莉花,清新而又淡雅。

  商报:近几年,您以中学生少女作为创作题材的作品,与以往具有鲜明中国传统文化印记的“新娘系列”,在人物年龄上有了很大改变。

  安静:是的,这也许与我人生各个阶段的不同体验有关,生活决定我选择艺术表达对象的方向、我的眼光停驻点以及观察视角的指向。“新娘系列”源于我童年对中国民间习俗的记忆,但无论创作题材如何变化,都寄托着对纯真与美好的希冀。 

  商报:目前,在中国当代艺术界,“古典写实主义”风格的油画创作数量很多,但将中学生少女群体作为创作对象的艺术家却非常少。您的创作初衷是什么?

  安静:目前,中国当代艺术界之所以鲜有表现中学生生活的作品,我想是因为中学校园相对于社会来说比较封闭,没有太多的艺术家能够走进中学校园。同时,很多孩子都过着学校和家这种“两点一线”的生活,没有给艺术家了解他们的机会。而我作为中学教师,每天与学生们为伴,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

  此外,我不是位严厉的老师,与学生们都是朋友。我喜欢观察她们,尤其是“90后”的孩子。她们在学校中呈现很多状态,这些可能是在家庭生活中所不能充分体现的。例如,孩子之间的小顽皮与小动作、青春期懵懂的小心事、面对考试时的状态等,这些在学校才有的情境、场景,都是激发我进行这一题材创作的动力。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她们处于这样的年龄,是美好的,也是易逝的,我试图通过绘画的方式将其传达与留驻。

  商报:您作品中的女孩,眼中充满了青春期特有的迷惘与梦幻、纯真与懵懂,给予观者深刻的印象。

  安静:在绘画创作中,我很注重表现人物的情绪、情感以及内心感受,这就势必要求在人物眼神的刻画上下功夫。首先,我会选择眼睛会“说话”的女孩作为模特,之后我会像导演“说戏”一样将她们带入我所希望达到的情境中,因为我追求的是她们体验过的情绪和情感。

  商报:在该作品系列中,几乎所有的少女都一袭白衣,时有千纸鹤跃然画面,还有诸如女孩脚边的青苹果与花束,这些物象的安排是否具有独特意义?

  安静:是的,有人将其理解为隐喻或者象征,总之与我所创作的特定人物对象有关。这个年龄段的女孩正值如花似玉的年纪,同时处在喜欢做梦、幻想的时期,拥有青春期的别样美感,但却很少有人关注到这种美。

  商报:您的这种人物肖像式绘画,偏向将人物置于某种场景中,这些都是真实描绘和情景再现吗?

  安静:在创作对象的刻画上,势必有真实的人物作为参照,但很多人物表情与神态却经过调整与斟酌后,在真实人物基础上所作的艺术再创造。画中的背景与陪衬,以及场景的互相置换与挪用位移,即使真实地存在,也是经过精心安排的。

  商报:您如此关注女性内心世界,今后会继续这一题材的创作吗?

  安静:我会继续这一主题的创作。同时,我对现代都市的小资阶层、时尚女性群体以及巴洛克风格那种具有动感的艺术表现形式也很感兴趣。商报记者 丛晓燕

  安静

  中国油画学会会员、北京市美协会员、中国名家书画研究院特聘画家

  展览:

  ●2009年  作品《新娘系列》参展“2009印象艺术邀请展”

  ●2007年  作品《不可遗忘的文化符号》入选“艺术中国——全国画展”

  《我的世界》入选“时代精神——全国油画肖像展”

  ●2004年 作品《我的世界》参展“京华桃李杯”画展并获一等奖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留言板电话:400690000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