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画家于成松作画差点葬身海豹之口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4月26日 14:02  大洋网-广州日报

画家于成松作画差点葬身海豹之口
    于成松在南极野外作画
  画家于成松作画差点葬身海豹之口  
    于成松南极画作《良辰美景》
    画家于成松作画差点葬身海豹之口
    于成松南极画作《翔》

画家于成松作画差点葬身海豹之口

  近日,随第26次南极考察队赴南极作画的画家于成松回国,第一时间接受本报专访——

  提起冰天雪地的南极,我们通常会把它和探险家或者科研人员联系在一起。而在中国第26次南极考察队员当中,却有一位画家的身影,他的名字叫于成松。他也是中国第一位由官方派遣到南极画画的画家。在冰天雪地的南极,他将如何挥笔作画?神秘而辽远的南极,在画家的眼中又会呈现出什么样的色彩?4月10日,中国第26次南极考察队顺利回国,本报记者第一时间采访到了这位到南极画画的画家。 

  科考队上唯一画家

  50公斤行囊塞满画笔画纸颜料

  于成松告诉记者,去南极画画的想法在2001年就有了。那一年,他有了个创作100卷《世界风光画集》的创意。但将世界的哪个国家作为这本画集的第一卷成了个问题。最后于成松决定选择南极,因为“南极不属于哪个国家,而属于整个世界,南极很神秘,它的命运又牵动着整个世界的目光。”然后他开始向国家海洋局打报告,没想到,这个想法在2009年成了真。

  2009年10月11日,中国第26次南极科考队乘坐“雪龙”号极地考察船奔赴南极,这次航行于2010年4月10日返回上海,航行约3.2万海里,是“雪龙”号服役南北极考察以来航行距离最长的一次。考察队队员共有251人,在中国海洋局的安排下,于成松成为其中一员。他的行囊有50公斤重,其中最多的就是画笔、画纸、颜料、还有相机。“这些东西用完了,在南极可没地方采购!”

  南极之美:国画油画难尽现

  2009年11月17日,经历了31天的海上航行,于成松抵达南极。此时正好是南极的夏天,但室外气温也只有零下10~20℃左右。于成松看来,南极并不是一片单纯的洁白:“那些千年的冰山,在阳光下会幻化出五彩缤纷的色彩。有的通体发蓝,有的部分又是红色的、绿色的、紫色的……”

  最难忘的还是极光。整个的天穹变成一个巨大的画布,仿佛有一只“上帝之手”,在其上铺陈着绮丽无比的色彩,它们以0.1秒、甚至更短的速度瞬息万变。“要不是身临其境我不会知道,原来极光之美是任何影像作品都无法表达出来的。拍照不行,因为相机的曝光速度根本赶不上极光的变换;摄影机也不行,取景框怎么能涵盖整个天穹呢?”

  同样,南极的美用画笔也是无法完全表达出来的。于成松告诉记者,无论是用国画还是油画的方式来表现南极,都会留有缺憾。“国画的水墨写意,可以表达出南极一些风云幻化的意境,但是无法表达出南极的缤纷色彩;油画的色彩是够丰富了,但是又很难表现出南极苍茫梦幻之感。”

  冰川上“采风”:

  企鹅当“观众”贼鸥来逗乐

  在青藏有过当兵经历的于成松告诉记者,虽然有过在“滴水成塔”的酷寒环境下生活过的经验,南极生活的艰苦还是显然“更胜一筹”。冰川之上不仅是冷,因为没有植被覆盖,凛冽的寒风会把人吹得东倒西歪,所以在室外正经八百地摆上画架子仔细描摹肯定是不行了,所以于成松采取的办法是用照相机或者是素描本尽可能多地采集素材,再回到室内慢慢地进行创作。

  好几次,于成松在冰川上“采风”,都引起了企鹅们的注意。“它们实在是太可爱了。就好像是一些天真的小孩子,看到家里来了陌生人非常好奇,一摇一摆地凑上来看我画画,眼睛亮晶晶的,表情很严肃,仿佛能看懂似的,然后再一摇一摆地晃走。”

  “还有一种叫做贼鸥的大鸟,它会在人前人后石间石上起落翻飞,逗人与它们一起嬉戏。你想去摸它们玩耍,它们却带着你小跑,或飞一下跳一下,让你一惊一笑。按捺不住时,我打开照相机,它们又挡住镜头,谢绝拍照。一会儿装满镜头里的只是几片羽毛,一会儿只是半张面孔,一会儿是张开的大嘴占满画面,随你猜它是在与你对话还是在与你微笑。”

  不过有一次,于成松碰到一只凶猛的海豹:“通常海豹是不会袭击人的,我们也经常会用雪球逗它们玩。那一天我们就看到了一只很小的海豹,刚想上去和它交流一下,旁边一只体长足有3米多的大海豹就向我们扑了过来。我猜这只大海豹可能是那只小海豹的妈妈,她以为我们要欺负小海豹,所以扑上来和我们拼命。我和另外一个队员四散逃开,可是大海豹还是穷追不舍。它的嘴巴张开比老虎还大,当时真是到了生死关头。好在那位科考队员比较有经验,大喊着指挥着我掉头跑,因为海豹掉头很笨拙,这样可以为我们争取时间。我们足足跑了5个来回,才终于把这只想置我们于死地的大海豹甩开!”

  亲见千年冰山在眼前消失

  南极上倡议设立基金保护地球

  在南极艰苦的环境下,于成松一共画了83幅画,这只是它创作中一部分而已。日前,已经回到北京的他仍然在不断地创作当中,为他不久之后的画展做着准备。

  事实上,在南极画画,只是于成松整个“世界风光”计划的第一步。在南极之后,他要花15~20年的时间,行遍世界各地,也画遍世界各地,创作一部100卷的《世界风光画集》。而在此之前,于成松已经用20多年的时间,创作了一套34卷的《中国风光画集》,这套重达60斤的画集是2008北京奥运会的礼品画册,赠送参加奥运会活动的中外贵宾。画集已经被中国国家图书馆、中国国家博物馆永久收藏。

  建立在《世界风光画集》之上,于成松还有一个更大的梦想。

  2010年1月1日,于成松在南极中山站,面对摄像机镜头,面向苍天大海,向全世界发表了《世界风光艺术宣言》,倡议设立《世界风光》基金,专项奖励为保护地球作出特殊贡献的人士。

  在于成松看来,选择在南极发表《世界风光艺术宣言》再合适不过。在这片美丽的土地上,他看到了冰川正在以难以想象的速度消融:“今天看还是个大屏风,明天就会发现破了一个好大的洞;几天前还立在我们眼前,过几天再看,已经倒掉了,它们可都是千年的冰山啊,就这样消失在我的眼前。”

转发此文至微博 我要评论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9510567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