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摹敦煌也有个人风格
大半世纪传承催生岩彩画
在侯黎明看来,即使被外人视为“照样重画”的临摹工作,也从来不是枯燥死板的“拍照”,而是同样强调创造性和理解力,同样有着浓郁的个人风格。
敦煌壁画的临摹工作开始于上世纪前半叶。1937年10月至1938年6月,时任西安中华艺术专科学校校长、西北文物委员会委员的李丁陇独自一人在敦煌临摹壁画一百余幅,拉开了中国画家临摹研究敦煌壁画艺术的序幕。随后,王子云、张大千等先后于抗战期间在敦煌进行了大规模的壁画整理和临摹工作。尤其是张大千,将临摹的200余件作品在抗日后方的兰州、成都、重庆以“张大千敦煌壁画临摹品展”的名义进行了大规模巡展,令曾经繁盛千余年又沉寂数百年的敦煌壁画重现于国人视野,产生了极大轰动。此后,“国立敦煌艺术研究所”于1944年成立,首任所长是著名艺术家常书鸿。
数十年来,临摹敦煌的常书鸿、段文杰、霍熙亮、欧阳琳、史苇湘、李承仙、李其琼、关友惠、万庚育、李振甫、侯黎明等人的不懈努力下,敦煌壁画临摹渐趋成熟。例如专家们会将不同临摹者的作品分别打分评定,按照“三查四评”(查修稿、查线条、查工作记录日志;评色彩、评造型、评时代风格、评画面效果)和鉴别临摹品的质量标准等规范化的方式,给予甲乙丙丁等不同级别的评价。
新中国成立后的60年,是敦煌壁画临摹的高峰时期。不仅数量多——目前已经完成的作品有超过2000幅,同时还有大量的草图、底稿等,完整临摹的洞窟达到了13个——大多数临摹精品也出于此时。按照侯黎明的说法,段文杰的临摹品准确工致,敷染醇厚,气魄宏大,线条勾勒严谨,笔笔劲到,毫无闪失;李其琼的临摹品笔致毫发,谨严秀古,色泽温润华慈;史苇湘的临摹品穷微探极,精丽雅逸……令敦煌壁画的临摹呈现出百花齐放的景观。
侯黎明介绍,敦煌壁画的临摹是一项既费工夫又考功夫的工作,通常刚从美院毕业的年轻人,根本不能达到要求,至少要经过三五年的训练才能逐渐画出味道。“很多时候,线多半根,味道就完全不一样”,侯黎明说,“老一代一直讲究精气神,现在也强调材料,此外还有质感、层次和个性。”正是在这种严格的训练和鼓励个性的创作氛围中,中国当代艺术中的一个新品种——岩彩画诞生了。
没有敦煌临摹
就没有后来的张大千
侯黎明认为,敦煌壁画临摹极大地促进了当代中国画的进步。以张大千为例,通过对敦煌画的临摹,使其在人物画技法上为之一变,从改琦式仕女画,一变为有唐代健美之风的新型大千人物画,“可以说没有敦煌临摹,就没有后来的张大千”;董希文通过在敦煌数年的临摹,直接承袭北魏艺术风格,创作出具有鲜明民族传统、焕发时代新风的《哈萨克牧女》;《开国大典》延承了唐代经变画富丽堂皇、气势恢弘的大场景制作风格,成为中国现代美术史上的经典之作。
重建中国传统色彩体系
侯黎明说,事实上今天所说的岩彩画,与敦煌的壁画之间本就存在着深厚的渊源。无论从使用的矿物质颜料还是绘画方法、造型特色上,都从敦煌艺术中借鉴了很多东西。但是这些画又绝不是传统的敦煌壁画,一望而知是当代作品。他认为,敦煌毕竟是过去时,作为今天的研究者和艺术家,任务应当是创造出既有敦煌般的东方式审美内核,又具有现当代的时代特征的作品。
他认为,岩彩画目前主要面临三个问题:一是领军人物,大师级的人物现在还比较少,作品“没问题”的少,什么是好的,什么是不好的作品,难有权威的说法;二是中国岩彩画脱胎于日本画,上世纪90年代中国有一批留学生去日本学习,回来后或多或少审美情趣带有日本情趣,而且很多时候过于强调“技术性”,“这是很要命的”,需要建立起中国人的审美情趣和品位;第三个问题是色彩问题,对岩彩画感兴趣的人多数是学国画出身,由于水墨观念在当代中国画中的巨大影响,这些人对色彩的运用学习得比较少,遇到需要丰富色彩表现的岩彩画,有可能会无所适从。侯黎明认为,中国画原本是有非常丰富的色彩的,但是随着文人画的大行其道,很多画家“心中没有颜色了”。应当重新追寻中国传统中曾经拥有过的色彩体系。他表示,其实东西方的色彩体系之间,有区别也有渊源。比如东西方在文艺复兴之前的绘画,也是矿物质颜料,只不过用胶或者蛋黄调和;又如中国古代绘画中常用的石青,就是从阿富汗进口的原料,也不是本土出产。
在他看来,重提岩彩画,并非是要强调“材料”的因素,而是要深掘出其中的东方内涵和中国味道。事实上,岩彩画并不像一些人想象的那样五彩斑斓。侯黎明就表示自己在创作中一直在用“减法”,就是尽量把各种色彩统一在同一种色调中,通过色彩的厚度、丰富度的微妙变化,展现丰富的情趣。
榆林窟第29窟
《水月观音》临摹揭秘
侯黎明说,榆林窟第29窟由于底仗泥土层沙粒较多,表面白灰绘画层较薄,且坛城过去朝拜时酥油灯烟熏、油渍黏结于壁画表层,空气不通透,加之灰尘不断增加壁画表层的重量,使整幅画面大量起甲和脱落。鉴于此,美术所做出的临摹方案是:首先尽一切可能整理出完整的白描稿。
其次要使用新材料临摹,过去由于条件局限,临摹材料大多为水粉材料,与敦煌壁画质材不符。榆林29窟整窟复制材料以原璧分析颜料(天然矿物质石色)为准,主要画材为铜绿、朱砂、雌黄等,其中铜绿、雌黄为此窟特有的特点,临摹也应当尽量采用原有的材料。
第三,由于运用了新材料,创作的方式、方法和技巧也与之前有所不同,由于矿物质颜料不可调和,要求种类繁多,在表现色变和作旧的过程中,需要更多的经验、技术和技巧。
最后,临品在壁画现状的基础上进行一定的调整,如去旧、烟熏、破损、起甲,在追求肌理效果的同时,更加强调壁画形象完整性的表现。
临摹三种方法
一、现状临摹。就是现状是什么样子,我就画成什么样子。
二、复原临摹。就是去掉历史的痕迹,还原壁画刚画完时的初始状态。
三、整理性临摹。就是保持相对的形象的完整,又有一定的历史痕迹,这种是最常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