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我家有一对祖传一百多年的挑水担桶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6月09日 13:18  新民晚报

  去年,我家保存的一对祖传一百多年的挑水担桶,送给了曾教过中学历史的何老师收藏。

  2004年8月底,我家老屋被动迁。家中所有值钱不值钱的物品都搬完后,空荡荡的屋里还剩下两只破旧的担桶。上世纪八十年代前,自来水还没有引到村里,且河水尚未遭严重污染,家里的饮用水都要用这一对担桶从河里挑上来。担桶有五十厘米高,由薄板拼接而成,两边向上伸出两只“耳朵”、“耳朵”之间有襻连接。桶身向外鼓出,样子应该说是有特色的。那时,我家灶头边安着一只大水缸,家门前有一条小河。我用扁担挑着担桶,沿着河滩上的水桥下到水边,把两只担桶盛满水,挑到灶头间倒进大水缸,挑上三四担水缸就满了。再往水缸里放些明矾,这一缸水就能让全家用上一段日子。因为这担桶是生活必需品,我们很注意保养它,用完搁置处要垫起,不能让它直接搁在地上;每年都要精心涂上一遍桐油,也时常请箍桶匠换铁箍。然而,自从家里通了自来水,灶头间的大水缸搬走了,这一对挑水担桶也弃置不用了,搁在屋角落里二十多年,铁箍锈蚀脱落,一只的桶底有个洞,另一只的桶口也有缺损。离开老屋的最后时刻,我看着这对老态龙钟几近残废的担桶,心想祖传之物恐怕就剩下这了,就此丢弃实在于心不忍,于是用自行车带到我连襟家暂放。

  去年,连襟家的房屋要翻建。我去他家帮忙搬东西,我寄放的这对挑水担桶也被搬到门外场地上。亲友们对之你一言我一语:“这破家什还要它做啥?”“丢掉算了。”“敲碎当柴烧也不旺了。”我也觉得对它无法处置,心里七上八下的。无意间,我看到担桶的“耳朵”上隐隐约约有文字,连忙找一块抹布,沾了水擦拭起来。擦去乌黑的污垢,渐渐地,“咸丰元年备用”六个毛笔字能清晰地辨认出来了。我十分惊喜,把两只担桶上竖起的四只“耳朵”都使劲地擦拭了一番,发现两只担桶上有相同的文字,一边是以上六字,另一边则是“友余堂吴松记”,不知为何不是“屠”姓而是“吴”姓。晚上回到家里,我翻阅《中国历代纪年表》,咸丰元年为1851年。乖乖,这对担桶“备用”至今已157年了!第二天,我便小心翼翼地把这宝贝带回家。

  何老师是我多年前到他学校采写新闻时认识的。我知道他喜好收藏民俗物品,全区学校唯一的文物陈列室是他一手创办的。2004年我家搬迁时,我曾给他送去以前织土布用的两件物品,并说起过这副挑水担桶,他曾说,如果有文字表明年代的则值得收藏。于是我给他打了个电话,介绍我对这副担桶的“考古大发现”,他十分感兴趣,当即表示愿意收藏。

  由我家这一对有着157年历史的挑水担桶,我想,农村中那些年代久远的旧宅老屋里,很可能都藏着一些老祖宗留传下来的古物,这些对研究民俗、传承历史、教育后代,应该说是无价之宝啊。在当前经济发展社会变革如此迅猛的时期,我们要对之加紧抢救、全力保护,不要让它们在我们手中失传了。

> 相关专题: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