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自以为是:画家林春岩的印象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12月28日 10:36  北京商报

自以为是:画家林春岩的印象
  《舞-3》 140cm×120cm 2008年
自以为是:画家林春岩的印象
  林春岩:1962年生于北京。1984年举办圆明园露天画展,1989年参加“北京——纽约艺术家交流展”(纽约),1989年移居澳大利亚,1998年归国,现居通州。

  追溯起来,林春岩应该算是圆明园最早的一批艺术家之一。在圆明园还没有形成“气候”之前,林春岩就同诗人黑大春一起经常在圆明园一带活动。黑大春写诗,林春岩作画。因为他们的家都在海淀区,从小就伴着这个满目疮痍的“残园”长大,因此他们对圆明园的熟悉程度,要远远胜过后来从全国各地“流浪”来的艺术家。难怪林春岩跟黑大春一样,颓废意识都比较严重,而振兴愿望又很强,原因可能就是受了圆明园的影响。

  上世纪80年代,黑大春写过一首著名的诗歌,名为《圆明园酒鬼》,以此奠定了他在中国诗坛上的地位。与此同时,林春岩也借着“酒劲”画过一批色彩斑斓的画,从而在北京“地下”艺坛博得了盛名。只可惜,林春岩没有像黑大春一样坚守阵地,而是随着上世纪80年代的出国热潮,于1989年远渡重洋去了澳大利亚。本来对于林春岩来说,出国是想“镀”一层金,谋求事业的更大发展。不料“人走茶凉”,待到林春岩10年以后再回来时,北京艺坛早已经是一代新人换旧人。此时,林春岩这才猛然感觉到,身为北京人的自己反倒成了“刘姥姥”,在自己的故乡北京活生生地变成了异乡人。

  正所谓“树欲静而风不止”,时间的流逝从来就不由人的意志而决定。如今,就连当年圆明园的一些小兄弟们都已变得老气横秋了,何况林春岩这位圆明园的“老大哥”。也许是恋旧的缘故,现在的通州还有一大批圆明园时期的故友,林春岩从澳大利亚归囯后,没有选择回到自己在海淀区的老家,而是跑到通州,加入到宋庄艺术家的行列。

  在通州,林春岩除了画画之外,多数时间都是与朋友们在一起喝酒。酒,作为一种液体面包,几乎成了他的主要粮食,时不时要端几杯,而每次端杯必然要大醉一场。只要和林春岩一起喝过酒的人都知道,林春岩醉酒后总是能够语出惊人,说出一些非常闪亮的词句。

  印象中,林春岩在酒后说得最多的还是人的是非功过,他常说:“一个人的成败得失,不能用一时一刻的眼光来看,而是要看最后的结果。”所以,“走着瞧,这才是评判的标准”。的确,人不能只看眼前,要放眼于未来。只是像林春岩这样,坐定后就不“挪窝儿”,一饮就是一天,未来恐怕也只会在醉眼中变得越来越朦胧。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9510567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