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盛夏的石家庄,一场考古大会战悄然打响!随着石家庄市南水北调南段文物考古勘探的启动,来自中科院、北京考古所、河北省文研所的省内外考古人将陆续在元氏、赞皇和鹿泉等地展开考古发掘,昨天记者跟随石家庄市文物局专家赶往元氏,探访发掘现场——
【直击】
现场一:南吴会墓地
记者一行来到南吴会墓地发掘现场,工作人员正在现场工作。山西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考古研究生郭家龙告诉记者:“这里有两个发掘现场,一个墓群,目前我们发掘了8座墓葬,还有一个是遗址。”
记者在现场看到南吴会墓地出土的12件瓷器,有很像碟子的撇口碗,还有黑釉瓷枕、绿釉罐等,其中白色的撇口碗引起了文物专家的注意:“这是井陉窑的东西,年代初步推断为金代,距今有800多年,可定为二级文物。”郭家龙介绍:“初步推断这个墓群是金代的,暂时看不出墓主人身份,墓葬形制有椭圆形和舟形两种,对研究古人的丧葬风俗具有参考价值。”
现场二:殷村遗址
殷村遗址的发掘令人眼前一亮,排列整齐的10个探方显得很有气势,负责发掘的沈阳考古所领队赵晓刚说,计划挖掘20个探方共2000平方米,目前只进行了一半:“附近砖厂取土时发现了汉代灰坑,灰坑就是古人放杂物的地方,也就是现在的垃圾坑。”记者在现场看到,有些探方内的土壁上被划分成了几个层次,“越往下年代越早,譬如第三层可能是清代的,第四层现在判断是宋代的,往下还有汉代的东西。”殷村遗址令考古人兴趣浓厚,石家庄市文物局副局长张献中说:“这个遗址有2000多年历史,所处位置离常山郡非常近,它会不会是常山郡的一个村落?如果是,将对汉代的历史考察有一定的研究价值。”记者了解到,常山郡历史悠久,元氏县常山郡故城在2006年5月被列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现场三:南白娄墓群
在元氏南白娄村的一处高地上,来自武汉大学的考古人员已经在这里发掘了近一个月,他们的成果昨天展现在了记者面前,高地东面有20多个长方形坑,坑不大,分布也没规律,但大多是两个一组;高地西面则有6座古代墓葬,它们呈南北方向,都有墓室、墓道,看着明显比东边的墓葬要气派,其中一个墓葬中还有具遗骸,头冲东脚冲西。武汉大学考古教研室研究生宋海超告诉记者:“东面的是汉代墓群,两个一组合葬比较多,都是夫妻,这里出土了成组的陶器,有豆、鼎和壶等,还有几件彩绘陶器。可以看出当时的等级差别比较大。西面初步推断是唐代墓,墓主人身份目前不清楚,但身份不低,不是平民百姓。”
【内幕】
9支考古队集结石家庄
“三峡模式”,昨天记者在元氏发掘现场不时听到这个词汇,对此石家庄市文物局局长刘正军介绍说,南水北调工程是我国继三峡工程之后又一项特大型工程,工程所经过地区的文物抢救保护显得尤为重要,对此各地参考“三峡模式”:“时间紧任务重,需要调动全国的考古力量参与进来。”
据了解,南水北调石家庄段的考古发掘分北段和南段,全长约120公里,经由高邑、赞皇、元氏、鹿泉、石家庄、正定、新乐7个县(市),共发现古代文化遗存61处,其中遗址34处、墓葬23处,具有遗址和墓地双重性质的文化遗存4处。其中南段涉及的鹿泉、元氏和赞皇等均为文物大县。“来自中科院研究生院、北京市考古所、大连考古所、沈阳考古所、重庆考古所、河北省文研所、上海大学、武汉大学、北京大学的9个考古队将参加南段发掘,石家庄市文物局等也将全程参与。南段考古发掘工作预计到年底结束。”
【回放】
南水北调石家庄段的考古调查从2002年7月开始,其中北段的大部分野外考古发掘在2006年6月底完成。北段发掘中共发现西周至明代墓葬160余座,重要古文化遗址10余处,出土文物1200余件。其中新乐西名古村落遗址和正定吴兴墓地、永安遗址等价值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