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张紫石:捡漏是行家的专利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4月03日 14:48  《钱经》杂志

  目前流行在市场中的主流鉴定方法是‘眼学’,也就是大家最熟悉的找专家看一眼作品、然后下结论的模式。但是,一个人的记忆总是那么可靠吗?‘眼学’方法对于一般的赝品鉴定很有效果,但如果碰上高科技含量的作伪,有时可能就失灵了。

  文/本刊记者 韩捷  摄影/詹义杰

  他出身于名门世家;

  从小的耳濡目染使得他对于中国传统文化有着天生的亲近感,

  和不同于常人的理解与感悟。

  他10岁开始正式学画,师出黄宾虹、齐白石、李可染等诸大家之门;

  他目前是圈内研究倪瓒、陈鸿寿艺术和中日美术交流史等方面的知名专家。

  他认为山水画是中国艺术品的最高端;

  他收藏有宋、元、明、清历代文人山水、书法作品超过600件。

  在去年秋拍的一场中国书画专场中,张紫石早早就盯上了一幅宋代山水画,也许是此画没有款识,所以拍卖公司只给出了10万元的底价,而张紫石已经准备好了100万元,志在必得。不料这个“大漏”还是没有让他捡到,那幅画最终的落槌价竟然是500万元。

  张紫石告诉我们,在如今的艺术市场上,“有眼”(行话,指行家)的人很多,你看上了一件被低估的好作品,别人同样也看上了,在拍卖场上类似这种专业人士之间的争夺,就是这样短兵相接刺刀见红。如果你是一名普通的投资者,几乎已经没有什么“捡漏”的机会了。

  对于那幅没有到手的宋代无款画,张紫石并没有丝毫的惋惜和懊恼,因为他认为100万元买进属于“物有所值”,但500万元的价格就有些“虚高”了。在张紫石心目中,收藏过程最重要的不是专业和资金实力,而是要讲缘分。过眼即为我有。

  世家出身的收藏家

  国内的收藏家群体中,成功的路径都不甚相同,比如大家熟悉的马未都,属于白手起家、自学成才。张紫石要幸运得多,他的祖辈属于书香名门、簪缨世家,几代人都有收藏的传统。如今宋、元、明、清等文人大家们的书画作品,基本都进入了私人收藏和博物馆,见一面都很不容易,而张紫石从小就在悬挂着这些传世名画的家庭中长大,耳濡目染,日日熏陶。10岁的时候,张紫石又在父亲的督促下正式开始学习水墨画与书法,并师出黄宾虹、齐白石、李可染、傅抱石等诸大家之门。显赫的家族背景,加之后天的勤奋,最终成就了张紫石今天在圈内的地位。

  张紫石有时候会卖出几件自己的绘画作品,但对于自己的收藏品却一幅也不会出让,收藏似乎已经成为他的一种责任和对于中国文化的一种尊重。看过了太多拍卖场上的赝品和伪作,以及这个市场中越来越“离谱”的天价炒作,张紫石如今的收藏速度已经很慢了,“大概每年只收进两三幅作品”。

  古书画鉴定之难

  除了自己创作、收藏之外,更多的时候,张紫石在开创和进行着另一番事业——中国美术史的编撰。以往更多的美术史尤其是古代美术史,存在着很多的“模糊性”,比如最普遍存在的创作者认知上的不确定性。张紫石告诉我们,目前收藏在大英博物馆内的中国晋代画家顾恺之的传世名作《女史箴图》,其实很可能就是唐代的仿品。还有“清初四僧”之一的著名画家石涛,张大千就画过他的很多仿品,民国时期也有人在模仿,而如今这些作品很多都被误收进《石涛集》,更有一些拍卖行干脆就拿这些当做真品进行交易,严重扰乱了市场和投资者们的判断。

  张紫石认为,研究、出版中国美术史有一个绕不过去的难题—鉴定。目前流行在市场中的主流鉴定方法是“眼学”,也就是大家最熟悉的找专家看一眼作品、然后下结论的模式,比如国内公认的鉴定书画的大家:启功、徐邦达等,有了他们的“肯定”意见,大家就敢真金白银地买进了。但是,一个人的记忆总是那么可靠吗?

  张紫石力图在寻找一种更科学、更注重实证的鉴定方法,以弥补“眼学”的一些弊端。一件书画作品,张紫石将它们分解成:绘画风格、墨色、题款印章、纸张、装裱等部分;然后逐一比照,甚至利用现代仪器进行科学鉴定;最后得出结论,主要分为三种:真迹、伪作和待确定(主要下一个倾向性的结论)。张紫石认为:“眼学”方法对于一般的赝品鉴定很有效果,但如果碰上高科技含量的作伪,他的现代鉴定方法就可以大显身手了。

  拍卖场上的书画“蓝筹股”

  早在2006年,当时的国内艺术品市场上最抢眼的是以油画为主导的当代艺术板块,张紫石不为所动,始终坚信中国书画板块中的古代绘画部分被严重低估了,并在媒体上放言:古代书画板块将来的行情涨势一定会超过当代艺术。结果一年后,古代书画板块就开始进入了全线飘红的牛市行情,最引人注目的天价也随之诞生:2007年11月的中国嘉德秋拍中,明代画家仇英的《赤壁图》创造下7952万元的惊人成交价。

  之前按照张紫石观点买进古代书画的投资者,一下子在这一轮行情中赚得盆满钵满。这样的准确判断来源于张紫石长期对于中国书画市场的关注和思考。在中国古代艺术品的众多门类中,普通大众这几年似乎对于瓷器、家具等器物类的东西更熟悉,国际拍卖场上中国文物的价格纪录也是由瓷器创造的,但真正具有最多文化含量、最能体现中国文人情怀的艺术品,还要属中国书画。而在中国书画这一大门类中,古代文人所创作的山水画则占据了艺术的最高端。

  然而,西方人对于中国文人独有的文化情趣并不能完全理解和接受,加之国内的很多年轻人出于片面追求西方时尚的原因,对于自己本民族的文化也不是很重视,所以,比起迅速窜红的当代艺术而言,中国书画作品的市场反响在这些年似乎总是不温不火的状态。

  去年随着美国金融风暴的降临,中国艺术市场也遭到重创,但是,中国品书画部分的交易市场依然表现坚挺。张紫石认为,中国书画这样的市场走向其实很正常,在艺术品收藏市场中,无论哪一个门类中的艺术品,其核心内在价值最终都要归结到文化内涵。所以,汇聚最多文化信息的书画作品板块成为拍卖场上的蓝筹股,就是理所当然得了。

  市场表现不代表全部

  但张紫石对于艺术市场上的诸多“天价”作品,并不是非常在意,“更多时候天价甚至是一种误导”。就拿《赤壁图》来说,它就真值那么多钱吗?是否也有价格泡沫存在呢?

  很多人都知道,仇英和沈周、文徵明、唐寅在中国书画史上被并称为“明四家”。他们四人的绘画作品技艺全面,题材广泛,所画的山水,既能表现雄伟险峻的北方山川,也能描写清雅秀润的南方风景。四位艺术家运用熟练的笔墨,描写周围的园林景物,把表现文人生活题材的山水画提高到了新的水平上,开拓了元、明以来山水画的新境界。从这个角度分析,仇英的作品拍出天价并不奇怪。但很多人并不知道,在“明四家”中只有仇英一人是工匠出身,虽然他绘画的风格仍属文人画,但在艺术风格和造诣上,毕竟不如其他三人来得正宗与纯粹。而仇英却创造了最高的拍卖价格,这也许就是市场对于文化产品的一个误读吧。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