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一个在布艺镶嵌画上拓荒的女子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7月27日 14:12  杭州日报

  可能太多的目光都停留在光鲜亮丽的传统画艺上,不经人提醒,根本不曾注意到一个新画种的存在。

  高波告诉我们,她热爱布艺镶嵌画。它们就像自己的孩子,是她心头的宝。

  于是,1994年开始做布艺画,2007年获国家专利,2008年成立工作室。而杭州国际民间手工艺 ‘银奖’、‘铜奖’,富阳市郁达夫文艺奖,杭州市民间工艺师等各种头衔也接踵而至。高波这个女子正在用自己似水般流逝的年华,雕琢一个并不华丽却魅力无穷的梦。

  每一幅作品

  充满了自然气息的灵动感

  对高波来说,布艺镶嵌画的创作从头到尾都是一件幸福的事儿。从小跟随邻居外婆学习手工,她回忆着说:“婆婆的手是出了名的巧,看着她绣出色彩斑斓、玲珑多姿的花朵,心里顿时萌生强大的崇拜感,那个时候是多么希望鲜花也可以在自己的手里绽放啊。”

  可以说,高波是出生在一个艺术家庭的,父亲虽是英语老师,却出奇地擅长琴棋书画,母亲也是个鲜亮的角色,指尖一动,别致的图案便应运而生。谈到这些,高波的脸上浮现出一丝自豪。而对于自己的布艺镶嵌画,她将成功归结为两个简单的字眼——爱好。她说,自己喜欢画画,喜欢服装设计,喜欢自己做衣自己穿,那是她最大的乐趣。这个幼儿园老师的心是纯真的,她就这样把艺术创作的触角伸向了民俗文化的领域。

  出生在上世纪70年代的高波,留着一头过膝的长发,举手投足间流露出深刻的细腻。当然,与其说那是一种细腻,不如说是一种脱俗的清秀,一种远离都市的清新。她的布艺画亦然,每一幅画,只画在纸上,就已经显现出力透纸背的热闹,更不用说将不同色彩的碎步拼接,凹凸有致,异彩纷呈,而花、鸟、人物的题材也充满了自然气息的灵动感。

  作品《和气满堂》描绘了荷和鱼的默契,色彩层次鲜明,构图和谐。高波告诉记者:“其实,布艺画看着精美,创作却不是那么简单,它并不是单纯地拼接,需要的是美术的扎实功底,也就是说我把工笔画转化成了布艺。按照自己对冷暖、空间、色彩关系的把握,演绎出了水墨色彩的自然过度。”

  在各种展览中展出的还有《莲年有鱼》、《风调雨顺》、《福娃》等作品,细心看来,她的每一幅作品都像分镜头剧本一样细致,每一处突出的描绘,每一处线条的勾勒都凝结了她挖空心思的琢磨。她说:“睡觉的时候想,上厕所的时候也在想。”明显,她是沉醉了。

  成立工作室

  专心雕琢并不华丽的梦

  随着高波创作的成熟,各类展览也相继出现了她的作品,而因为她的这种独创,也引来了蜂拥而至的艺术爱好者的围观,甚至还有外地人“追”上门来,要定做她的布艺画。这让她目瞪口呆了,她开始为自己高兴起来。谈到这段的时候,她特别激动。

  “那是在东吴文化公园展览的时候,有个四川的老板看中了我的画,然后联系到我,说要买去三幅,这可让我为难了,因为这些画还要拿到杭州去展览,于是我委婉地回绝了他。没想到的是,那位四川客人后来又想方设法‘追’到了我家,让我再给他做那三幅画,说要带去四川销售,如果受欢迎,他有意跟我长期合作。当时我是高兴坏了。”

  高波说,她还接到了不少电话,有的询问布艺画的制作方法,有的与她探讨布艺画的制作技术,还得到过众多外国友人的称赞。她开始狂热地爱上这份属于自己的事业。

  就这样,高波的另一个想法开始慢慢滋生出来,她为布艺镶嵌画申请了专利,然后成立了自己的工作室。她在简介中这样写道:“每件作品都是心血的结晶,其寓意深刻,雅俗共赏,具有丰富的艺术气息和高雅的文化内涵。”看来,她是找到了属于自己的那片天空,有了自己为之继续前行的动力。

  总之,高波,这个温婉知性的女子是一个成功的拓荒者,她把自己的热情全身心地投递到了布艺画上,像个嗜酒的醉汉打捞沉醉后片刻的清醒一样,她打捞的是艺术带给她的无可名状的安全感。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留言板电话:9510567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