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收藏家郭庆祥揭画界丑态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3月24日 12:46  扬子晚报

  近日,著名收藏家郭庆祥与画家石齐、龙瑞一起做客央视财经频道《艺术品市场热点对话》栏目,就近年来文物艺术品市场中的热点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和探讨。节目中,郭庆祥怒揭某些利欲熏心的所谓“当代国画名家”粗制滥造、简单重复、自己造假等欺蒙收藏家血汗钱的卖画黑幕,引来主持人王小丫和石齐、龙瑞的重点关注。

  节目中,郭庆祥谈到的一次亲身经历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他第一次发现某些画家不顾艺术品质量,不是在为人民画画,而是在为人民币画画,是在1994年。那时候他刚刚涉足收藏界不久,经荣宝斋的朋友介绍认识了一位画家,当时觉得这位以人物画“见长”的画家名气很大,也对他的创作比较关注,当时预订了这位画家200幅作品,结果不到一个月,画家说有100幅可以交货了,荣宝斋也给装裱好了。郭庆祥觉得很惊讶——创作速度这么快呀!于是,郭庆祥就和画家相约,到其画室“观摩”了一下,结果发现,这位画家画画的过程,就像工厂生产一样,先把100幅画中人物的形状都勾勒出来,然后再把100幅画中的人物的脑袋画出来,然后再画100个身子……最后还有学生替他盖章……郭庆祥当时就觉得很震惊,以前自己认为很神圣的艺术创作,竟然是这样……这位画家常自诩笔墨功力深湛,善画人物衣饰。但仔细观察,人们会发现他笔下的人物,还只是流于对任伯年人物的简单复制。

  郭庆祥在节目中揭露的第二个黑幕,是某些画家按尺幅卖画,不求艺术品质,只讲尺寸大小的现象。他谈到,曾经找有些所谓的著名的大画家求画,这些画家一接电话,先问要多大的画?要几尺的?感觉就像买布一样,仿佛不是在买画。难道艺术是像买布一样,能用尺来衡量价值的吗?其实,论尺卖画几千年来一直是中国书画交易的一种主流形式,但是问题在于,当今的某些画家,对创作过于随意,不论内容,不论创作的精细程度,把尺幅大小看作是画作价格高低的唯一标准。

转发此文至微博 我要评论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9510567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