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曾昭燏反对文物迁台留住国宝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11月20日 11:10  扬子晚报

 

曾昭燏

 

 

给李济的信

  昨天,800多页,厚厚的两本《曾昭燏文集》摆在南京博物院龚良院长的办公桌上,这是南博为纪念已故院长曾昭燏诞辰100周年而编撰的5本书中的两本《考古卷》和《博物馆卷》,随后,《日记书信卷》、《曾昭燏纪念文集》、《曾昭燏年谱》一周后也将面世。26日,来自北京、台北两大故宫博物院及曾昭燏生前同事、曾氏后人、文博专家学者将共同观看纪录片《文博大家曾昭燏》,一位被忽略的文博大家将重新呈现在世人面前。

  曾国藩是她堂曾祖父

  说起曾昭燏,多数人肯定很陌生,如果提起与她密切相关的傅斯年、李济、胡小石等一代学术大家,却无人不知。而另一位更知名的人——曾国藩则是她堂曾祖父。这位出生名门的大家闺秀当时以惊爆的胆量挑战传统,选择了一条求学考古之路,曾家的人谁也没有想到,这个女孩日后会成为中国博物馆界和考古界叱咤风云的领军人物。

  谈起她的传奇人生,龚良院长用“一代楷模,了不起的人物”来形容,“她家学渊源,国学功底深厚,写的一手好书法,早年中央博物院筹备处里只有她一人是专职的,南博老大殿的建设资金是她从当年国民政府高层游说而来,就连当时任中央研究院院长的胡适都对她刮目相看。这一点,几乎没人知道,我们从2007年开始收集整理她的资料,发现历史对她的评价远远不够。”

  龚良说,如果问是谁最早到西方进修学习博物馆学?是谁撩开了西南史前文明的神秘面纱?又是谁冒着风险把司母戊鼎留在了大陆?答案是:曾昭燏。

  恩师胡小石反常规教她书法

  经过两年时间拍摄的纪录片《文博大家曾昭燏》已经完成,正在送审,并且将于26日在南博试映征求专家意见,之后将在央视10套播出。记者有幸提前目睹了该片,影片从她的出生开始说起。

  1909年,曾昭燏出生在湖南的一个书香世家,20岁那年,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国立中央大学。带着梦想,她来到南京,师从胡小石学书法,胡小石另辟蹊径、一反常规,要她从学习钟鼎文起步。胡小石不落“圆熟陈套”的思想,影响了她一生。1935年,27岁的曾昭燏在二哥资助下去英国伦敦大学留学,学什么专业好呢?曾昭燏给中央研究院史语所所长傅斯年写信征求意见。那时,傅斯年已是名震中国的学术大师,在傅斯年的指导下,曾昭燏选择了男性都望而却步的田野考古。

  1936年底,国立中央博物院大殿在南京动工修建。筹备处主任李济开始招兵买马。聪颖好学的曾昭燏给李济留下了非常好的印象。因此,李济派她去德国博物馆进修。

  留洋孤身小姐李庄传出绯闻

  1939年曾昭燏冒着战火回到抗战时期的国内,前往四川李庄担任中央博物院筹备处总干事。在筹备处主任李济支持下,她撰写出中国第一本博物馆专著《博物馆》,虽然署了两人名字,实则为她一人撰写。此时,因工作关系,李济和曾昭燏成为红颜知己,一男一女经常在一起,传出了一些绯闻。傅斯年曾在日记中写道:“曾于济之信服之至,亦怪事也”。但李济的儿子李光谟认为,他父亲与傅斯年在学术上有分歧,傅斯年对博物馆学并不感兴趣,父亲与傅斯年之间的分歧,正是李济和曾昭燏接近的原因。“当时母亲对此传闻也很生气,其实曾先生人长得很不漂亮,我父亲不至于和她有什么不轨的事,对于这样的传闻,我很难想象。”

  一封信件揭开尘封60年秘密

  抗战胜利后,曾昭燏随中博院筹备处迁返南京。南博艺术研究所庄天明所长告诉记者,南博宋伯胤老人有写日记的习惯。他1949年2月1日这天的日记非常详尽,还在日记本里贴了一张照片。这上面记录了什么重大事情呢?

  1948年国民党见败局已定,决定将中博院的珍品文物运往台湾。当时任筹备处主任的杭立武,给曾昭燏写了一封手谕。可他没料到,曾昭燏婉言拒绝执行命令,并且采取行动,阻挠文物运往台湾。这张照片,就是宋伯胤老人翻拍的曾昭燏写给杭立武的信。这封信,揭开了一个尘封60年的秘密。曾昭燏对杭立武说,运出文物,事关重大。她提出召开理事会来审议此事。这样做是希望理事会能做出文物原地保留的决定。即使仍要运台,也达到拖延时间的目的。最后,她冒着风险,把许多精品文物截留了下来。其中以太大太重、不好包装为由,将国宝“司母戊大方鼎”留在了大陆,至今人们看到南博有那么多文物与她的努力是分不开的。

  文革前自坠灵谷塔

  曾昭燏终身未婚,她曾接待外国专家时说过,她嫁给了博物院。1964年12月22日,她对司机说:“去灵谷寺吧!我想散散心。”停了车,她把一包苹果送到司机怀中,轻轻地说:“请你吃着,等我一会儿。”她登上了灵谷宝塔,急促地纵身一跳,凌空而下,年仅56岁。

  庄天明说,他在整理资料中发现,曾昭燏可能是受了曾国藩大女儿“你要是结婚就只能服务几个人,不结婚却可以服务无数人”独身主义思想的影响。据推测,她与当时的国民政府高官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文革即将来临,她可能预感到了什么。遵照她的遗言,葬于她主持发掘的祖堂山下“南唐二陵”的左侧。27日上午,北京故宫博物院院长郑欣淼、台北故宫博物院副院长冯明珠、李济儿子李光谟、曾昭燏生前同事,以及她的亲属后代、文博专家学者将前往曾先生墓地进行拜谒。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9510567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