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收藏狂人7亿瓷片建瓷房子 明代石盆当洗手池(2)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2月11日 10:46  大洋网-广州日报

  7年苦求一对石头门墩

  正是这对石头门墩,让张连志花了整整7年的时间才真正拥有。朋友有一次从山东一个偏僻的小村庄归来,说起他在那里的一户农家家里见到一对别致的石头门墩。张连志坐不住了,要立即跑一趟山东,亲眼去看一看。在充满刺鼻的臭味的猪圈门口,张连志的眼前忽然一亮,把门的正是那两个抢眼的石头门墩。张连志立即蹲在这对门墩前抚摸了又抚摸,看了好一阵子,张连志抬起头对老农说:“出个价,我要买。”不过,任凭张连志怎么说,老农都不肯卖,万般无奈的张连志只能恋恋不舍地离开。

  对于钧瓷的价值,素有“纵有家财万贯,不如钧瓷一片”等说法。早在唐代,我国便有钧瓷烧成,由于钧瓷之珍贵以及烧成之难,民间有这样的流传“钧瓷十窑九不成”,于是唐玄宗下令“钧不随葬”,因此中国历代以钧瓷随葬的极少,甚至在宋代,宋徽宗下令钧瓷每年只烧制36件,只供皇室使用。在瓷房子的外墙的7亿多片古瓷里,含宋元钧瓷约4亿多片。

  张连志并没有就此放弃,只要一有空,他就会情不自禁地往那猪圈跑,这样时间长了,他也与老农混熟了,他又忍不住地问:“你跟我说实话,你为什么不卖这对门墩?”这次,老农被他缠得实在没有办法,就说:“自打安了这对门墩,俺家的猪就从来没有生过病。”最后,在不知跑了多少趟猪圈后,老农终于答应把这对“让他家的猪从来不生病”的石头门墩让给张连志。

  谈起瓷房子中的一些设计创意,张连志说自己也说不清楚,“当代艺术的昂贵还是便宜都和我没有关系,我就是要完成自己的这个使命,从没有到有,从破碎到复合。我今年已经50多岁,但我像是活回来了一样,我知道什么是快乐。”

  张连志谈瓷片、佛造像和漆器的收藏要点

  张连志认为,唐、宋、元、明、清的瓷器各有特点,所以真正想收藏瓷器的人可以这几个年代的瓷器各留几件。不过,他提醒广大收藏爱好者,因为越买越少,目前古董市场已经假货横行,“假货在市场上约占了八成,所以一定要找有信誉的商家,收藏的关键是不能买到假货。”

  对于佛造像,张连志认为艺术价值比较鼎盛的有北魏、北齐和东魏等几个时期的作品,“在这几个时期,佛造像都是皇家督办的,可能是数十、数百顶级石匠花费了一年、甚至几年心血的作品,艺术价格极高,早在25年前,一个佛造像的最低价格就已经达到几十万美元,有的甚至达到200万至300万美元,不过佛造像的留存量已经很少了。”

  至于哪些漆器的收藏价格更高?张连志认为至少要是明朝以前的漆器。“汉代的漆器制造水平就已经很高,漆器因为它的线条、用料和做工之美,带动了一个时代的文明,不过漆器较难保存,非常怕干,比较常见的保存方法是用水一直泡着。”

  主人传奇:

  将收藏和资本相结合

  张连志1957年出生在天津一个富足的文化世家,母亲家是天津颇负盛名的八大家族之一,祖上自古就有收藏文物的家传,父母对古玩收藏也是十分醉心痴迷,在张连志儿时的记忆中,旧租界的小洋楼里满屋都是父母的古董珍玩。后来在“文革”中,这些文物大多都被抄走或毁损,为了给家人换上一顿饭吃,残留的一点点古董也被父亲转卖出去。父母失落的表情给张连志印象很深,从此他就把收藏当成了自己的夙愿,要白手起家重振家业。1980年,24岁的张连志义无反顾地从胶卷厂辞职下海,成为在广州、上海与天津之间辗转的“倒爷”。1992年,张连志在天津创办粤唯鲜酒楼,即使最开始只有6张桌子的门面,张连志却依然在仅有的地方里摆上了母亲当年陪嫁的几件红木家具。

  “能吃的博物馆”:

  明代石盆和雕花木栅当洗手池和隔扇

  到2002年,张连志的生意越做越大,这个时候,他收藏的漆、木、瓷、石等各类文物珍品也达到2万余件。张连志开始思考,这些藏品老是锁在库房里并不是一个很好的办法,而成立博物馆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将餐饮与文物展示结合起来,成为一个‘能吃的博物馆’”。“能吃的博物馆”是著名作家冯骥才给张连志的“粤唯鲜”酒楼的题词,这个酒楼的另一个名字是华蕴博物馆,这是天津市的第一个私人博物馆,该馆内囊括了西周至清朝各个历史时期最典型的青铜器、铜器、木雕、老门窗、彩绘木人、烟具、屏风、桌椅、木箱、提盒、钟等3000余件文物,但最为精彩的,还是散落在馆内四处、集中了北齐、北魏、唐、宋、元、明、清等朝代的300余块石造像、石碑和石刻。同为收藏家的情歌王子张信哲到这里都惊叹:别的藏家恨不得小心翼翼裹进密室的明代石盆和雕花木栅,竟被主人大模大样地放在卫生间当洗手池和隔扇!

  张连志另外还有两个“能吃的博物馆”——隽祯博物馆和古雅博物馆。隽祯取“清隽秀祯”之意,以展示明清贵重木器家具为主。古雅取“古韵风雅”之意,此馆主要陈列近现代枪支(已全部灌铅,失去使用功能)和西洋家具。

  张连志说,收藏应该要和资本结合起来。他透露,除了餐饮业,参观门票、自己品牌的古瓷片纪念品等都已经成为公司的利润来源,同时,这个产业还需要更多的创新让艺术品真正流通起来。

  (周裕妩)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相关专题:

    藏家收藏故事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flash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