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收集藏书源自于爱好阅读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6月10日 19:04  南方日报

收集藏书源自于爱好阅读

 

根叔与他的“小康书室”。本报记者向绪安摄

  一本本陈旧的书籍,一张张发黄的旧报纸,走进位于虎门东方社区的“小康书室”,随手翻开一本1949年出版的《新华月报》首期,仿佛又回到了新中国成立的初期,眼前尽是举国欢腾的场景……

  这是一间小小的展览室,主人叫郑十根,人称根叔,他用自己收藏的旧版书刊报纸,建成了一个展览馆,记录了新中国成立60年来的一个个足印———远至新中国建立、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近至北京奥运会、汶川大地震,全都在他的“红色收藏”之列。2008年,根叔家中存放的藏品已经满满占据了八个大书柜。

  收集藏书源于爱好阅读    

  记者在午后的阳光中走进了这家共和国事件图书展览室,展馆不算大,只有80多平方米,但馆内的藏书却异常丰富。在这些展品中,除了有大量年代久远、具有价值的各类党报书籍外,还有各个年代的毛泽东胸章、语录和一些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刊物、画册。

  初见根叔,眼前这位穿着朴素、对旧书收藏痴迷的老人,既没有一般虎门人的富裕体态,也没有清高收藏者难以接近的架子,倒像是一位和蔼可亲的长者。一说起旧书收藏,他马上变得神采奕奕,向记者娓娓讲述了他近30年来收藏故事。

  根叔出生于1952年,是土生土长的虎门人,在家里十兄妹中他年龄最小。早年家里很穷,在读完小学后,就只能务农生活,每个月的收入才10元钱,为了买书看,他不得不省吃俭用,有时就是生病了也不去治。就在那时,他已经开始有意识收集一些旧书及各类报纸杂志,”这些书刊和报纸真实地记载了这个时代的发展脉络,特别是改革开放这30年来,中国的变化尤其大,我也从当初收集旧书刊的兴趣,变在一种爱好,最后成为责任。”根叔说。

  到了1985年,稍有积蓄的根叔在老乡的介绍下买了一辆货车开始跑运输,此后,他收藏之旅也步入了“正轨”。

  一本书就有一个故事

  跑运输的这些年,根叔去过了四川、江西、福建等各个省市以及周边地区,在这些大都市里,丰富的文化生活解了他多年收藏的“干渴”。根叔说,他收藏有一个侧重点:记载新中国成立以来有史料价值的珍贵报纸和书刊。每到一个地方,他交付好运输物品后,第一件事就是打听当地的旧书市场,然后询问当地村民谁家有旧书旧报,把一些有意义的旧书报收藏起来。

  在根叔的藏书中,最早的有1949年出版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纪念刊》、1949年创刊的《新华月报》首期。说起这两本珍贵藏品的故事,根叔更是娓娓道来。1990年,根叔跑运输到江西,按照老习惯,他一有空就穿梭在大街小巷寻找旧书报。一天晚上,他来到一个小巷里,看到一个60多岁的老汉摆了一个旧书摊。在这个旧书摊上,这本《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纪念刊》一下子吸引了他。见书中详细记录了该会议的大量资料,惊喜不已的根叔当即决定要买下,当老汉开价1500元时,他连价都没还就买下了,那时1500元相当于普通工人家庭3—5个月的收入。

  而那本《新华月报》首期则是他通过“关系”淘到的,他告诉记者,每次去广州,他必去的两个地方就是位于东川路的新华书店和一家旧货市场,由于去的次数多了,连该新华书店的老板都跟他十分熟络了,有了这层“关系”,根叔经常委托该书店的负责人黄先生帮他找一些特定年份的旧书报,而其中这本《新华月报》首期就是这位黄先生帮他找到的,当时的成交价为800元,“虽然很贵,但是值得!”。

  从1985年大规模收藏开始,20多年来,根叔不但收藏了大批有着历史纪念意义的报纸刊物,其中不少已经是现在几乎“濒临绝种”的稀有版本,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如1949年出版的《新中国大事季刊》创刊号,1958年1月出版的《土壤》创刊号,1950年出版的《新中国是怎样成立的》,1954年出版的《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文件》……这些藏书,不但记载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各项重大的科技进步和政治事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生活的各个侧面,对于现代人们了解和研究当时的社会生活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定下新的收藏目标

  由于根叔的藏书中不少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曾有不少的收藏爱好者想要高价买走,但根叔不肯,“这些珍贵又有价值的藏书一定要好好收藏着。”

  经过多年的收藏,根叔脑海里冒出了一个想法,何不建立一个展览室?让大家有机会更多了解新中国的成长历程!根叔的想法得到家里的大力支持,今年1月,根叔将位于东风建设路原来用于出租的一楼门面空出来,专门成立了一间共和国历次事件图书展览室,并取名为“小康书室”。他说,这么多年来,他亲眼见证了虎门人民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从赤贫奔上小康的幸福生活,所以,他给这个展览室取了这个名字,用以纪念改革开放的成就。而现在,他又给自己定下了一个新的目标,就是收集反映虎门历史和发展的各类藏书,让人们看看虎门是如何由一个历史名城成为服装胜地的变革之路。

> 相关专题: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