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鉴定大师徐邦达:半尺大师识破乾隆骗局(图)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8月09日 09:28  新民晚报
鉴定大师徐邦达:半尺大师识破乾隆骗局(图)
李延声毛笔速写《徐邦达先生像》

  艺术史界泰斗、书画鉴定大家徐邦达百岁寿辰,本报专访其弟子、故宫博物院研究员王连起

  今年7月,我国艺术史界学术泰斗、享誉海内外的书画鉴定大家和著名书画家徐邦达先生迎来百岁寿辰。这是一位在江湖有“半尺大师”雅号的老人,因为他可以在画轴刚刚展开半尺就辨出真伪。在80余年的“鉴宝”生涯里,他为国家鉴考、收购、征集传世名迹三四万件,从故纸堆里为北京故宫博物院抢救出了《高呼与可》、《出师颂》等镇馆之宝。现已百岁高寿的徐邦达先生目前的身体状况不方便接受媒体采访。本报记者为此专访徐邦达弟子、故宫博物院研究员王连起先生。

  本专题采写 记者金叶

  真假《富春山居图》:御笔说假却是真

  首尾分离长达300年之久的元代大画家黄公望代表作《富春山居图》将在明年6月于台北故宫“山水合璧”。世人大都知晓最近几年为了这一艺术盛事两岸相关部门、相关人士的积极奔走,但少有人知道80年前慧眼辨真伪的徐邦达也功不可没。

  《富春山居图》为元代大画家黄公望在600多年前所作。这幅画卷最初是六接的纸本,清朝顺治年间存于宜兴收藏家吴宏裕之手。而吴在弥留之际,因为实在舍不得将此画卷传于他人而动了将其付之一炬用来殉葬的念头。所幸吴宏裕的一个侄子不忍心让此传世名作就这么白白化为灰烬,在最后的时刻从火堆当中将《富春山居图》抢救了出来,然后扔进了另外一幅画作替代品。《富春山居图》因此被烧成了一大一小两段。小的那一部分叫《剩山图》,大的那一张叫《富春图》。有收藏家将他们合起来,发现仍然是完整的一山一水一丘一壑之景,几乎很难看到被毁损的痕迹。

  作为传世之宝的《富春山居图》一直被保存在故宫里。20世纪30年代,故宫重要文物南迁,文物停放上海期间,徐邦达在库房里看到了两幅《富春山居图》,其中一幅乾隆帝题了很多溢美之词,而另外一幅则御笔提说为假。然而,徐邦达却发现“真的”《富春山居图》上的提款根本不合元代的规范,而“假的”那幅画却有着明显的火烧和修补的痕迹。经过仔细考证,徐邦达最终推翻了乾隆帝做出的判断,为那幅被打入冷宫200年的“假的”《富春山居图》验明正身。

  事实上,假的那幅《富春山居图》是为明代书画家沈周的仿作,于1745年入宫,对其真伪并不知晓的乾隆帝爱不释手,兴奋地在6米长卷的留白处赋诗题词,还加盖玉玺。然后第二年居然又有地方官员呈上另外一幅《富春山居图》。也许是因为两幅画的真假实在太难辨认,更也许是因为乾隆帝认为自己说过的话、写过的字应该一言九鼎,否则就会威胁到自己的“面子”,他最终断定后来的那幅是临摹品。如果不是因为200年后徐邦达的一双慧眼,这“冤假错案”不知要到何时才能翻案。

  “国眼”也曾

  20两黄金买赝品

  在中国书画鉴定界,徐邦达被尊称为“国眼”。而他人生当中收藏的第一幅画却是赝品。

  徐邦达1911年出生于浙江海宁的一个儒商之家,幼年的徐邦达从小就很喜欢临摹家里收藏的那些名家字画。父亲为他请了当时赫赫有名的老画家李醉石、赵叔孺等先生教他诗词歌赋及绘画,后来又入了上海著名书法家、画家、鉴赏家吴湖帆之门学习书画鉴赏。18岁时,徐邦达第一次收藏古画,买了一幅他很是喜欢的清初画家王原祁的画。然而等他拿给赵老师看,老师却说这画是假的。“20两黄金买了个赝品,真是教训深刻。”他说。

  这次的打击并未让徐邦达止步,而是令他更努力地研究学习古画鉴定当中的学问。30岁左右,徐邦达已经在上海的鉴定界小有名气。1949年初,他放弃了选择国外生活的机会,被上海市文管会聘为顾问。1950年,时任文化部文物局局长的郑振铎调徐邦达到北京任文物处业务秘书,负责征集、鉴定历代书画。当时北京故宫博物院的相当一批馆藏已于1949年运往台湾,还有不少精品被末代皇帝带出皇宫,散落民间。为使这些国宝重返故宫,徐邦达带领助手四处寻访,足迹踏遍大半个中国,经过几年努力,经徐邦达的手购藏了3700多件古书画,其中不乏稀世珍宝。

  徐邦达最擅长的就是“沙里淘金”。上世纪70年代,他在青岛博物馆“次等文物”里发现了国宝级的稀世珍品——唐代著名书法家释怀素的唐摹本《食鱼帖》;在云南博物馆的“次等文物”中“淘”到了国家一级文物——黄公望的《雪夜访戴图》。

  上世纪80年代,国际拍卖市场上出现不少文物。徐邦达倾尽全力护卫国宝,不让它们流出国门。他建议国家应该拨出专款收购市场上的文物精品,为此曾找全国政协主席李瑞环反映过情况,并给江泽民写过信。在他的奔走呼吁下,北京故宫博物院1995年以1980万元高价购藏了宋张先的《十咏图》、1996年购藏了“清代四僧”之一石涛的墨竹《高呼与可》、2003年又以2000多万元买下千年法宝《出师颂》,它们现在都成为了故宫博物院的镇馆之宝。“徐邦达先生的学术态度、治学精神对于后世的影响不亚于故宫深藏的百万件文物。”北京故宫博物院院长郑欣淼这样说。

  雅号的由来

  广州日报:很多人将徐先生称为“半尺大师”。

  王连起:“半尺大师”是个很江湖气的说法。1991年徐先生去台湾故宫做访问,有些字画刚一打开,先生从展开的裱边上就看出是假的。台湾的媒体还有书画商也许实在不知道应该怎样吹捧才到位,于是想到了这个“雅号”。

  其实这个称谓并不合适先生。因为很多鉴赏家在很多情况下也能做到“半尺大师”,有些假画甚至只需要看一寸都能看出是假的。徐先生最了不起的成就是他成为一个古书画鉴定的集大成者,并且将书画鉴定提升到了学术的高度。

  对话王连起——

  他完全不通

  所谓的“人情世故”

  广州日报:说说徐先生给您留下的第一印象?

  王连起:我是1978年秋拜先生为师的。先生样子很清瘦,甚至显得文弱,但精神极好。他给我的第一印象是,既毫无大专家的架子,更一点也不世故,思路清晰,思维敏捷。虽研究的是常人认为很神秘的书画真伪,却头脑科学,实事求是。对我这样的业余爱好者,先生是那样认真地听我陈述看法,那样耐心地解答问题,使我浑然忘了这是第一次见大专家。先生问我是怎样看到东西的呢?我说,除看展览外,主要是看影印本、书法还有刻本。先生就找相关的影印本给我看,其中有张大千旧藏的赵孟頫《九歌图册》,先生让我说说看法。我当时说,画我不太懂,似乎比赵晚,也太程式化了,书法绝对是假的。先生很高兴,说,画是张渥以后的路子,书法确实是假的。此件现在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当我告诉先生,在庆云堂碑帖商店有一本珂罗版的鲜于枢行书《送李愿归盘谷序》,不像假的,但写得不好。先生马上说,是真的,后面他的自识里说了,因事至东昌,用的是伪冯应科笔,换了五次才写完,在什么书中著录,现藏上海博物馆,要请故宫图书馆买回来作资料。这是我第一次领教先生的惊人记忆力。

  广州日报:您觉得他是个什么性格的人?

  王连起:先生至性过人,我行我素,不说违心话,不做违心事,杂事不能烦其虑,世故不能扰其心,几乎完全不通所谓的“人情世故”。上世纪80年代初,国务院副总理谷牧收藏了一件明末抗清名人史可法的墨迹,给一些鉴定家看了都说好,给先生看,先生说是假的。并从当时的书札格式、此人的书法特点,认真地告诉谷牧为何为假。这件事情后来被启功先生知道了,笑着说先生是个可爱的书呆子;红学专家周汝昌先生收藏了一幅曹雪芹的肖像,为此专门开了一个研讨会,请了先生去,先生心里觉得那个肖像不是真的,但是憋着一肚子话没机会说,只好说自己身体不舒服提前走掉了。后来他在著作里一直坚持说这个肖像不是真的……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留言板电话:9510567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