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宋绞胎玉壶春绞胎精致匀称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1月26日 15:51  大众网-齐鲁晚报

宋绞胎玉壶春绞胎精致匀称

绞胎玉壶春(资料片)

  古器中比较难于理解的是壶。我查阅资料,最早被称为壶的,与今天的壶完全不同。它似乎是一种小口长颈的高罐,介于瓶和罐之间。大凡器型不易分辨者,它的功能一定也很模糊,所以很难推想这壶有什么功用。学者们称它为壶,大概是发现了里面有类似酒的液体的缘故。

  这种壶一直使用到汉朝,如果是酒壶,那么当年喝酒应该是很豪迈的了。要双手抱起壶身,把酒倒在碗里、爵杯或耳杯里,可在生活中,这就很不方便了。

  壶自晋代就出现了,但上古的壶形式仍然存在,只是体形变小,开口呈盘状,被称为盘口壶。由于体形小,一只手可握着颈子倒酒。而为何在这时出现了有把手与壶嘴(流)的壶,我们就不得而知了。这种新型的壶称为鸡壶,仍然有一个小小的盘口。它不仅在壶嘴上做成鸡头的模样,到了南朝,把手也做成龙头的模样,不但如此,早期的鸡壶,壶身也刻出鸡身的花纹。把它当成日用品未免太勉强了,考古学者发现,当时人称它为罂。依我看,这玩意儿还是仪典用的器物。

  二十年前我到故宫参访,在博物馆里看到一只南朝黑釉的鸡壶,比例、造型与釉的质感使我感动,一直记在心里。几年前,我在潘家园遇上了几乎相同的一件,只是有些窑伤,虽然贵点,但这是我买的第一只壶。

  到了唐代,古典的罐式壶渐渐消失了。可是我曾收藏过一个早唐的白釉开口罐,在肩上开个圆洞,想来是用来插管当壶用的。中唐后,日用壶应该很普遍了。唐代有一个长沙窑,烧制大量日用器物,壶的花样最多变化,而且都以褐彩在壶身上画了各式图画,说明陶器已经通用。

  宋代的影青瓷器出自景德镇窑,并非当时的名窑,但瓷质好,釉色清,有大量的壶流传到今天。这是一种很成熟的造型,壶身有圆形和瓜棱形,上有盖,盖上有狮纽,嘴很长带流线型,上尖细流畅,把手的线条也很优美,仍然是执壶的传统,在腹与颈之间,壶下还有一个托子。依我判断宋壶虽有多种花样,大多应该还是酒壶。长流代表的意义是为家人倒酒方便,托子应该是用热水保暖的。

  我初次见到这样的壶,有一个花瓣形托子,就迫不及待地买下来了,也不顾及其釉色不够明亮的缺点,因为我太喜欢它的造型了,尤其是可以印证宋画上的壶形。它的形状与装饰应该来自当时的铜质壶。

  其实宋元之后的酒壶,延续了上古酒壶的传统,仍保留了无把手无壶嘴的器型,只是体形变小,造形更精致而已,那就是后世流行的梅瓶与玉壶春。这两种器型,由于轮廓线都是S形,是特别美观的。梅瓶小口肩肥底瘦,当酒壶,要双手抱着倾倒。玉壶春的名字特别浪漫,其器型多细颈肥腹,适于单手把握,所以后者比前者合用。梅瓶在喜欢传统的日本,至今还用为酒器,可是在中国,明代之后就成为摆设或花器了。在梅瓶上插梅花非常有味,其酒器的功能已被遗忘。

  最近,我得到一件非常珍贵的宋代器物:那是一件绞胎玉壶春。绞胎是唐代发明的虎纹表面的瓷器,量很少,很难做得精致,我向来不喜欢。北宋的绞胎十分罕见,但却非常精致而匀称。我的一位朋友收藏了很多高级文物,看我赞了几句,就坚持要我带回家做个纪念,这也算是我与壶结的收藏缘吧!

转发此文至微博 我要评论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9510567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