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一梦涅槃:百年碗窑村和华宁陶(2)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8月13日 21:36  中国新闻周刊

  激情燃烧的青葱釉色

  比起想象中那些身怀绝技的老艺人来说,61岁的李自轩年轻多了。不过细数她在华宁窑厂里度过的岁月,不觉也过去40多年了。这名一辈子与泥巴、烈火一同淬炼的民间工艺大师、文化产业带头人,如今已是振兴华宁陶的标志性人物。

  李自轩,土生土长的华宁人。1964年,17岁的李自轩到华宁县陶器合作社当上了一名工人。“这是一个让人羡慕的职业,有固定的收入,工作就是玩泥巴。后来嫁给了汪培祖,他比我大四岁。他是碗窑村的人,祖祖辈辈都是陶匠。”也许是受丈夫影响,也许是在陶土里感受到艺术的召唤,李自轩对华宁陶的感情越来越深。1980年6月,李自轩到广西钦州参加全国美术陶瓷设计班的学习,三个月的学习让她眼界大开,对陶器知识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她发现,华宁陶中最精湛的工艺不是陶器的器型,而是陶器上那层薄如蝉翼、独一无二的绿白釉。

  在华宁的几百年的制陶史上,制陶的技艺是传男不传女的,而配释的秘方更是秘密中的秘密。历史给了女人一个机会,在1960年代那个狂热时期,越是身怀绝技的人越像“十恶不赦之徒”——恨不能将所学全部吐出,以此救赎自己的灵魂和肉体。只要肯学,只要有心,就可以学到那些传说中秘而不宣的绝活。李自轩得到了陶釉的秘密。为使口耳相传的绝活具有科学依据,她开始学化学,成百上千次地做试验,终于,那被称作华夏陶艺活化石的绝技被她找到了,她可以做出明代的白釉、清代的酱彩、民国时期那绿如翠,裂似冰的绿釉。

  1989年,国营华宁陶器分厂面临倒闭,很多华宁传统的制陶工人都扔掉泥团,离开了窑厂。华宁人也开始渐渐淡忘记忆中那绿釉的光泽。只是李自轩还在坚持。她认为任何时代都不会拒绝美好的东西,华宁绿陶总有一天会被市场发现。凭着专业精神和一股子不服输的韧劲儿,李自轩与丈夫汪培祖一同艰难守望,筚路蓝缕,终于让国营陶厂起死回生。大批老艺人回来了,不少青年人愿意来此学习手艺了。2001年,汪培祖任董事长,李自轩任总经理的华宁白塔山陶厂成立。坚持规模化生产建筑用陶,完成资金积累,投入大量资金加快研制和开发民用陶、工艺陶,让古老的陶艺在新时代焕发新的光彩。在精明的李自轩的经营下,白塔山陶厂目前已是云南名声赫赫,活力四射的一家民营企业。

  现在,买家们选购华宁绿陶,都要千方百计购买李自轩的作品。一枚小小的、刻着“李自轩”三个字的印章一旦盖在待烧的陶泥上,那泥就不再是普通的泥,这样的泥有了身份也就有了身价。如果窑变得精彩,那将是无价之宝。

  窑变:定格万变

  对爱陶和制陶人来说,“窑变”是个古老而神秘的词,什么是“窑变”?各有各的说法,没有统一的定义。凡是开窑后得到的产品,在色、彩、形、音、质等方面发生引人注意的特异变化,既说不出原因又不能在生产中重复其结果者都称之为 “窑变”。在开窑之前,一切都不可预测。

  近一两年华宁陶在市场上升值非常快,最好的物件售价往往高达万元。“素三彩”绿、白酱和绿白的雅致被人们重新认识。时间让华宁陶重生了一次,以前那些平凡的物件在岁月之火的锻烧后醒来时,已经涅槃成为凤凰。

  35岁的汪大为是李自轩的儿子,华宁白塔山陶器厂的继承人,在省里读过专业的艺术学校,着迷于华宁陶的收藏和研究,手上的活计他远不及父母精道,但对华宁陶的价值却有全新认识,对陶厂经营也有不同的规划和方向。有这样一个热爱华宁陶的传人对于李自轩来说是件幸福的事情,毕竟一番家业一世绝技一生情缘可以代代相传。

  汪大为酷爱收藏各处各样华宁窑陶器,一来是自己赏玩,二来是为华宁人留下点东西,三也是要研究创新,以利今后的生产。他说碗窑村里以前每家都存有不少陶器,房顶上有造型各异的瓦猫,神龛上有老祖宗留下来的观音像、灶王像,甚至连老房子的木柱子也是支在陶柱脚上的。可惜近年来,华宁碗窑村的名气不胫而走,许多人家收藏的好陶器都被文物贩子一遍又一遍地来淘走了。在陶厂的库房里,我们见到众多的香炉,这是陶厂里生产最多的小物件。一个小圆碗的底座、一个三足的香嘴,好几百年了,它的器形没有什么大的变化。在母亲这里,绿釉的绝技是保留了,但是诸如 鱼莲花净水盏、竹耳饭甑这样的东西,还是失传了。现代的陶艺大师又如何延续华宁陶的经典呢?

  现在几家大的华宁陶厂生产的陶器中有很大一部分都是建筑陶,瓦片和青砖,还有各色琉璃构件,堆成小山似的。从制作上,工艺流程一样,价格却很低廉。青砖、彩瓦几毛钱一块,大一点的琉璃构件也就几块钱一个。只有极少数工艺陶真正可以达到艺术品境界,价值上千或者上万。无论什么功用的陶器用的都一样是华宁的泥土做的,陶土资源是一天天少了,有一天身后的山上陶泥满足不了烧砖需要的时候,每个拉胚的人是否还会有饭吃,华宁的工艺陶还会有那么大名气吗?这样大批量的生产只是为了维持陶厂的正常运作,还有一部分很廉价的生活陶是为了保证老百姓的日常所需,而真正的精品,真正能够传世的陶器只是数千数万分之一。华宁陶必须进行保护性开发,价值的提升成为年轻一代华宁制陶人想得最多的问题。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 新浪财经吧 】

我要评论

不支持 Flash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