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浪漫的悲剧天才:莫迪利阿尼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12月28日 10:41  北京商报

浪漫的悲剧天才:莫迪利阿尼
  《肖像》

  莫迪利阿尼(1884-1920)出生于意大利南方塔什肯尼地区,他自幼体弱多病,不得不放弃了学业。此后,莫迪利阿尼进入佛罗伦萨和威尼斯美术学院学习。1906年,他来到巴黎,曾师从于现代雕塑家布朗库西学习雕塑,并与毕加索交往密切。后来由于受到印象派的影响和身体原因,莫迪利阿尼开始转入绘画。

  众所周知,巴黎既是传统艺术的中心,也是现代艺术的摇篮。19世纪末至上世纪前期,此起彼伏的艺术运动在巴黎诞生。除了五花八门的现代艺术流派外,巴黎画坛上还有一部分不属于任何流派的画家,他们大多来自不同国家,生活清苦,同时较多地保持着与传统绘画的联系,虽然单枪匹马,却都有着鲜明的个性和与众不同的艺术风格,他们对上世纪的艺术有着重要贡献。美术史中一般以“巴黎画派”来概述这部分画家,莫迪利阿尼就是其中的杰出一员。

  莫迪利阿尼的主要艺术成就在于肖像画和人体画,他善于用线来驾驭“体”、“面”关系,在柔和协调的变形中表现优雅情趣。他将雕塑造型元素转移到平面绘画中,简练明快、纤细流畅的线条与近乎平涂的色面相结合,表现出人体的量感和生命。莫迪利阿尼创作出的肖像有着统一的造型模式:单纯化的鹅蛋形面孔及五官、细长的脖颈,削肩、拉长的头部和歪斜的身姿,稍微偏离构图中心线。他笔下的人物,总是一双空洞无珠的蓝眼睛,有时为了取得平衡,两只眼睛也大小形状不一。这种极端个性化的造型抒发了他内在心情。令人惊叹的是,这种极单纯化和模式化的造型也能生动地表现不同人物的不同个性特征,同时又强烈而鲜明地传达出画家自己多愁善感的心情,莫迪利阿尼找到了一种既是图像又是装饰风格的线的艺术语言。

  莫迪利阿尼的人生和艺术具有两面性,他既追崇埃及、非洲和东方的雕刻风格,又富有巴黎画派的前卫精神;他既有丰富的情感,又时常处于孤独的绝望之中。1920年,莫迪利阿尼的画刚刚打开市场,经济状况略有好转,因旧病复发而去世,年仅36岁。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9510567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